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317|回复: 0

中苏两个六十年对比

[复制链接]

6683

主题

786

回帖

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74194
发表于 2016-9-25 15: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苏两个六十年对比                                                                                                                                                          
                                                                                                                    
作者: 金钟

   
            
   
                01.jpg

               
1978年12月28日,人们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清早就拥堵到黑河市第三百货商店门前,等待购买凭票供应的每户两瓶玉泉二麯酒。


中国苏联两个共产大国都经历过自己的六十年。苏联由六十年(1917—1977)的鼎盛走向衰落,完成一个帝国兴亡的周期。它们的历史经验,有些什么异同之处?对于未来中国有何启示?
共产党一九四九年在中国建立“共和国”,迄今已整整六十年。中国历法六十年是一个“甲子”,一个纪元的循环。天道可畏,是回首展望的时候了。这个当代一党专制最严厉的国家,度过一甲子,还在“崛起”之中。怎样看待这个历史现象?它的独特性在哪里?它的存在,有没有可比性?一个明显的参照物,就是苏联的六十年:一九一七至一九七七。一九七七年的苏联,被中国称为“超级大国”,美苏两霸之一,那是它不可一世的鼎盛时期。然后,走向衰落。对比中苏的两个六十年,可以发现许多令人玩味的看点,不无启示。
这是一个庞大的选题。本文只能有限地探讨中苏两国六十年道路对比的几个方面。选择中国与苏联作对比的依据,显而易见:
◇ 两国皆具大国的特征:疆域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民族繁杂。
        ◇ 两国都由革命起义或战争夺取政权。
        ◇ 两国都奉行共产党的一党统治,都奉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立国教义。
        ◇ 两国有过深厚的依存关系,有如父子、兄弟之称。有体制上的广泛渊源。
因此,两国历史轨迹的同质性使得中国六十年无法和类似历史相近的印度、后来崛起的巴西这些大国相比。对比显示,苏中两国发展道路的许多差异,导致后来的势不两立。
所谓“苏联”,严格说是一九二二年底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当时入盟的只有四个共和国。确定苏共的一党领导权也是一九一九年俄共(布)八大。但世称苏联建国历史仍以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建立“工兵农苏维埃”为起点。本文从俗,毋庸置疑。
战争严重破坏与和平环境六十年
一、战争与和平的差异。苏联六十年(1917—1977)中经历两场战争,一是建国初的内战。十月革命第二天,列宁就主张退出一次世界大战,以保住新政权。和德国签订割地赔款的《布列斯特和约》,面对国内外反布尔什维克势力的军事干涉与内战,从一九一八年打到一九二二年结束,成立苏联。这次内战至少死了红军一百万、白军五十万、平民数百万,经济几乎崩溃,工业减产到战前的七分之一,农业减产到三分之一。还有一场瘟疫斑疹伤寒流行,死人三百万。
