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011|回复: 0

论 意 识

[复制链接]

0

主题

3

回帖

30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00
发表于 2009-5-7 14: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 意 识


摘要
本文通过对人的两种状态;另一个层面;意识和头脑各自独立存在;意识的寓所;细胞意识;意识离开人体的活动是真的;支配意识的意识等方面的论证,阐明意识是一个独立存在体,在人体内无广延性。主要蹲在头脑,通过头脑脑部神经系统指挥人体活动,意识离开人体,在另一个层面有广延性,有空间位置。
Abstract: Based on the two states of human beings, another stratification plane ,independent existence of the consciousness and the mind , the consciousness residence ,cells awareness , the real activities of consciousness after it’s leaving human body, consciousness controlling consciousnes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emonstration, the article illustrates that consciousness is
independent and extensive in human body. Lying in the brain,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brain nervous system directs human body activities. If consciousness leaves the human body, it has the extension in another stratification plane and
the space position.

关键词
意识
另一个层面
细胞意识
支配意识的意识

Key Words: consciousness another stratification plane cells awareness consciousness controlling consciousness,

要表达这样一个内容,就要弄清楚什么是意识?传统观念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①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我个人认为:意识是一个独立存在体,在人体内广延性,②主要蹲在头脑,通过头脑脑部神经系统指挥人体活动;意识离开人体,在另一个层面有广延性,有空间位置。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论证,不妥之处,请赐教。
一、人的两种状态
人的两种状态——即睡眠状态和非睡眠状态。人出现这两种状态其成份组成是否相等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如果相等,就应该是同一种状态。就象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一样,处于工作状态,一定有特定物质(燃烧)产生;处于非工作状态这种特定物质一定已经消失。虽然大家都称它为发动机,可是这两种状态成份组成不同,由此可见,人呈现出这两种状态,其成份组成就肯定不相等。然而,是何种成份使人呈现出两种状态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时,呼吸,心跳、胃肠臑动、毛细孔排泄、头脑活动、血液循环系统、神经反映系统等都在继续,功能都存在,与非睡眠状态比较相差无几。唯有意识停止活动,与发动机停止工作,整个气缸内找不到火花一样而销声匿迹。
既然意识没有活动,一点踪迹也没有,毫无疑问它已经离开人体,对此,我们可以观测一下炎夏人们入睡的状态,就可以得到充分证明:炎夏,摇扇子的手,随着慢慢步入睡眠状态,扇子会自动从手中脱下,脱下的那一瞬间,它标志意识已经离开人体,如果没有完全进入睡眠状态,意识仍在体内,意识会继续支配手不停地摇扇子,扇子也不会自动脱落。脱落是因为人体已完全进入睡眠状态,意识已经不在体内,他不能继续支配手的摇动,扇子才从手中脱落。同发动机停止燃烧,机器停止运转如出一辙。我们从这种情况来看:人进入睡眠状态,意识已经不在人体。
以上分析证明:人的两种状态成份组成不相等,是意识使人呈现出两种状态。当意识回归人体时,人处于非睡眠状态;当意识离开人体时,人处于睡眠状态。好似发动机,燃料和空气源源不断输入,它就继续燃烧;停止输入,它就会停止燃烧两种状态一样。人这两种状态,以意识飞离、回归为界限,意识和人体各自独立存在,两者相结合,处于非睡眠状态,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处于睡眠状态是人体,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因为缺少意识。如夜空中的明月,它照亮了世界,但它的光却不是自己的,是隐藏在背后,代表绝对的太阳。论证人的两种状态意义就在于此。这个意义告诉我们:人可以一拆为二——意识和人体。它可以通过上述例证和后面介绍的另一个层面显现两个方面得到证明。
伟大的笛卡尔认为:“人是由精神和肉体两部分构成的” 、“人的灵魂就不是这样,它是一种单纯的实体”③“人体的各个部分都是‘有扩展性’的物质成分,它们的结合就构成了一架机器,这架机器的精妙处不在于它的各个零部件,而在于它整个机体与灵魂的结合。虽然二者联系在一起,但人的灵魂作为一种‘精神实体’他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也就是说,它在人体消亡的时候仍然存在,而且是不朽的和永恒的。”④
笛卡尔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的思想成就为本篇上述论证提供了一个伟大理论基石。
我们再来看看现在最热门的人工智能对这一问题是怎么认识的。人工智能的目标是用机器,通常称为电子仪器、计算机尽可能地模拟人的精神活动,最终改善并超出人的能力。人工智能的得意之作是“深蓝”战胜棋王卡斯帕罗夫,现在我把这个过程叙述如下:
199753511,美国纽约。
甲方:国际象棋冠军格里·卡斯帕罗夫,国藉阿塞拜疆,身高约1.78,体重约80千克
乙方:“深蓝”RS/6000SP超级计算机,归属IBM公司,身高约2.06,体重约1270千克
卡斯帕罗夫,国际象棋界十几年来无与伦比的超一流高手,13岁获全苏少年冠军,17岁获得国际象棋大师称号,22岁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横扫棋坛,鲜有敌手。可以说,是人类最具智慧的脑力竞技之一的国际象棋比赛中最具智慧的棋手之一。
“深蓝”,IBM公司RS/6000SP超级计算机,属32位并行处理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2亿次。1985年,华裔研究生许雄峰开发出“chips”象棋机,1988年,这台更名为“深思”的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拉尔森,1989IBM公司以许雄峰、华裔资深计算机科学家谭崇仁等5人为主开发更强的“深思”计算机,1993年战胜历史上最年轻的也是最强大的女国际象棋大师少波尔加。1996年,“深思”更名为“深蓝”。
双方以前交战记录:19962月,“深蓝”向卡斯帕罗夫叫板双方苦战6局,卡斯帕罗夫以42战胜“深蓝”。
199753上午,又一场激烈的“人——机国际象棋大战”开始。
第一局:卡斯帕罗夫执白先行,苦战45步,击败“深蓝”,力拔头筹,双方历时3小时45分。
第二局:“深蓝”执白光行,共弈45步,卡斯帕罗夫在可以和棋的情况下,错误地高抬贵手,结果被“深蓝”反客为主,取得胜利。双方历时3小时44分。
