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中遭遇两朵乌云 中共推迟“立储”?
【阿波罗新闻网 2016-10-10 讯】
稍有推迟的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在10月24日至27日期间召开,距今约有半月时间。官方公开议程主要是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其指向聚焦于中共高层领导集体。
这些是中共近四年以来反腐治党工作的延续,特别是制度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舆论更关注的似乎是,在六中前后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人事动向,以及有关中共未来接班人选的某些情况。
六中全会之前四个月中,中国政坛已经有过两轮央地大员洗牌,半壁“江山”的一把手或二把手人选出现调动。不久前,新上任的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等地方诸侯,不约而同作出“对党绝对忠诚”的表态。与此同时,各地市县基层换届也在有序展开。
而一些非官方和热衷负面解读的渠道则在关注中共未来接班人选,以及习近平等中共高层在这一期间的活动等情况。
事实上,中共以往最高领导人第一任期里的六中全会前后,确实是一个商决中共未来接班人选的适宜时间。当年7月底8月初,中共新旧领导人集体前往北戴河休假,便是一个安排部分高层人事的时机。而此后召开的六中全会可以对人选作进一步的补充、协调、认定。
不过在北戴河无会之后,六中全会是否会提前议决出二十大接班人选,似乎逐渐成为一个问题。
目前已有很多与之有关的讨论。除此之外,还有声音提及习近平是否会在二十大连任,也就是在其十年任期结束后是否争取继续在任。
需要指出,是否推迟选定二十大接班人与习近平是否在二十大连任是两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虽然诸位论者在这两个问题上言之凿凿、宁信其有,但是至今没有明确的证据以支持其各种揣测。
一些似是而非、无中生有的说法往往能够在舆论场中大行其道,除了反对者自身的立场利益方面的考量外,也与中国政治的权威特质、封闭性、人治倾向,以及中西意识形态大相径庭有关。中共官方一般不会对这类舆论作出反馈。另外,中国近年来为推进反腐改革所出现的一些变化,也加深了对立面的这一印象。
如果抛却各自立场、成见、旧思维来看,2022年才举行的中共二十大距今还有6年时间,习近平一代领导集体的任期开始还未多久,全面深化改革刚过1,000天,中共十八大后反腐党建、涅盘重生远未完成,现在讨论习近平一代领导集体之后的接班人选是否合适?这也是一个问题。
即使中共确实推迟决定接班人选,也不为怪。实际上,自执政以来,中共领导人换届制度整体来看越来越规范有序,但很难说已经形成了完全固定的模式,胡锦涛在2012年“裸退”的做法获多方认可,不过此前就未曾有过。
目前中共领导人接班制度已经是数十年改良演进的成果,但是否已经极其完善不必再有任何改动了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比如当广东、重庆两地一把手胡春华和孙政才一度被外界普遍视为未来接班热门人选。观者提及两人时,往往会联想到中共未来几年后的“接班”问题,以“接班人”的标准进行审视,并对二人得失功过评头论足。
这种习惯性思维模式不仅会对两人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对在任中共最高领导集体,以及中国政治造成干扰。许多热衷权斗阴谋论的观点便是由此入手。现在看来,即使是作出一些良性改革,也难免遭遇另一套阴谋论。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编辑部在北京的海外多维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