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783|回复: 0

北卡罗莱纳大学UNC印象

[复制链接]

0

主题

111

回帖

118

积分

注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118
发表于 2005-10-4 22: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NC是北卡罗莱纳大学英文校名(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的首字母缩写。

也许,UNC人最感自豪的,是他们的学校是美国最早创办的州立大学。在查普希尔收听地方电台,常常可以听到关于UNC的介绍,其中必有“美国第一所州立大学”之类的话。由于美国联邦政府不办大学,因此,UNC也可以说是美国第一所公立大学。这所大学创办于1793年,现在美国两千多所大学中排名第27。但UNC人并不认可这一排名。他们觉得,这一排名过分侧重本科教育,而本科教育在美国实际上是通才教育,真正出专业人才的是研究生教育。如果从研究生教育和学科的角度排名,虽然UNC的理工科不是那么出色,但是UNC有几个学科如公共卫生、人口研究、口腔医学等,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商学也还可以。他们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与培养质量,也有目共睹。不过,在我看来,能够在美国高校中本科排名27名,也很不错了。因为北卡罗莱纳毕竟不是一个大州,人口只有700多万,经济势力与州政府的财力都有一定的限制。

漫步UNC,你首先感到的是它那浓厚的历史与文化氛围。200多年的历史加上精心的保养与维护,使UNC校园变成一座活的历史博物馆。有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东西,却有可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在校园的中心地带,有一个别致的小亭。亭子里面安了一个饮水机。我路过的时候,常在这里喝水。但也就是喝水而已,对亭子本身并没在意。后来有人告诉我,这亭子下面,实际上是一眼水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我不禁大吃一惊。上网一查,果然如此。这个亭子叫做老水井,从UNC建校开始,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全校师生唯一的一处饮水水源。还有一棵叫做戴维白杨的老树,据说1792年,当时的北卡州长威廉·R·戴维就是在这棵树下为UNC选定校址的。一幢叫做老东方的楼房,是UNC建校后的第一幢建筑,于1793年10月12日奠基,后来UNC就以这一时间作为学校的校庆日。而且这一建筑直到现在仍作为学生宿舍,在为学校服务。

有些建筑,承载着历史的风雨,本身就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我随便录下两座建筑的标志牌上的内容:

杰拉尔德大楼
1822-1837年建
根据查尔斯·杰拉尔德市长(死于1797年)的名字命名
独立战争时的战士
学校早期的赞助者
由于学校财政的困难,本建筑历时15年才告完成
作为教堂使用
詹姆斯·K·波尔克总统(UNC1818级学生)曾在这里演讲。

摩菲大楼
建于1924年
阿契博尔德·德包·摩菲(1777-1832)
1799级学生
古代语言教授
学校理事;改革倡导者
1965级学生立

读着这些说明,展开想象的翅膀,难道你眼前不舒展历史的风云,耳畔不回旋时代的音响?杰拉尔德市长战场上的英姿,波尔克总统演讲时的激昂,摩菲教授改革的疾呼,以及与此相关的学校的历史,难道你能没有一点真切的感受?

教学区的建筑大多以与学校有关的历史人物命名。其命名的基本格式为:人名+HALL。比如前面提到了的杰拉尔德大楼、摩菲大楼。再如,英语系所在的建筑叫做格林乐大楼,教育学院叫皮波迪大楼,计算机系叫西特生大楼,学校的中心图书馆叫戴维斯图书馆,等等。许多大楼里面,还有醒目的位置,设置了这些人的画像或者塑像,有的配有文字说明。才来的时候,我以为这些以人命名的楼都是这些人捐钱建成的,至少,他们捐了一部分的钱。后来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这些楼除了少数几幢被命名者捐了钱之外,其它被命名者都是学校根据其生前对学校的贡献选择的。这样做不仅增加了校园的历史文化氛围,而且也是一种价值导向。后来者看着他们的画像,读着他们的事迹,不仅会生出景仰之情,而且无形中也会受到陶冶,知道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大概与建校时的主要建筑材料是红砖有关,红砖直到现在,仍在UNC的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校园里的道路,主要的室外活动场所的地面大都是红砖铺的,而且大多数建筑的墙体也是红砖砌的。十八世纪的建筑如此,十九世纪的建筑如此,二十世纪初,二十世纪中,二十世纪末的建筑也是如此。学校的中心图书馆戴维斯图书馆建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但建筑者有意地把钢筋水泥的骨架隐在里面,从外面看,仍是一座全由红砖砌起的建筑。这样做的目的,我想主要还是为了使不同时期的建筑能够协调一致,使校园保持一种统一的风貌,突出学校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他们也的确达到了目的。这些红砖的建筑,配上一些外装饰,与蓝天、白云、绿树、碧草相映,古朴中也不失美丽。