二是和纳粹德国的战争,从一九四一年打到一九四五年。希特勒以五百五十万兵力突袭苏联,一直打到莫斯科近郊,苏军顽强抵抗,浴血奋战,终于扭转败局,攻克柏林取得胜利。这场二十世纪最惨烈血腥的战争中,苏联付出代价最大,据俄国最新资料,苏军和平民共死亡二千六百六十万人。全国成年男子半数非死即残。经济遭到巨大破坏,三万二千个大企业被毁,一千七百个城市、七万个村庄被破坏或焚毁。
中共六十年也有过三场战争:一九五○至五三年的朝鲜战争,一九六二年的中印和一九七九年的中越边界之战。三场战争都在中国境外进行,以“抗美援朝”战争规模与付出最大。中共出兵一百五十万人,阵亡十七万,发动五次战役,被俘二万一千八百余人(其中14,200人自愿去台湾)。总军费开支六十二亿五千万元(约二十五亿美元,相当于一九五○年的国家财政支出)。中印、中越之战规模小,时间短,战争的政治含义高于军事,中越之战中方阵亡约七千人。
以上资料显示,在中苏建国的六十年内,中国基本上是处于和平环境,领土内没有战争,除最初的韩战外,境外也并无严重的战争威胁,而苏联则遭遇过两次严酷而全面的战争的创伤巨痛。这种差别在两国发展史上,有至大而深远的影响。苏联战后党内“修正主义”思潮泛起,乃至冷战的军备竞赛都与此有关,而中共则一直陶醉在“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武力崇拜中(这崇拜延续到六四以至迄今的军委至上、军权高于党权的体制上)。夜郎自大的毛时代,高呼世界革命,军事上严重落后,七九年打越南已暴露不少问题。可幸的只是,毛不像希特勒要吞下整个欧洲,他以折腾自己的同志和百姓为乐。
斯大林与毛的暴政的区别
二、内部整肃与清洗。苏联六十年中包括二十九年(1924—1953)斯大林时期,和中国二十七年(1949—1976)的毛泽东时期相若。斯毛的残暴本质没有区别,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大独裁者。但他们暴行的方式有所不同。
斯大林的大镇压源于一九三四年可能的接班人基洛夫被暗杀,高潮在三七、三八年,镇压主要针对党内军内,并及株连,被杀戮人数学者多指为五百万以上。二○○九年根据解密国家档案披露,因政治原因判处死刑者,一九二五至一九九○共达二百一十六万三千二百二十八人(乌克兰学者波达可夫提供),另外加上斯大林强迫推行农业集体化、劳改营、流放等造成的死亡,中共学界提出的总数字达二千万人。另外,一九三二、三三年的乌克兰大饥荒,死人为二百五十万至四百八十万。斯大林大规模的政治迫害,二战之后基本停止。斯氏死后苏共大规模平反冤案,八百万政治犯释放回家,为六百万死者昭雪。一九五七年国庆曾举行大赦。解散三分之二西伯利亚劳改所。
毛泽东时代的政治迫害与杀戮,不算大饥荒,也有三千余万死者。其特征是:
◇ 从土改镇反到文革结束,贯彻始终,越演越烈;
        ◇ 大部份以无法无天的群众运动方式进行,甚至野蛮残酷到人吃人的地步;
        ◇ 官方高度保密,后果嫁祸于人,从无自我谴责与道歉。
毛的罪行与斯大林相比,一个最大差别是,毛的迫害遍及知识份子,以至对文化领域的广泛摧毁。斯大林的镇压(含革命初期列宁的恐怖政策)主要在政治范围,对俄国的文化传统,教育制度,从硬体到人才,尚有相当的尊重(宗教破坏例外)像中国砸锅敲锁的大炼钢铁、万斤卫星田的大跃进,关闭全国学校闹革命,除保护几个核武专家,“臭老九”通通赶去农村劳动的事,绝对是不可思议的。
更严重的是,毛的残酷专政,正是实施于斯大林死(1953)之后,苏共和国际共运沉入深刻的反省修正之际,毛大逆时代潮流,直至发动疯狂的文革,以可耻的祸国殃民而告终。苏共则在二战后透过二十大(1956),赫鲁晓夫推动历史性的政治改革体制,依然领导潮流,到一九七七年勃列日涅夫时期,有所停滞,却并未倒退(延伸至七七年后的演变至九一年苏联解体。但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中共结束毛独裁之后,从经济上寻找出路,政治上却一仍旧章,一党专政,三十来没有“新思维”,没有“公开性”,邓小平一句“宜粗不宜细”,严禁清算毛罪行,实质上维护独裁统治,为六四事件血腥镇压作了铺垫。至今六十大庆,胡锦涛仍然严控媒体,打压人权,连大赦也不敢做,惟有大阅兵,耀武扬威。