第三局:卡斯帕罗夫执白,共弈48步,苦战以和局告终,双方历时4小时28分。
第四局:“深蓝”执白先行,共走56步,卡斯帕罗夫明显体力不支,主动求和,“深蓝”也无心恋战,草草收兵,和局结束,双方历时5小时。
第五局:卡斯帕罗夫执白先行,共弈49步,尽管卡斯帕罗夫拥有执白先行之例,但他在第29步错过胜机,失去优势,被迫再度和棋。
第六局:“深蓝”执白先行,一路强攻,取得决定性胜利,此局仅弈19步,用时1小时。
最终的比赛结果:IBM的超级计算机“深蓝”以两胜一负三平战胜人类的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
舆论一片哗然。
各国报纸的头版头条无一例外地报导了这条举世震惊的消息:
“人类制造的计算机最终战胜了人类的顶尖高手。”
“电脑挑战人脑”从此开始⑤。
尽管如此,“深蓝”不能认识飞禽走兽,没有新陈代谢功能。它只不过是按照递归分析,“选最好的一步棋”⑥的软件在行动,上述竞赛所有行为,没有真正属于“深蓝”自己的意识行为,只能在程序范围内,仿照人的某项功能、某项活动进行,本身没有意识,就象挖掘机替代、超过人工挖土,纺织机替代、超过人工纺织一样。人工智能的追求者有一种误会:以为意识只不过是肉体的电脑。他把人体与意识一体化,没有看清意识和人体是两个部分,不能诱导意识进入智能机器,不能认识意识的支配作用和精神层面的活动,“可能性推演树”⑦的编程,无法与“自由意志”相比,白痴型天才要战胜人脑谈何容易!
人工智能说到底它不能发明创造,不能睡眠、做梦、在梦中与真理接触,如德国化学家克库勒在梦中与真理接触的事实,(这一点我在后面还要详细谈到。)因此,通过人工智能来代替意识战胜人脑,首先要把意识和人体的关系、人的两种状态、意识源自何方分析清楚。“深蓝”虽然取胜卡斯帕罗夫,从本质上看,它还是稻草人,还是一种机械行为,是挖掘机、纺织机另一种行为表现。体现了程序人员还没有认识到 “人的两种状态”这一课题。本文所谈的:“人的两种状态”给这些人员提供了一个参照。
二、另一个层面
意识离开人体,到哪里去了呢?到了另一个层面,另一个层面,是意识外在活动的栖息地,他常常把在这个栖息地的部分活动以“梦”的形式向人体回报、传递、展现。在此,我们再举证如下:当一个人从睡眠中醒来后,常常会感到自己做了一个梦,梦中做了一些稀奇古怪或不可理解的事情,有时候还哭,有时候还笑,有时候还讲话,有时候还有性生活出现。有的梦回忆起来总有一种活生生、实实在在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活生生、实实在在的感觉呢?是因为意识在另一个层面确实做了这件事,并回报、传递给本体。
在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分清一个事实:人体在梦中的讲话,虽然没有津津乐道的悦耳,却可以看出:意识在另一个层面遇到了事情,所以,他讲话是讲给意识所遇到的“人”听的,非讲给睡在他旁边的人听的;他哭,虽然没有白天水族在眼眶里打着旋的刹那,却可以听到他哀鸣、无奈的痛苦,所以,他哭是意识在另一个层面遇到了伤心事,导致他哭,非睡在他旁边的人欺负他本体,他才哭;他笑,虽然没有白天灿烂的容光,却可以感到他坦然、愉快的心声,所以,他笑,是意识在另一个层面遇到了高兴事,他才笑,非睡在他旁边的人逗他本体开心,他才笑。分清这个事实,就可以看清活生生、实实在在、清清楚楚的是意识在另一个层面所为,是意识把在另一个层面的部分活动传递给本体。分清这个事实,本体有上述时断时续的表现和稀奇古怪的事情发生就不难理解了。分清这个事实,就可以看清:意识不是“人脑的机能”、“梦”也不是精神分析大师所说的“是无意识心理现象的自我表现”、他也不需要“自然选择”的帮忙,便能偶尔露峥嵘。
“哭”、“笑”是情感的表现,睡眠中这些情感是谁反映给他的呢?难道还是“客观物质世界”吗?此时,他旁边的人没有给他任何信息,禁闭的人体、人脑,不可能移位,不可能接触其他人、其他事,睡眠中有上述情感表现,分明不是“无意识”,“人脑”也没有介入,这就不能不使我们联想到意识和另一个层面问题,如果不是意识在另一个层面以“梦”的形式回报、传递给本体。我们还能找出其它什么理由来回答吗?这就是我否定“梦是无意识心理现象的自我表现”、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的依据。
回归本体的意识,常常会感到“梦”是一种虚妄,自己并没有做那件事啊!已经有许多潮湿印纪的短裤是自己“欲望的流露”和“水盈则流”。其实,本体确实未做此事,本体的表现,如上所述,只是受意识在另一个层面活动的回报、传递影响而出现的相应状态。确确实实做事的是意识飞离本体以后在另一个层面做的,非本体所为。然而,即使他飞离本体,他和本体仍然保持一种联系,这种联系的存在,可以用呼唤入睡者姓名来证明:不论入睡者睡得多么香,多么沉,只要呼唤几声他的名字,就可以很快叫他的意识回归本体,意识一旦回归本体,人就会立即醒来,显然,意识离开本体后,与本体仍然保持联系。这种联系与物理世界的“量子牵连”十分吻合,也为本体出现相应状态提供了证据。
当今世界上最博学、最有创见的数学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说过:“在经典物理中,存在一个“外面的”客观世界,这一点是和常识相符合的,那个世界以一种清晰的、决定性的方式演化着,并受到被精确表达的数学方程的制约。”“物理世界被认为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经典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不受我们选择去观察它的方法的影响,而且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本身也是那个世界的一部分。它们也被认为是按照同等精密和确定的经典方程演化的。不管我们如何觉得我们清醒的意愿在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我们的一切行动都被这些方程所决定。”⑨罗杰·彭罗斯的论断,特别是对“存在一个‘外面的’客观世界”的阐述和我对另一个层面的描述不期而遇。一些科学家在梦中同真理接触(这一点我在本文后面“六”、“七”还要具体举例论证,在此暂省略)为我们的描述提供了证据。
上述分析可以说明:意识离开人体,到了另一个层面,另一个层面是他外在活动的栖息地,也就是 “‘外面的’客观世界”,他常常把在这个栖息地——“‘外面的’客观世界”的部分活动内容以“梦”的形式向人体回报、传递、展现。并以这种特殊方式证明另一个层面的存在、意识可以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意识与人体结合,人就会醒来,人可以一拆为二——意识和人体。同时证明:意识不受“自然选择”影响,因为你无法选择他“哭”或者“笑”,无法区分“有利变异”⑾和“有害变异”⑿,而且“哭”痛苦——“不适”也生存。当今,分子生物学否定“有利突变”、“无利突变”与我们的认识完全相同(13
对于另一个层面的认识,即“‘外面的’客观世界”,要叫它重现,让每个人都能看见,“眼见为实”,这是无理要求。就像人不能从1不停地数到百亿、千亿一样,数不到,数不到并不等于百亿、千亿这些数字是虚幻的。还有,人不能把一座大山拿在手上,左边看看、右边瞧瞧、俯视、仰视一样做不到。做不到并不等于它不存在,我们能够触摸它、感知它,是真理在向我们昭示。通过很多人的经历、体验、证实得到一个综合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就是柏拉图世界的再现,我对另一个层面的认识也是如此。
柏拉图世界有两点━━━用数学推理和直觉去理解。二千多年前,柏拉图在雅典以这两点为指导思想创立了科学院。这个科学院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象亚里斯多德、欧多索斯、毕达哥拉斯都是这个科学院的明星,后来各国以雅典科学院为蓝本,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科学院,延续至今。刚刚举出的两个例证,是柏拉图世界两点的具体展示,有不同认识,请对这两点提出相反论证。
现在我结合欧几里德几何说明:意识和人体拆开于A,进入睡眠状态;结合于C,进入非睡眠状态;人体在一个地方承担时间流逝,即AC。意识离开人体在另一个层面有更多的旅程和经历(折线ABC),因此,所经历、体悟、感受到的东西和人体是不一样的(附图1)。


