写到这里,不能不提到UNC的松鼠。在UNC校园里面,能够活动的生物,除了人,最多的大概就是这种小动物了。它们在UNC校园的树上爬上爬下,在草地里蹿来蹿去,十分活跃。不怕人,但也不与人亲近。有时你看见它就在面前,于是你对它没有兴趣,它却可能在路边对着你举起两只前腿,仿佛在对你打招呼,就像峨眉山上的猴子一样,这些松鼠给UNC校园平添了几分生趣。但是这种人与松鼠和谐相处的局面大概也不是短时期内能够形成的。要在有着两万多学生的校园内留住这些可爱的小东西,让它们自然地生活,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一种关爱的精神。

这,大概也是历史的一种现实表现吧。

大气,是UNC的特色之一。

我理解的大气,不仅指大方、大度、富足,也包括雍容、气势、大家气派的意思。大气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内在的丰富、慷慨的外在的自然流露。大气不像小家碧玉,虽刻意装扮得艳丽异常,但举手投足总有一种局促之气;大气也不像暴发户,虽然全身都是名牌,但浑身上下总透着一股俗气一种不自然。大气是一位大家闺秀,不事修饰而仪态万方;大气是一位英俊少年,不修边幅而风流倜傥;大气是一位饱学之士,不喜卖弄而出口成章。

UNC的大气首先表现在校园与校园里的建筑上。由于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UNC校园的布局不是很有计划。它不像苏州的园林,惨淡经营,独具匠心,各种搭配恰到好处;也不像一些建校伊始规模就已定型的大学,什么东西摆在什么地方,早已规划妥当,整齐划一,各就各位;它的布局似乎更像中国的山水图,由历史的如椽巨笔随意点染而成。然而,不知怎么回事,它就是给你一种大家气象。也许,是因为校园里那纵横交错的建筑群所产生的那种气势;也许,是那大片绵延的草地所产生的空间;也许,是不同时期的建筑所形成的那种历史沧桑;也许,是四千多亩的校园面积所产生的辽阔;也许,是许多条公路把校区分割成许多小块,几路公共汽车又把它们联成一个整体而形成的多元整一格局;但更大的可能是这一切的合力。

与国内大学的建筑相比,UNC的建筑有自己的特点。国内大学的建筑大多是长方形的,以更好地采光与透气;而UNC的建筑大概是更多地依靠电灯与空调的缘故,大多是正方形的,中间也无天井。从外表看,这些建筑称不上雄伟,最高的戴维斯图书馆不过8层。但走进里面,你则可能产生一种雄伟的感觉。因为这时你已看不到它的高,而只能感觉它的大。到处都是走廊与房间,有时转上好一阵,还看不到一扇朝外的窗子。里面的装饰谈不上豪华,但应有的都有,给人一种底气很足的印象。

学校的设施应该说是第一流的。以学校的主图书馆戴维斯图书馆为例。这座图书馆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三万多平方米。主楼8层,每层2000多平米,是藏书的地方。附楼二层,则是报刊杂志、库本、查目、流通、办公等的所在。而阅览,则到处可以进行。书库里也安排有阅览的地方,你找到书如果不想出去,可以来到靠窗的桌前,静静地看上半天甚至一天。图书馆里的藏书十分丰富,光中文报刊就有一百多种,至于电脑、复印机、打印机、微缩阅读等更是一应俱全。再如这里的主运动场。全塑胶的跑道与运动场,先进的电子监控与记分设备,高达六层楼可坐几万人的看台,绝对符合举办大型国际比赛的要求。