政治体制的对比,反映了中苏两党两国在历史文化素质上的巨大落差。
计划经济在两国不同的实践
三、计划经济与对外开放。苏共在一九七七年十月革命六十周年时宣称,苏联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共则称美苏是“主宰世界的超级大国”。怎样从经济层面去评论苏联及其与中国经济的比较?一个明显的困难在于,苏联经济前六十年,一直在中央计划经济的模式中发展,虽然五十年代中期起,有不断的改革,也只是企图完善那种模式。直到一九九○年七月,苏共二十八大,正式撤销国家计划委员会,苏式中央计划经济模式方告结束,那时距苏联解体仅有一年半。可是中共开国六十年的经济路线却没有这种连贯性,中国前三十年照抄苏式路线,后三十年却几乎是断然与前三十年分离,毅然走上市场经济之路,变成不可逆转的现实。
今天俄罗斯与中国的经济问题,无疑都是市场经济制度下的问题,但是历史的回顾,也许能找到过去和今天的某些关联。首先,不能否认,苏联前六十年确实实现了经济上的崛起,成为一个有完整工业体系的现代强国。沙俄时代工业虽有一定基础,但一场革命加内战,将生产力毁掉大半,四百万吨钢产量只剩下二十万吨。苏共推动几个五年计划,到一九四○年便实现了工业化,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七成五。斯大林的路线是高速发展重工业,“否则要挨打”。一九四○年的钢产量达到英法德三国之和的五成三,在苏德战争中,苏联在惨败中能够站起来,反攻胜利,四年生产十万二千辆坦克、十三万架飞机、四十九万门大炮,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重工业的支撑(虽然西方也提供过一些武器与军用品的支援)。
这是一个专家们认同的观点。换言之,如果苏联没有战前的重工业路线,可能已经败给纳粹(当然,不一定亡国)。因此,“优先发展重工业”,便成为苏式计划经济模式的定律。在苏联战后的冷战时代导致军工、核武和太空科技的沉重军备负担。这种在“资本主义包围”下形成的高度集中管理的经济惯性,使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的多次改革,都未能飞出鸟笼——这是计划经济的一段历史记录。到了战后世界格局的重组,现代资本主义的活力和苏式经济模式的僵化落伍便愈益凸显。
对于热衷于“阶级斗争”对现代经济毫无素养的毛集团,牺牲人民福利的苏式模式的为害,那就不言而喻。
其实,中国实行比较象样的计划经济,最多不过五年,即一九五二至一九五七年。从一九五八年在超英赶美口号下,毛亲自上阵瞎指挥,发动大跃进以后,至毛一九七六年去世,前后近二十年时间,中国经济未曾回到真正有序的计划经济轨道上,而不断受到毛肆意的干扰、破坏,从大跃进、大饥荒、 调整恢复、四清社教、终于文革。国家实力除了爆了两颗核弹,扮了一阵纸老虎,最后是自称“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民生更是苦不堪言,票证供应达数百种,仅粮票全国有二千四百个单位印发。
我们不妨假设,中国经济与政治如果不是被一个希特勒式的疯子所蹂躏,老老实实地搞一番计划经济,后果又如何?至少可以避免那场大饥荒吧。事实上,五十年代中苏的“超英赶美”,苏联七十年代确已实现了“在若干主要工业指标上超过美国”。虽然苏联模式终将被取代,但是,中国比苏联提早进入市场经济,却是因祸得福,是一场“浩劫”造成的大危机,而不是计划经济失败导致的结果。毛宣称“走俄国人的路”,那才是一个不可能的口号,事实已经证明,不仅在经济上,最终在政治上,中苏都是渐行渐远,分道扬镳。因为中国不是东欧,毛也不信马克思。我们也很难回答,如果斯大林像莫洛托夫(1890—1986)一样长寿,毛泽东会不会、敢不敢乱搞大跃进和文革?
对引进外资的不同态度
四、自力更生与引进外资。中国三十年毛路线统治的彻底失败,所谓“自力更生、多快好省”的牛皮破产,迫使中共从经济上改弦易辙,这是“改革开放”出笼的背景。在伟大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堂皇包装下,我们看到深圳的血汗工厂、各地家园被毁上告无门的冤民和层出不穷的贪官污吏的背后,是源源不绝的港币和美元。
