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017|回复: 0

古风传千年 诗词话清明:清明诗词采撷

[复制链接]

379

主题

1449

回帖

8150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150
发表于 2016-4-10 00: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A1088L 于 2016-4-10 00:25 编辑

转: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按照《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意思是指,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清明节的得名便源于24节气中清明这个节气,从日期来推算,则是冬至后第108天。而在古代,冬至后105天是寒食,这一天需要禁火,吃冷食,所以又被称为“冷节”。

现在这两个日子对我们而言,寒食和清明这两个节气已“合二为一”统称为清明节了。但在古人的眼里,这个时节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相关的诗句和文献,粗略统计相关诗词数以千计,小小查询一番还是能找到一些古代风俗传承的痕迹,至少,在古人眼里,清明节对他们而言显然是很重要的。

清明节诗句里为何下雨天里欲断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若提清明,杜牧这首描写自己在清明雨天里问路寻酒的诗当属流传最为广泛的代表。

在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希望买酒焦愁,牧童却指着远方杏花村。

聊聊几句画面尽显,不过诗歌背后还有一个更有趣的地方值得分享:到底清明时节下雨是好事儿还是不好呢?

从节气来判断,清明一到,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光就农业耕种而言,雨天里劳作显然会更辛苦,所以,我以为有农务的古人们定然不喜欢在有繁重耕种事情的清明时节下着绵绵细雨的。

清明同时也恰好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对于小孩子来说难得一遇的节假日里碰上了下雨天恐怕没几个孩童会高兴吧。

既然说到了赏花,清明时节恰逢繁花盛开的美丽景象,但这漫烂春花却最怕连日阴雨,一不小心,春雨一过,便是“绿肥红瘦”的样子了。所以,在清明踏青赏花的好时节里,人们肯定也是不愿意遇到下雨这样天气的。

至于暮春时节,宿醉后的李清照曾是这样跟我们描述着雨后花落的悲伤也再次佐证了我的观点: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虽然有语云“春雨贵如油”,但我依然觉得,在清明时节,如果遇到了下雨天,人们的心情肯定是需要喝两杯才能解解愁的。

诗句中清明节场景要素有哪些?

李清照对于惜春的感情除了那首流传很广的《如梦令》外,还有首《浣溪沙》也提及了一些女儿家在清明时节会做的事情:荡秋千。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宋代女词人里,觉得春雨打落花瓣的场景令人惋惜的不止李清照一人,还有吴文英,

她在《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里可是直接哭了起来:

“落花夜雨辞寒食。尘香明日城南陌。玉靥湿斜红。泪痕千万重。

伤春头竟白。来去春如客。人瘦绿阴浓。日长帘影中。”



养在深闺的女儿家们在自家后院荡着秋千赏着花自然不是清明节场景的全部,程颢在《郊行即事》便很直白地交代了晴朗天气的清明时节会做另外一个事情:踏青。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而瞿佑,则把荡秋千和踏青这两件事都写进了他的《清明即事》里:

“风落梨花雪满庭,今年又是一清明。

游丝到地终无意,芳草连天若有情。

满院晓烟闻燕语,半窗晴日照蚕生。

秋千一架名园里,柳丝今日向东风。”




除了瞿佑,王磐在《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也把秋千带进了他的踏青场景中: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当然,除了游乐,在清明时节,其实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那便是扫墓祭祀,原本最应该写下来,但因为气氛太过沉闷,所以,放在了中间。白居易在《寒食野望吟》里把扫墓过程描写得非常详细: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而高启则非常直白地感叹着扫墓这件事: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除了下雨落花和扫墓祭祀会让古人们心情沉重外,有时候就因这时节也会给他们带来无限的遐思,孟浩然便是其中之一。在他的《清明即事》里,漂泊在帝都长安的他坐在空荡荡的大堂里,即使眼前是无限春光,蝴蝶成双嬉戏的场面也没办法让他高兴起来: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除了孟浩然,诗圣杜甫也曾在寒食节里写下过《小寒食舟中作》表达着即使落魄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相比之下孟浩然的愁绪也就显得小家子气了点: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一代帝王眼里的清明节是什么样的?

朝这个方向去寻觅,我找到了两位君王曾经在清明时节留下过墨宝。他们风格各具特色,稍微梳理下来我发现他们在清明时节所做的诗词也和世人对他们的评价蛮匹配,就这两首他们笔下和清明相关的诗词来讲,我看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

南唐后主的忧愁

提到君王诗词代表,南唐后主李煜显然是皇帝中在诗词方面成就最高的一位。作为杰出的词人,李煜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为后代词人和词评家所认可,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道尽了他亡国后的悲伤,一直流传至今。在清明时节,结合自身遭遇,李煜把感伤春景、怀忧自伤的情怀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唐明皇笔下生动的清明场景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一首《长恨歌》功不可没,这让人们都忽略了其实李隆基是有几分才情的一位皇帝。虽然和李煜在诗词方面的造诣相比自然有差距,但一首《初入秦川路逢寒食》还是能让我们看出这位风流皇帝的文采。在他的笔下,唐朝时代的人们在清明时节要做些什么都被记录了下来,不论画面还是场景都非常丰富,特别是男子踢着足球,女生荡着秋千的画面非常鲜活:

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直为经过行处乐,

不知虚度两京春。去年余闰今春早,曙色和风著花草。

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自从关路入秦川,

争道何人不戏鞭。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

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远看骊岫入云霄,

预想汤池起烟雾。烟雾氛氲水殿开,暂拂香轮归去来。

今岁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



现代大家笔下的清明你可知道?

除去熟悉的名家和皇家笔墨,现代大家笔下也曾有过关于清明的记录:

老舍先生在《内蒙即景》里描述了清明时节的内蒙古是怎样的风光:

风卷荒沙暗九天,摇摇土屋浪中船,

孤灯白日昏如夜,已过清明未下田!




还没踏进《围城》的钱钟书先生则在《牛津春事》里描绘了关于清明节的异国风貌:

“不见花须柳眼,未闻语燕啼莺。

开户蒙蒙细雨,故园何日清明。

微阴未必成雨,闲日殊宜踏春。

风和小出衣减,时复轻寒中人。

关窗推出明月,入幕想无东风。

一夜春来底处,胆瓶杏蕊舒红。

晦雨无鸡叫旦,朝晴有鸟喧春。

熙熙想有同乐,百啭难觅解人。

何必冶长解语,不须师旷知音。

入耳忻然有喜,即犹已会於心。”



最后,用《红楼梦》曹雪芹在元宵节里的一个灯谜作为结尾,大家不妨也来猜一猜,在文中这灯谜打的又是和清明节有什么关联的事物呢?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打一玩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3 16:0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