图(1)按照三角形不等式来理解进入睡眠状态的人体和意识。(为了比较我们也给出欧几里德的情形。)
A表示进入睡眠状态;B表示意识在另一个层面的某一个点;C表示非睡眠状态。
这里的世界线表示意识和人体分开时的时间,人体在一个地方(AC),没有接触其他人,其它事的可能;意识离开人体,在另一个层面漫游由ABBC两段组成,它代表去和回的两个阶段,意识在这两个阶段经历、感受、接触到的事情显然比AC多,有的事情可能就触动了情感,梦中“哭”、“笑”就是意识在另一个层面所经历而反映给本体的。这样,我们的不等式
ACAB+BC
与欧几里德几何中的著名的三角形不等式ABC,现在变成了欧几里德空间中的三个点)即:
ACAB+BC
一拍即合,该不等式断言:一个三角形的两边的和总比第三边大。这就为意识经历、感受、接触到的事情多且又与人体接触的环境不同、地点不同提供了依据,为“梦”中可能做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提供了依据,为另一个层面存在提供了依据。
三、意识和头脑各自独立存在
意识和头脑是不是同一种成份呢?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入睡时,意识渐渐消失,但大脑仍保持活跃”(14不言而喻,头脑有广延性,意识没有广延性、没有空间位置,为不受“自然选择”影响提供了证据;意识和头脑各自独立存在,头脑的活跃和心跳一样是自身物质、自身功能的活跃,它的信息源于意识,它的思维活动源于意识,它对人体的支配源于意识,而人体的各种功能,神经反映系统,头脑活动、听觉,皮肤感受功能又源源不断向意识反映,意识由此而做出决策,即便是在沉睡中也会做出某些轻微反映,比如在睡眠状态下,身体某部位痒,于是,手会自动伸过去挠一挠,这是意识飞离本体后的一个遥控决策。也是突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的最好例子。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凹耳湍蛙可以利用超高频通讯或者回声定位在种内进行通讯(15 ;火蚁有16种通讯方式(16;无刺蜂在从新发现的蜜源地飞回家的途中,每飞行几米便从大鄂腺中分泌出一滴信息素,这种分泌物迅速挥发,弥散在空中,这样就在新蜜源地和蜂巢之间架起一条空中的气味走廊,其它蜜蜂便会沿着这条无形的空中走廊直飞目的地(17。这些联系、寻找的方法和功能,似乎睡眠状态的人体分子细胞与意识之间也有,正是这种功能或遥控决策的存在才使意识瞬间接收到某种信息的传播,本体能够实现“欲望的流露”和“水盈则流”。但是,稍微大一点的反映,意识必须回归本体才能做出行动,现在我们继续用炎夏入睡者的例子说明如下:炎夏,入睡者汗流浃背,超过身体汗毛细孔、皮肤等的承受量,头脑虽然活跃,却不能支配手去摇扇子,汗毛细孔、皮肤、大脑此时会自动呼唤意识回归本体,处理这一事件,这和物理世界的“量子牵连”(本文在后面“五、细胞意识”具体阐述)似乎有相同之处。意识一旦回归本体,人就会立即醒来,手就会在意识的驱动下重新摇起扇子。如果汗毛细孔、皮肤、头脑不呼唤意识,不向意识反映,意识就不会立即回归,本体就不会醒来,手就不会继续摇动扇子,可见,稍微大一点的反映,意识必须回归本体才能行动。
气管炎病人咳嗽也是如此,在睡眠状态下,气管炎病人不会咳嗽,只有在非睡眠状态下,意识回归本体以后,气管炎病人才会咳嗽。


类似例子还很多,不一一举证,我们再来看看现代医学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我先引述一下刘澄中著的《高等临床神经学》的有关内容,他根据传统方法,将脑表面的大区域与覆盖其上的颅骨联系起来,采取相同的命名而把大脑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等(附图2)。并给出当代公认与运用的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图,他写道:
图(2)大脑的各叶与沟和回的布局
身体对侧肌肉的运动投射区或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
头与眼向对侧转动的投射区或头眼协同运动中枢位于第二额回(额中回)的后方。
躯体感觉的投射区或躯体感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它也是只与对侧半身的躯体感觉相联系的。
视觉投射区或视中枢,它位于大脑两半球的枕叶内,在距状裂的深处和周围。
听觉投射区或听中枢位于颞上回(第一颞回)和颞横回,后者即是位于颞叶内表面的Heschl氏回。
嗅觉投射区或嗅中枢位于颞叶,主要在海马回,特别是其前部的钩(回),味觉的投射区或味中枢与此直接毗邻。
以上是关于投射中枢在大脑皮质上的分布,它们属于经典临床神经学的研究范围。
躯体感觉认识区,它在中央后回和顶叶。
实体感觉认识区,它定位在顶叶,在中央后回的后方,和上肢中枢,特别是手腕与手指的中枢有密切的联系。
听觉认识区在颞叶,在颞上回和颞横回(Heschl氏回)所处的大脑外侧裂的深部。
视觉认识区位于枕叶内,外两表面的大脑皮层。
嗅觉认识区和味觉认识区在颞叶,在海马回、钩(回)和扣带回的周围。
特殊感觉,所指为视觉与听觉,这两者合称为物理感觉或远距离感觉;还有嗅觉与味觉,这两者合称为化学感觉或近距离感觉。
特殊运动,主要指听觉语言运用(说话)与书写语言运用(文字)。对于语言的认识,也属于特殊认识,即听觉语言认识(聆听)与书写语言认识(阅读)。它们的“中枢”如下:
感觉性语言中抠(听觉语言认识中枢 )或Wernicke氏中枢,位于颞叶颞上回的后部。
运动性语言中枢(听觉语言运用中枢)或Broca氏中枢,位于额叶额下回的后部。
视觉语言识认中枢(阅读中枢)位于顶叶的角回处。