引进外资成为崛起的本钱。在斯大林毛泽东的教条中,引进西方资本是大逆不道的事。中国革命的理论依据之一,就是要改变在外国资本奴役下的“半殖民地”状态。因此,尽管辩证大师列宁在建国初期主张过引进外资以度过难关,但斯大林推行五年计划完成工业化之后,引进外资和外国技术与设备,就失去可议论的空间。战后斯大林更提出“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理论,使拒绝外援合理化。毛集团亦步亦趋,完全以援助亚非拉革命的冷战心态,度量国际资本不怀好意。直到毛死前夕,唐山大地震吞噬二十四万人,还拒绝一切国际支援,不让“和平演变”有可乘之机。
斯大林死后,苏联开始解冻。但一九七零年之前总共才引进外资三十五亿美元,当局的经济战略重心是在谋求更先进的科技应用和企业管理的集约化。七一至七七年加大步伐,外资进入七年共计二百四十亿美元。
中国一九八零年开始转向。从当年外汇储备区区二十二亿美元(五十年代接受苏援七十四亿卢布,另当别论)起步,八一年外资引进已超过五十亿美元。大幅度增长是九十年代中期,从投资设厂提升到并购企业、外资银行进场。二○○五年一年的契约外资已达一千八百九十亿美元,到位金额六百零三亿美元。而二十年来注入的到位资金总额,已达八千亿美元。相当于当年马歇尔战后重建欧洲计划一百三十亿(合2006年1300亿)美元的六倍。
引进西方资本与新技术,打破毛时代的闭关锁国,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历史进步。中国加入世贸,经济走向全球化,中国以廉价劳力和土地资源成为“世界工厂”,深刻的改变了中国社会及对外关系。然而,利弊相随。国际资本促进的中国经济市场化,并没有带来在许多保守国家都出现的政治进步。本文不能对此深入剖析,却可以指出千万个官商勾结的利益共同体霸占了这个国家,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不幸的是,在这样一个庞大的专制社会里,外资的商业身份也被变色,讲究诚信的企业家变为精明的贿赂者。著名学者何清涟指出,“外资通过贿赂与中国政府结成的联盟,使中国的专制统治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更加富有韧性。”她认为这是“中国的制度性腐败的国际化”。
中国也有人担心外资的过度进入。但是分管社保基金的前央行行长戴相龙(○八年七月)说,外资对国家GDP的贡献率很大,外资还要加大对中国企业的并购投资。
再来看看俄罗斯。他们重视外资已是“建国六十年”之后,即使在苏联解体后,踏上重建俄罗斯的崎岖之路,也没有那样依赖外资。一连串经改尝试、衰退,熬了好几年,九九年方有起色,二○○○年借油价大涨,能源丰富的俄罗斯又一次站起来。经济成长百分之八,开始脱穷,迄今每年GDP增长维持百分之七,国民所得从十年前人均一千美元跃升到二○○八年的一万美元(中国人均二七○○美元)。
俄国二千年后每年引进外资二百多亿,现已累积引入二千四百二十一亿美元。民调显示,很多俄国人不放心外资外商进入传统企业,尤其是能源企业。害怕损害他们赖以自立的工业和利益外溢。
俄罗斯加入世贸WTO的谈判还在继续中。俄罗斯民主化二十年,表面上没有中国对外开放那样风光亮丽,没有中国各地的高楼群和新地标,游客们欣赏的还是老俄罗斯的景观,他们和一九四一年面对纳粹进攻时一样,忍受着社会制度转型的痛苦,他们身上有旧时留下的伤痕,他们对待传统不像中国人那样可以扔掉一切。从彼得大帝以来,他们有很多的天才和英雄在记忆中抹不去。他们没有像一个穷光蛋拾到了一块金币似地忘乎所以。他们在享受浴火重生的真实的快乐。
苏联建国六十周年,曾是他们荣耀的高峰,然后在制度的逐渐衰败中,下滑到解体的谷底。苏共没有逃脱一个帝国兴亡的周期。今日中国挟着零八奥运的光辉,也登上六十大寿的高峰,他们将滑向何处?谁能预测?谁能回答?

(二○○九年八月二十四日•香港)

来源: 开放网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0 20:3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