更加可贵的是,这些设施都全面地对师生开放。不管是谁,只要你有使用这些设施的资格,你就只管放心大胆地使用,除了特殊情况,一般不会有人对你的使用进行限制。比如在图书馆借书,只有时间限止,没有数量限制,只要你按时归还,你借多少都可以。再如,你在图书馆复印,每页要8美分,即使对于美国人,也算不上便宜。但是这里有些书的内容,图书馆已经输到网上,你可以用图书馆的计算机将它查出来,然后再用图书馆的打印机将它打印出来。而这又是免费的。复印要钱,而打印则不要钱,这里似乎有点矛盾。因此,我第一次去打印的时候,心中颇有点忐忑,因为这明摆着是要占UNC的便宜。我试着问管理员,我想把这本书打印出来,可不可以。他告诉我可以。只是别人也要打,因此我一次打印的数量不能超过40页,打完之后,才能再接着打下一个40页。我这才明白,学校既然把这些书输到了网上并提供了打印的手段,就是准备让你把它打印出来的。至于这是否为你节省了开支,或者给某些人提供了占便宜的机会,它其实并不是很在乎的。

谈到大气,不能不提到UNC所实行的“One Card”制度。OneCard实际上就是UNC人的身份证,可以认为“通卡”。任何人只要为UNC所接受,注册之后就可以到学校的通卡办公室免费获得一张通卡,凭着通卡再到学校的电子邮件管理处申请一个电子邮件地址,这样,你在UNC便可通行无阻了。凡是UNC人凭通卡能够去的地方你都可以去,凭通卡能够使用的设施你都可以使用,凭通卡能够享受的优惠你也都可以享受,不再需要其它任何证件,也不需要交任何费用。而在一些无法检查你的通卡的地方,如只允许校内人员上的校内网站等,你的电子邮箱密码便起到通卡的作用。就像阿里巴巴的咒语一样,把你的密码输进去,一个新的世界便向你打开了。凭着通卡,你可以在图书馆借书、借录像带、借CD、VCD、DVD,在校内办各种有关的手续,甚至可以把它当作储蓄卡在学校的商店里使用。非常方便,省出了许多的麻烦。

相比之下,国内的大学在某些方面便显得有点小家子气。自然,UNC的有些大气是与一些特定的条件如美国经济的发达和土地的丰裕等分不开的,我们不一定学得来,但有些大气只要变变观念,改变一下管理手段就可以做到,比如通卡制度。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开始做呢?

如果用国内的标准来衡量,UNC的校园与其说像一所大学,不如说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镇。它不像国内的大学,有一条围墙将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围墙外面则是 “社会”。由于没有围墙,校区与周围的城区之间便没有严格的界限,校园的北面直接连着查普希尔的主要街道弗兰克林大街。其它几面也与城区成犬牙交错之势,你可以从城区的任何一个地方进入校区。而且,校区也与市区一样,公路纵横交错,几路公共汽车来回穿梭,将人们方便地送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与中国的大学大多有围墙相反,美国的大学大多没有围墙,从校园布局的角度看,很难说这两种模式哪种更好。从历史上看,中国一直专注于内部。长期的中央集权,国家经济内部的自足,以及地域的相对隔绝,形成了中国文化内向的特点。从现实看,中国社会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形式:“单位”。单位在中国当代社会可以说是无所不在。每个人都属于一个单位,并且往往终生属于这个单位(现在情况有点变化)。单位内部,从领导到工人到家属,从生产到供销到后勤,从衣食到住行,联系非常紧密,人们的利益也与单位密切相关,由此,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一个内在自足的小社会。而在形式上,最能把单位与外部世界划分开来的,自然便是围墙。大学也是一个单位,受传统与现实影响,也就很难对围墙置之不理。而美国历史很短,从建国到现在,一直处于一种不定的状态。内部领土的扩张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告一段落,外来人口的迁移直到现在还没结束,由此形成了其开放的特点。从现实看,美国虽然也有“单位”,但这单位并不承担社会的功能,单位仅是一个人供职的地方,他并不属于(中国意义上的属于)这个单位。他除了与单位发生联系外,还要与社会的其它方面发生联系。这样,单位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单位与外界的形式上的隔离也就变得不是那么重要。因此,大学的围墙,也就成为可有可无的了。