视觉语言运用中枢(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的后部。(附图318
图(3)大脑皮质上的投射中枢与认识·运用中枢
从上述医学界的大脑皮质功能定位来看,完全把意识和头脑混为一谈,误认为明月的光是它自己的,没有看到隐藏在背后的太阳。当然,临床医学还认识不到“意识和大脑各自独立存在”`这一命题的意义及意识存在的位置。杰出的美国—加拿大神经外科医生怀尔德·彭费尔德认为:上脑干的区域是意识所在处。其他神经学家指出:
网状形成可能被认为是“意识的所在处”(附图4)(19
图(4)人脑:上、边、下、剖视图
“上脑干的区域”和“网状形成”只能说明意识回归本体所主要蹲在的位置,他还可以蹲在头脑其它地方或身体其它地方(我在后面“意识的寓所”还要谈到)。头脑的整个功能位置为意识操作提供了一个信息指挥系统的“键盘”。他的指令最终被发送到身体不同组的肌肉、骨骼中去,而且经常是一下子发送到好几组肌肉、骨骼中去,使意识的指令瞬间得到落实。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意识是信息发送者、操作者、指挥者、是“首席执行官”;头脑是一架复杂的信息接收、传递系统,是意识瞬间发出的信息弹击了它,它便顺势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手舞足蹈,踏遍天涯海角,这便证明了我们的论断:意识和头脑不是同一种成份,他们各自独立存在,意识不受“自然选择”的影响,也不是“人脑的机能”;头脑不能单独支配人体活动,它只起“传导”作用,支配人体活动的原动力是意识。
由于少年时代受科幻小说的影响,人工智能的追求者试图把人的思想也下载到计算机上,“当我们扫描一个人的大脑,并使用适当的运算媒介对它的思维档案重新装载的时候,在其他观察者眼里,这个新出现的‘人’与被扫描的人会具有相似的人格、历史和记忆。与这个新人的交往会使人产生与它的原型交往类似的感觉。这个新人会声称自己就是原来的人,会具有原来那个人的记忆……”(20更有甚者,频繁提出“超距运送机”(21,从这一颗行星到另一颗行星的“运送”手段。旅行者不用空间飞船以“正常”方式运送其身体,而是从头到脚地扫描,他的身体的每一个原子和电子的准确位置和完整的特征都被全部细致地记录下来。然后所有这些信息由一电磁信号束(以光速)发送到目的地。在目的地把这信息收集到,并作为装配旅行者以及他所有记忆、企图、希望和最内心的感情的复本的指导书。假如这个机制能成功,则旅行者的原版可被“安全地”毁掉。多么心惊肉跳的攀登,不能分清意识和头脑各自独立存在,将会产生何等的后果!笛卡尔说过:“精神是什么呢?它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但又没有广延性,不占有空间,它存在着,而且可以在脱离肉体的情况下独立存在。”22这一精辟论断不仅阐明了意识和头脑各自独立存在,也向人工智能追求者提出了更深刻、更严峻的思考题。
   意识的寓所
意识回归人体,主要蹲在哪里呢?蹲在头脑,头脑是他的寓所,是他的表现场所。头脑的脑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相连,意识通过这些系统,有序指挥身体起床、穿衣、洗漱、吃饭等,如同驾驶员坐在驾驶室驾车运行一样,一会儿左转,一会儿右转,非常有序。这里,我们从思索和支配人体这架机器两个方面说明:
     我们经常看到别人骑自行车抢道,有的人抢了道,碰了别人,立即下来主动赔礼道歉!态度非常诚恳,一再表示不是有意的。
为什么说不是有意的呢?我本人也经常骑自行车,每次骑车之前,我都一再告诫自己,千万不要闯红灯,不要和别人抢道,然而,思索一刻也不停,从这件事想到那件事,又从那件事想到其它事,中间一点停顿都没有,让你没有警觉地想下来。这边刚刚告诫自己,那边思索的翅膀又飞向其它事情,心猿意马,不自觉地就抢了别人的道,直到两车差点相撞,视觉告诉意识:抢了别人的道,要撞车了。意识才赶紧下令肢体“停车”、“下车”、“赔不是”。发生这种情况是意识在寓所里思索其它事情导致的,是视觉及时传递、告诉了意识,意识才下令人体这架机器“停车”、“下车”、“赔不是”,避免了两车相撞,确实不是有意的,这就是赔礼道歉、态度诚恳的原因。
上述骑自行车赔礼道歉一事证明:1、是意识在头脑里思索了其它事情,“心猿意马”而导致了两车即将相撞;2、意识一回到现在在骑自行车即将撞车这个现状上,就立即下令人体这架机器“停车”、“下车”、“赔不是”,如果他不下令,就肯定要撞车。这件事情的全过程就从思索和支配人体这架机器两个方面证明了意识主要蹲在头脑,是人体的导航仪。
意识有时也可以离开他的寓所到身体的其它部位。有一次,我骑自行车,离交叉路口还有二百多米,我就提醒自己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闯红灯,到了路口,正好是红灯,我没注意(意识在想其它事),继续向前骑,一辆右转弯的汽车开的比较快,从我自行车前面“唰”地一下开过,我胃上部一“蹦”、一“惊”,双手非常快自然地立即刹车,神往于一处,像“量子牵连”一样,瞬间作出相同选择。避免了一场事故。我将车停到路边,回顾这一原因:发现意识当时在胃上部,也就是常说的“心想”部位,因想其它事情,想的太深、太沉、太专注,具有很深的纵向性,连路口明显的红灯也没有觉察,是视觉神经及时把险情传递给意识,意识才从胃上部迅速返回大脑,由于速度太快,所以,胃上部出现一“蹦”、一“惊”的冲动,这同我们经常听别人说“心都吓‘掉’了”具有同等含义。
在此,我引述一下对人类意识反映进行的试验,这个试验是H.H.康胡贝和他的助手于1976年在德国进行的(狄克·格波辛格和康胡贝1976)。一些病人自愿把他们头上某一点的电讯号(用人脑电流计,即EEG)记录下来,他们被要求在不同时刻完全出于自己的选择把自己右手的食指突然弯曲。其想法是,EEG的记录可以表示在脑壳内发生的某种精神活动,即参与弯曲手指的实际意识决定,为了从EEG追踪中得到有意义的讯号,必须把几个不同的追踪试验平均一下,得到的讯号不是很确定,然而,人们发现了一种很令人注意的现象,在手指实际弯曲之前整整一秒钟,或许甚至一秒半,从记录可以看到电位逐步在上升。这似乎表现意识的决定过程需要超过一秒钟时间才会有行动出现!这种情形可以和另一种情形相对照,当反映模式预先没定时,对外界讯号产生反应所需的时间要更短得多,例如,手指的弯曲不是由于“自由意志”,而是对闪光信号产生反应,在这种情形下,大约为五分之一秒的反射时间是正常的,这大约比在康胡贝
数据中检验的“自愿”行为快五倍左右。(附图5)(23
图(5)康胡贝实验。在时间0作出弯曲手指的决定,而预兆的讯号
(基于许多试验的平均)暗示试图弯曲的“先知”。
这两种手指弯曲的试验速度似乎都不能说明我当时紧急刹车的速度,这就不能不使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莫非还有一个意识在起作用!
美国发明家雷·库兹韦尔在《灵魂机器的时代》第197页写道:“加洲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神经科学家们发现,前脑叶上的一个微小的神经细胞集中区在宗教体验过程中会被激活。他们把这个集中区称为‘上帝点’……他们发现,有强烈宗教信仰的非癫痫病患者在看见刺激他们精神信仰的文字或者符号时,也表现出类似的反应。”牛津的大主教理查德·哈里斯曾经通过一位发言人对圣迭戈分校学者的报告作出反应说:“如果上帝在我们身上留了供信仰用的地方,那也无需大惊小怪。”(24
哦,是‘上帝点’在和我开一个冒险玩笑!
我们再回到主题,意识为什么要这么快回到寓所呢?因为要在寓所里通过头脑神经系统指挥双手紧急刹车。雷·库兹韦尔在《灵魂机器的时代》第150页写道:“在意识和量子去相干性之间存在着有力的联系——前者造就了后者。”终于圆满道出意识是“首席执行官”。从上述事件我们可以领悟到:意识主要蹲在头脑,意识也可以离开头脑,到身体的其它部位去。但要指挥身体各部位活动,必须回到头脑,头脑是他的程序工作室,是他的寓所。在诸多证据面前,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相形见拙,不堪一击。
上述有些例证虽然只是我个人经历,说明本主题还是足足有余。个人同宇宙的关系,我用伟人爱因斯坦的话来说明吧!他说:“个人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是时间和空间都有限的一部分。他把自己的思想和感觉,当成与宇宙其他部分无关的独立经验——这是对自己的心识的一种光学错觉。这种错觉是一种监狱,把我们限制在个人的欲望和身边几个人的感情上。”(25走出这个限制性圈子,融入无边无际的苍穹,就能涵盖一切生物和整个自然的美。
   细胞意识
前面谈到的神经反映系统、头脑活动、听觉、皮肤感受、汗毛细孔等,他们是靠什么与不在寓所的意识联系呢?靠人体各个细胞的意识,是这种细胞意识向不在寓所的意识反映、呼唤。你看:入睡者虽然睡得那么香、那么甜,只要呼唤几声他的名字,就可以很快叫他的意识回归人体,人就会立即醒来,是听觉细胞意识听到了呼喊并转达了这种呼喊,沟通了与不在寓所的意识联系,所以,无论意识离开人体飞离多远,无论在什么地方,他都能迅速回来。再看:炎夏,入睡者汗流浃背,超过身体汗毛细孔、皮肤等的承受量,相应的细胞意识自动呼唤意识回归寓所处理这一事件,“同类相知”,意识果然回来,他一回来就坐阵大脑,通过各种神经系统指挥肢体各行其事。
上述两例都说明:是各个人体细胞意识与不在寓所的意识联系:人体细胞意识报告情况,意识通过头脑神经系统处理情况。
