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235|回复: 0

还是古人会玩儿 藏头诗里花样这么多!

[复制链接]

382

主题

1449

回帖

8183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183
发表于 2016-9-7 23: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倍可亲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一类杂体诗词。这类杂体诗词,包括了古典诗词格律以外的各种各样的诗体,利用字形、句法、声律等的变化,将诗词变得奇妙有趣,表现出一定的巧思和驾驭文字的能力。藏头诗,就是其中一种。

  藏头诗,又名“藏头格”,大致有三种形式:一是在前面只说景、情,不说题意,而在最后一联点明题意;二是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藏在上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三是将全诗主旨藏在各句之首。

  一、尾联点题


明朝梁桥在《冰川诗式》中说:藏头格,首联与中二联六句皆具言所寓之景与情,而不言题意,至结联方说题之意,是谓藏头。

  据说,宋代才女朱淑真的父亲骑驴外出,不小心冲撞了州官,州官要拿他治罪。朱淑真闻讯后,急忙为父亲求情。州官听闻朱淑真的才气,想试试她的才学,便让她以“不打”为题,当堂作诗,并承诺如果能作出好诗,就赦其父无罪。朱淑真就作了下面这一首“不打”诗:




  月移西楼更鼓罢,

  渔夫收网转回家。

  卖艺之人去投宿,

  铁匠熄炉正喝茶。

  樵夫担柴早下山,

  飞蛾团团绕灯花。

  院中秋千已停歇,

  油郎改行谋生涯。

  毛驴受惊碰尊驾,

  乞望老爷饶恕他。

  这一首诗,共10句,从上到下分别暗含了:不打更、不打鱼、不打锣、不打铁、不打柴、不打茧、不打秋千、不打油八个“不打”之意,到最后一句点题,恳请州官不打其父亲。如此藏头诗,州官听罢,自然惊喜异常,便释放了其父。





《笑林广记》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官员断事不明,只嗜好饮酒,常常怠误政事,而且还贪吝财物、欺压百姓。老百姓就作了一首诗嘲讽他:

黑漆皮灯笼,

  半天萤火虫。

  粉墙画白虎,

  黄纸写乌龙。

  茄子敲泥磬,

  冬瓜撞木钟。

  唯知钱与酒,

  不管正和公。

  这首诗前六句,每一句都隐含“不明”之意:前四句是“看不明”,接下来两句是“听不明”,直到最后两句才点题,讽刺为官断事不明。





二、头一字藏末一字中

  白居易有一首《游紫霄宫》:

  水洗尘埃道味甞,

  甘于名利相相忘。

  心怀天洞丹霞客,

  各诵三清紫府章。

  早里采莲歌达旦,

  一轮明月桂飘香。

  日高公子还相觅,

  见得山中好酒浆。

  这首诗,第二句首字“甘”是第一句末字“甞”(古同“尝”)的下半部分,可以说是藏在其中。第三句首字“心”藏在第二句末字“忘”中。以此类推,而第一句首字“水”则藏在最后一句末字“浆”中。

  这就是第二种藏头诗,利用汉字中合体字的特点,从前句末一字分离出一个“部件”,作为次句的首字,乍看不觉,细品方有妙意。这种藏头诗后续者不多,现在已不常见。




三、句首藏字

  这是我们最为常见的藏头诗。在古代,书写的习惯是竖着写的,而句首藏字,则要横着念。纵写横读,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趣,委婉含蓄而弦外有音。

  广为人知的“我爱秋香”就是唐伯虎的一首藏头诗,收录在《唐寅诗集》中:


我画蓝江水悠悠,

  爱晚亭上枫叶愁。

  秋月溶溶照佛寺,

  香烟袅袅绕经楼。



  京剧版《望江亭》中,谭记儿与白士中有一段对话,其中也包含了两首藏头诗:
谭记儿:

  愿把春情寄落花,

  随风冉冉到天涯。

  君能识破凤兮句,

  去妇当归卖酒家。

  这首诗每句首字连起来,便是“愿随君去”。因此白士中也回了一首诗:

  白士中:

  当垆卓女艳如花,

  不记琴心走天涯。

  负却今朝花底约,

  卿须怜我尚无家。

  每句首字连起来便是“当不负卿”。这两首诗一来一去表露了内心的情意,以此定情,韵味无穷。



当然,还有《水浒传》中“吴用智赚玉麒麟”的故事。吴用装成算命先生,说卢俊义命中有四句卦歌,让卢俊义写在壁上:

  芦花丛中一扁舟,

  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

  反躬难逃可无忧。

  芦与卢同音,这首诗其实暗藏了“卢俊义反”四字。后来卢俊义吃了官司,这首藏头诗便成了治罪的证据,逼得卢俊义上了梁山。

  可见,藏头诗通过诗词的章法布局、汉字的形体特征来创作书写,从而取得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始读不觉,再读有味,细读才发现妙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6 13:5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