从这个角度看,围墙的有无便成了大学是开放还是内向的一种标志。

从另一个角度看,围墙又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约束与拘谨。在围墙里面,人们受到有形的和无形的氛围的感染,容易变得循规蹈距,而没有围墙,则往往无拘无束一些。

作为一个外来的访问学者,我在北卡大学实际上是一个局外人,对于这所大学开放的实质与程度不得而知。但作为一个经常在校园来来往往的人,对于UNC校园里那种无拘无束的氛围,我却有着切身的感受。

比如图书馆。在国内,图书馆是个神圣的地方,有着许多的规定,如不许喧哗,不许穿拖鞋入内,不许躺卧,等等。总之,图书馆是一个读书学知识的地方,而不是一个休闲的场所。而UNC的图书馆则自由得多。自然,它首先也是读书学知识的地方,但你也不妨在这里休息。你可以穿着拖鞋短裤进来,可以在馆内坐躺卧,甚至可以在馆内睡觉。总之,只要你不做影响他人学习和破坏图书馆环境的事,你做什么都是可以的。我才来UNC的时候,没有自己的学习室,上课之余,便常常来到图书馆,取张报纸,找张长沙发躺下,一面休息,一面看报。有时不知不觉睡了过去,也没有人中途把我摇醒,或在我醒来后告诉我下不为例。

校园里的其它地方也是一样。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行为规范,只要不影响他人,你干什么都可以。秋日的阳光下,到处都是或躺或卧或坐着晒太阳的人。吃饭也是一大景观。由于这里的作息时间没在中午安排专门的休息和吃饭的时间,12点钟照样安排上课。因此,人们往往是在快餐店就餐,或者买点食品,随便在校园找个地方坐下,吃完了事。我由于经济比较紧张,不敢进馆子吃饭,总是从屋里带来饭菜,在英语系的公用厨房里用微波炉加热,再在校园里找个地方坐下,慢慢品尝,也觉得十分方便,没有人来指责我有碍观瞻。

自然,围墙还是安全的屏障。但我总觉得,要围墙起到保障安全的作用,围墙围起来的地方就不能太大。如果圈的地方太大,围墙则起不到任何保障安全的作用,只能给人们的进出造成不便,甚至给门卫的狐假虎威提供条件。记得我在陕西师大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次暑假回家,走到校门时,门卫不知哪根肠子不舒服,突然将我拦住,非要我到系里开了证明,才能将我的行李放行。理由是学校这一向失盗严重,没有学校有关部门的证明,行李一律不准放行。而这时已是中午,系里工作人员已经下班,火车又不等人。我拿出研究生证给他看,不行。打开行李给他看,也不行。不知说了多少好话,才得到了他的通融。现在想起来,靠这种办法来维持校园秩序,简直滑稽之至。不说它违反法律,侵犯了人的尊严,单就操作层面来说,也是不可能的。而且,以大学校园之大,如果治理不好,本身就可能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偷来的东西又何必非运出校园不可,另一方面,既然能把东西从屋子里偷出来,又何愁运不出校门?

因此,虽然我已在国内大学学习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但比较而言,我更喜欢没有围墙的校园。不过我也知道,大学校园建不建围墙,实际上是由各种传统、现实与文化的因素决定的,并不以哪个个人哪怕是学校领导人的意志为转移。我的喜欢与否,也只是说说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2 18:4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