日戈瓦大学的尼古拉斯·吉森博士做了一个试验:通过日戈瓦光缆向相反方向分别发出一个光子。当两个光子运行到大约相继7英里的时候,都碰到了一块玻璃,它们可以穿过玻璃,也可以被反射。它们被迫在相同的可能中作出选择,由于两个光子之间没有联系,古典物理学家也许会预测它们将各自作出独立的选择,然而它们却作出了同样的选择,而且是在同一时间作出的,所以即使它们之间存在着信息通道,它们也没有足够时间来完成以光速进行的信息传递。但是由于两个粒子之间有量子牵连,相互之间虽然相隔一段距离,仍可以进行瞬间交流。(26
这种“量子牵连”“瞬间交流”为意识、细胞意识之间联系提供了物理规则。
一个死去的人——人肉,就不具有这种联系,你再喊他,你再刺激他都没有用,皮肉之躯在那里,就象大海中的一条船,失去了导航仪,停在那里,不能继续前进一样。一个死去的人也是这样,意识走了,不再回来了;细胞意识也走了,也不再回来了。你喊他没有用,他没有听觉细胞意识;你刺激他,也没有用,他没有神经细胞意识,他不能再前进了。这是很常见、很普通的由果溯因例证,它从声音和刺激两个方面为细胞意识的存在、意识的存在提供了反证,也为细胞意识、意识不受“自然选择”影响提供了反证。
我们再拿自行车抢道一事谈一谈:我每次骑自行车之前,都告诫自己,千万不要闯红灯,不要和别人抢道。可是,这边刚刚下达命令,那边意识自己又去想其它事情了,两个意识(细胞意识和意识)没有全神贯注共同去想同一件事,没有专一,导致了红灯出现没有觉察。如果两个意识同想一件事,神往于一处,专心致志,是不会出现“没有觉察”之类事情。可见,两个意识没有神往于一处,想同一件事,是导致没有觉察红灯的原因。
视觉细胞意识忠于职守,及时将险情报告意识,意识立即下令各个肢体细胞意识,各个肢体细胞意识又下令给各个肢体细胞:“刹车”、“停车”,才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我们再举一个日常简单的事例:我们自己的手遇到热火炉灼热会迅速移开,甚至意识还没感觉到,手已经离开了。这个轻微动作实践了“量子牵连”和“瞬间交流”。本文在前面“三、意识和头脑各自独立存在”所谈的“某部位痒,手会自动伸过去挠一挠”等也体现了 “量子牵连”和“瞬间交流”,但是,我们只要再跨出一步深想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意识在这些活动中最终扮演了“首席执行官”的角色。从这件事和上述的几个例子证明:细胞意识是支配细胞活动的原动力,他向意识报告情况,接受意识指挥。
六、意识离开人体的活动是真的
证明意识离开人体活动是真的有两条:第一,是通过他的部分活动“梦”来证明;第二,是从效果上来证明。
(一)、通过他的部分活动“梦”来证明:德国有一位化学家叫克库勒,他有一次睡前正为无法解决“苯”的分子结构而心力交瘁,在梦中却清晰地看到原子一个个站在他的眼前,像蛇一样绕圈子,有一只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团团转……他突然眼前一亮就醒过来了。于是他立即悟出“苯”的环状结构来(27
这个例子说明:克库勒睡眠以后,意识离开本体,到达了一个能解决“苯”的分子结构的地方,看到了“苯”的分子结构,所以,醒来以后就自然解决了“苯”的分子结构。这里没有体现“人的头脑”的介入,也没有体现“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如果硬说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那这个例子又怎么解释呢?
不仅如此,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爱迪生的许多发明、班廷发现胰岛素、利维发现从神经向肌肉传导刺激的机制都是先在梦中有了模型,与真理有了接触,才完成了自己的最后创造。英国剑桥大学哈钦森教授对此专门做了问卷调查,其中70%有贡献的学者回答:在他们的创造性活动中,梦境发挥了重要的启示作用。(28众多事实无一例外地证实:意识离开人体活动是真的。
(二)、从效果上来证明:从效果上来看,每当你睡眠很好,一觉到天明,自然醒来后,虽然你不知道意识干了什么事,到了什么层面,可是,你会觉得开心、 坦然、愉快、有一股说不出的喜悦在心中慢慢荡漾。其实这就是意识带来的好心情。克库勒意识离体后看到的情况与后来悟出“苯”的环状结构完全吻合,说明了:好心情与意识离体后遇到的好事是一致的。好事、好心情是意识带回来的,谁也无法抢去。
卡卢仁波切说过:“如果有一百个人睡觉和做梦,每个人在他的梦中都会经验到不同的世界。每个人的世界也许可以说都是真的,但绝不能说只有一个人的梦是真实的世界,而其他人的梦都是虚幻的世界。”(29这段精辟论断为从效果上证明意识离开人体的活动是真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量子理论正在为探测一些怪现象做出努力,罗杰·彭罗斯写道:“例如,为什么在一处的‘测量’似乎会在遥远的区域引起一个跃迁!在这之前,我们还将碰到其他的怪现象:有时一个物体可以分别非常好地通过两个不同的途径。”“粒子会一下子在两处出现!”(30“量子牵连”我在“五、细胞意识”中已谈过,这里不再重复。
人处于睡眠状态,意识离开人体外在栖息地的活动,也就是“‘外面的’客观世界”,量子理论正在奋勇作出新的突破。
上述两条和后面“七、支配意识的意识”所谈的都可以证明:意识离开人体的活动是真的。
七、支配意识的意识
意识在人体内设有广延性,离开人体后“梦”中反映干什么事都有广延性,那么,这个广延性为谁提供寓所呢?为支配意识的意识提供寓所。这样回答我们可以举例作证:
第一个例子是:近代西方哲学之父笛卡尔有一次做梦:他梦见自己正在大街上,他感到自己的身体总往右倾,这让他很别扭。他在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走路姿势,忽然一阵暴雨袭来,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一阵飓风把他吹得向左旋转了三、四圈,许多幽灵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吓得慌忙逃进教堂躲了起来(31
笛卡尔在梦中“身体总往右倾”,“他在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走路姿势”,“逃进教堂躲了起来”都说明意识已经有了一个身体,身体是笛卡尔意识的显现。有意识显现,就有空间位置,就有广延性。广延性的生命体受到“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走路姿势”,说明他已经为支配广延性的意识提供了寓所,即支配意识的意识提供了寓所,这一步一步都表现的非常清楚。
“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走路姿势”不正是支配意识的意识在起作用吗?“逃进教堂躲了起来”,这个“逃”不是意识支配广延性的敏捷行动吗?这个“躲”不是意识深思熟虑的结果吗?不是激烈思想的结果吗?而且选中的还是“教堂”,“幽灵”是肯定进不来的。它从行为、思想、效果三个方面为支配意识的意识提供了最强有力的证据。
第二个例子是:德国一位生物学家梦中想到,如果用两只青蛙一起做实验,就可以解决“神经传导”理论。梦醒后已是凌晨三点,他立即下床,奔向实验室,后来取得了神经化学传导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金(32。用事实驳斥了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的观念。
这里的“梦中想到”就是支配意识的意识思维活动,不是“无意识”,而且,思维活动非常清楚,非常准确,醒后按照这样做,就获得了研究成果,就获得了诺贝尔奖金。可见,支配意识的意识是支配意识外在活动的原动力。
上述两例,从行为、思维过程、效果等方面为支配意识的意识展现了证据。证明另一个层面的存在,“梦”不是“无意识生理现象的自我表现”。
当意识回归寓所,头脑中偶尔闪现新洞察(我们称为灵感),是支配意识的意识给出的最新资料和答案,也是支配意识的意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此,我们也略为谈一谈。法国数学家佳奎斯·哈达玛写的《数学发明的心理学》,引述了享利·彭加莱的一个研究成果是一个鲜明的例证。彭加莱首先描述他着意寻求他称为弗希函数一段紧张的努力,结果:……我离开我从前居住的坎城,继续进行矿业学校主办的地质学术考察发现,这次旅行使我忘怀自己的数学研究。一到达康坦斯,我们要登上去别的什么地方的公共汽车,正在我的脚踏上阶梯的那一瞬间,和先前的思路毫不相关地,我忽然达到一个发现:我用来定义弗希涵数的变换和非欧几何中的变换完全一样,我没有证实这个思想,我坐在汽车里继续原先开始的交淡,那时没有时间去证实,但是我觉得十分确定。在我回坎城的归程中,我利用空闲之便把它证实了。(33
彭加莱在一闪念之间得到了这个复杂而高深的答案,那时,他的意识思维正专注于完全不同的地方,而且获得这一答案时还肯定感觉它是正确的,正如后来计算所证明的。彭加莱这一像是从天外而来的答案,说明还有一个意识存在,这个意识就是支配意识的意识,是他一瞬间给出了“单个”思想或最新资料或最新答案。
在此,我们仍然可以用欧几里德几何说明彭加莱获得定义弗希函数变换的过程:A代表彭加莱进行矿业学校主办的地质学术考察;B代表彭加莱支配意识的意识获得定义弗希函数的变换;C代表彭加莱脚踏上阶梯那一瞬间(附图6)。

图(6)按照三角形不等式来理解意识和支配意识的意识分开的时间。
这里的世界线表示彭加莱支配意识的意识和意识分开的时间,彭加莱在进行地质学术考察(AC),没有获得定义弗希函数的变换的环境,也没有进行任何数学研究;在B处彭加莱支配意识的意识获得了定义弗希函数的变换;BC代表“瞬间交流”反映给C,正好是彭加莱脚踏上阶梯的那一瞬间;支配意识的意识在这个过程由两段组成ABBC两段,它代表寻找和获得两个阶段。学术考察使彭加莱思想放松了研究,可是,支配意识的意识并未放松,他仍然上、下求索,完成夙愿。我们的不等式
ACAB+BC
与欧几里德几何中的三角形不等式完全吻合,为彭加莱如何获得定义弗希函数的变换提供了依据。
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也有上述类似经历,他写道:由于新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发现了类星体,人们重新对黑洞问题感兴趣,也因而激发了我的思想。这遥远天体的物理性质使人有些猜测,它的中心可能是类似奥本海默——斯尼德黑洞的东西,另一方面,许多人又认为奥本海默——斯尼德球形对称假设也许提供了完全误导的图像,然而,从处理另一个问题的经验我想到也许会有一道待证明的数学定理(根据标准的广义相对论)证明空间——时间奇点是不可避免的,并因此证明黑洞的图像必须成立,只要坍缩达到类似“无归点”的条件。我不知道“无归点”(不用球形对称)有任何数学定义的判据,更别说陈述或证明一个适当的定理了。一位同事(厄弗·罗宾逊)从美国来访,当我们沿街走向我在伦敦比尔克贝克学院的办公室时,正滔滔不绝谈论一个完全不同的论题。我们的交谈在跨越人行道时停止了一瞬间,到了另一边又重新开始。就在这短暂的时刻,我显然得到一个思想,但是因为恢复交谈而把它在我脑中遮盖了!
当天,我的同事离开之后,我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我记得有种古怪又难以解释的兴奋感觉。我开始把整天在我脑袋里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想了一遍。试图找出引起这种感觉的原因,在排除了许多不足够充分的原因后,最后想起了我跨过马路时得到的想法。这想法为我头脑中琢磨许久的问题提供解答,并使我一瞬间欣喜万分,这想法显然正是我需要的判断,后来我将之称作“捕捉面”。然后,没花很长时间我就得到了寻求中的定理证明概要(彭罗斯1965)。尽管如此,我花了一段时间才把该证明以完全严格的方式写出,但是我穿越街道时所得到的思想是一个关键。(34
不谋而合,“捕捉面”和“定义弗希函数的变换”的妙思异想,都是在不相关的瞬间获得的,如果没有支配意识的意识介入,是不可能“一心二用”或收留这些天外来客的。
彭罗斯支配意识的意识和彭加莱支配意识的意识一样,浪迹天涯,把与真理接触到的新资料、新答案或“单个”思想及时给出。彭罗斯“有种古怪又难以解释的兴奋感觉”也源于支配意识的意识。
彭加莱和彭罗斯一瞬间与真理接触的事实证明:意识不是“人脑的机能”、不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他们当时的活动不具备提供真理的客观环境,也没有进行这方面专心研究。这就表明:支配意识的意识是获得新资料、新答案、新的“单个”思想的源泉。
八、意识永存
意识没有广延性,他与有广延性的人体结合,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前面谈到的睡眠状态和非睡眠状态,把人一拆为二:意识和人体。那么,人体死亡,意识是否会同时死亡呢?不可能!人体死亡,他有人肉在那里,任人摆布,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因为他有广延性。就象天空中的乌云,有时候,天空完全被乌云遮蔽了,我们抬头向上看,很难相信除了乌云之外,还有其它。但只要我们搭乘飞机,就可以发现在乌云之上有无垠的蓝空。我们原先认为它就是一切的乌云,变得如此渺小,远在我们底下,只有一小片,化作雨,在天空中没有留下任何记号就消失了。而意识就不一样,他没有广延性,与人体又都是各自独立存在,人体死亡不可能连带各自独立存在的生命体同时死亡,乌云化作雨消失了,蓝空并未消失,依然微笑着在那里,它俩不是同一个物质。意识也是如此。
意识既然没有死亡,又去了哪里呢?笛卡尔说:意识“可以在脱离肉体的情况下独立存在。它很神秘,不能被实验科学所证实,但却可以在人体消失以后还存在。”(35我们从睡眠、梦境、意识离体这几种情况分析来看,我的理智功能从中领悟和体会到:意识永存。他可以融入广袤无垠的蓝空;拥抱百万光芒的太阳;翱翔于生死之上庄严的高山之鹰;一颗宁静、智慧宇宙中解脱的种子……再展现在另一个层面的广延性中,即“‘外面的’客观世界”……继续他的使命活动。
对于意识永存问题,就像大海一样,我们站在海边,看不完、数不尽每一朵浪花,可是我们能够感知它,可以看到一点点、一个角落的浪花。通过感悟、演绎、推理,我们可以得知整个大海浪花的大致情形,因此,我们根据意识离体,根据另一个层面的一点点显现,根据意识在另一个层面的广延性和空间位置,通过理性的思考认为:意识永存。此岸消失,彼岸一定会再现,以其他活动方式、生存方式再现。就像小学毕业生告别母校到另一所学校学习、大雁告别北方的枯树,飞到南方重新生活一样。
如果上述推断还不能令人信服的话,我们再引述由中国社会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共同出版的《西藏生死之书》中的证据,以便进一步证实。伟大的索甲仁波切在书中写道:
英国诺福克一位老人名叫亚瑟·福楼多(Arthur Flowerdew),从十二岁开始,他常有神秘却鲜明的心像——一个被沙漠围绕的大城市。在他心中最常出现的影像中,有一个显然是从悬崖雕凿而成的寺庙。尤其是当他在家附近的海滩上玩弄粉红色和橘色的鹅卵石时,这些神奇的影像不断浮现在他的脑际。随着年纪的增长,他所看到的城市越业越清晰,他看到更多的建筑物、街道图、士兵及经由狭谷进入城市的通路。
亚瑟·福楼多在他的晚年,非常偶然地看到一支有关约旦古城佩特拉(Petra)的电视纪录片。第一次他惊讶地发现这就是多年来一直索绕在他脑际的影像。他后来声称,从未读过有关佩特拉的书籍。然而,他的故事变得遐迩皆知,他也上了英国广播公司的电视访问节目。这件事引起约旦政府的注意,便将他和英国广播公司的一位节目制作人接到约旦,拍摄他对佩特拉的反应。在此之前,他只出国一次,是一趟短暂的法国海岸之旅。
启程之前,一位研究佩特拉并且出过专书的世界权威学者访问了亚瑟·福楼多,经过详细的访谈后,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亚瑟·福楼多对佩特拉的认识那么精确,有些甚至只有专精这一区域的考古学者才会知道。英国广播公司将亚瑟·福楼多在出发前对佩特拉的描述录下来,以便对照将在约旦所看到的情形。福楼多特别挑出了三个心中的景象:市郊一块奇形怪状的火山形岩石,一座他说他在公元前一世纪在那儿被杀害的小庙,还有城里一栋考古学家们非常熟悉,却不知道做什么用的奇特建筑物。佩特拉专家想不起来有他说的这么一块岩石,不太相信它存在。可是当他拿出一张那所寺庙附近的照片给福楼多看的时候,很惊奇地发现福楼多竟然指出岩石的正确位置。然后,这位老人从容地解释前述建筑特的功能,这是过去从来没有人想过的,原来那是二千年前他当兵时的哨兵的哨兵房。
他的预测,后来大都证明是对的。在前往佩特拉的途中,亚瑟·福楼多指认出那块神秘的岩石;进城之后他连地图都不必看就直接走到哨兵房,并表演哨兵进入时的特殊报到方式。最后前往他说他在公元前一世纪被敌人的矛所刺杀的地方。他也指出了当地其他尚未出土的建筑物,并且说明它们的位置和功能(36
索甲仁波切继续叙述另一个证据,那是一个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噶玛吉·库尔(Kamalijt Kour),父亲是印度旁遮普省锡克族的学校教师。有一天,她和父亲前往当地村落的市集,途中她突然要求父亲带她去另一个村落,两地相隔一段距离。她的父亲有点讶异,问她为什么要改变目的地。“在这里我一无所有。”她说:“这里不是我的家,请带我到那个村落。我和一位同学骑着脚踏车时,突然被一辆巴士撞倒。我的朋友当场死亡,我的头部、耳朵和鼻子则受了伤。我被带离现场,躺在附近一家小宅院的长板登凳上。然后,我被送到那个村落的医院去。我的伤口流血不止,我的父母亲和亲戚都跑来陪我。因为当地医院没有足够的医疗设备,他们决定送我去安巴拉。因为医生说无法治好,我就请亲戚带我回家。”她的父亲听过之后,吓了一跳,但当她坚持要去那个村落时,他终于答应带她去,虽然他想这只不过是小孩的幻想而已。
他们就一起前往那个村落,当他们快抵达时,她就认出来了,并且指出巴士撞着她的地点。她并要求坐上一辆人力车,指挥车夫行走的方向。她叫车夫停在她声称是前世住过的一簇房子前。这个小女孩和她满腹疑惑的父亲,就走向她前世的住宅,她的父亲还是不相信她的话,就问邻居是否有这么一家人就像噶玛吉所描述的一样,曾经死过一位女儿。邻居证实了这个故事,并且告诉这位吃惊的父亲,那家的女儿名叫里斯玛(Rishma),车祸丧生时才十六岁;她死在从医院回家的车上。
父亲乍听之下,简直吓坏了,就告诉噶玛吉该回家了。但她却一直走到她前世的家去,要来她的学校照片,高兴地凝视。当里斯玛的祖父和伯叔父来到时,她认得他们,而且叫出他们的名字。她指出她自己的房间,并向父亲介绍家中的其他房间。然后,她要来她的学校书籍、两个银质手镯和咖啡色新洋装。她的婶婶说明这些都是里斯玛的东西。然后,她又带路走向叔父的房子,在那儿她也指出其他东西。第二天,她会见了前世的所有亲戚,当他们必须搭车回家时,她拒绝离开,她告诉父亲她想留下来。最后,父亲才说服她一起离开。
家人开始将整个故事串连起来。噶玛吉出生于里斯玛去世后十个月。虽然这个小女孩还没有上学,她却时常装成看书的样子,她记得里斯玛学校照片中所有同学的名字。噶玛吉·库尔也一直要求咖啡色的衣服。她的父母发现,里斯玛曾经收到一套她非常喜欢却没有机会穿的咖啡色新洋装。噶玛吉所记得的前世最后一件东西是:从医院回家途中,车子所照射出来的灯光;那一定是她去世的那一刻(37
上述证据的特征是:意识串连了两世的生活情况,意识把两世的情况联系在一起,除此之外,我们找不到串连两世的其它原因。这两世的联结,使我想起了黑洞理论,他们的第一世——人体死亡与黑洞理论中的空间——时间终极奇点相似,是物体和空间——时间的终点,是一个过程的结束,小女孩里斯玛遇车祸而死亡、亚瑟·福楼多前世被矛刺杀的情况,是前一个过程的结束;他们的这一世与黑洞理论中的空间——时间初始(创生)奇点吻合,是另一个过程的开始,小女孩(噶玛吉·库尔)的再生、亚瑟·福楼多的再生,标志了另一个过程的开始,他们自己的回忆,印证了他们的前世,与今世连续起来,为意识永存的真理性提供了无可驳辩的事实,为本篇论证提供了证据。
噶玛吉·库尔出生于里斯玛出车祸死亡之后十个月,这十个月的间隔,实际上是意识在另一个层面逗留的时间,为罗杰·彭罗期所说的“‘外面的’客观世界”、笛卡尔所说的意识“可以在脱离肉体的情况下独立存在”提供了依据。
类似例子还很多,不一一举证。伟大的笛卡尔认为:意识是“不朽的和永恒的”,本文在“一、人的两种状态”中已引述过,这里不再重复。现代物理学中“量子纠缠”的研究,为意识永存提供物理规则也正在渐渐逼近。
通过上述论证,我认为:意识不是“人脑的机能”、也不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是一个独立存在体,在人体内广延性,主要蹲在头脑,通过头脑脑部神经系统指挥人体活动,意识离开人体,在另一个层面有广延性,有空间位置。这就是我给意识绘出的“草图”,请各界有识之士指教。


注: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58
    ②目前科技手段看不到意识在人体内长、宽、高三个量项,所以我们暂时用“无广延性”一词来表达他的特性。
    ③《近代西方哲学之父——笛卡尔》第54
    ④《近代西方哲学之父——笛卡尔》第57
    ⑤《人机争霸——电脑的世界》第2
    ⑥《人机争霸——电脑的世界》第92
    ⑦《人机争霸——电脑的世界》第93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皇帝新脑——有关电脑、人脑及物理定律》 259
达尔文《物种起源》
达尔文《物种起源》
达尔文《物种起源》
⒀《化石》2007年第三期第44
14 北师大《生物学通报》20051111
15 北师大《生物学通报》2006418
(16)北师大《生物学通报》2006614
17北师大《生物学通报》2006615
18《高等临床神经学》第19
19《皇帝新脑——有关电脑、人脑及物理定律》第441
20《灵魂机器的时代》第160
21《皇帝新脑——有关电脑、人脑及物理定律》第28
22《近代西方哲学之父——笛卡尔》第63
23《皇帝新脑——有关电脑、人脑及物理定律》第506
24《灵魂机器的时代》197
25From Albert Einstein Ldeas and Opinioms,translated by sonja Bargmann(New York:Crown Publishers,1954),quoted in weber ,Dialogues with scientists and sages,203.
26《灵魂机器的时代》第147
27《弗洛伊德传》第60
28《梦境中的创造性心理》(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利,1981年第3期)转引自《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第312
29Kalu Rinpoche, Essence of the Dharma(Delhi,lndia:Tibet House),206
30《皇帝新脑——有关电脑、人脑及物理定律》第261
31《近代西方哲学之父——笛卡尔》
32《弗洛伊德传》第61
33《皇帝新脑——有关电脑、人脑及物理定律》第482
34《皇帝新脑——有关电脑、人脑及物理定律》第483
35《近代西方哲学之父——笛卡尔》第63
36《西藏生死之书》第103
37《西藏生死之书》第105


作者:清源

电子邮箱:zhdaqiong@gmail.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6 23: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