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858|回复: 0

天朝大学里告密出卖他人成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6 00: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标题:躲在大学里的告密者


愚民盼清官/


杨师群是一位老师,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的老师。200811月底,杨师群先生在博客上透露,因为自己在《古代汉语》课上对当今政府说了几句批评之言,班上两位女生竟去向上海市公安局和上海市教委告发,称杨师群为“反革命”。先生也因此遭到了有关单位的调查。从网上看到这则报道时,我感到有些荒唐,很是吃惊。我不禁联想到三年前卢雪松女士被学生告密的事情。卢雪松也是一位老师,吉林艺术学院戏剧文学教研室的老师。2005年,在一次课上,她向学生讲述了林昭——这个在毛泽东时代罕有的清醒且勇敢的女子——的故事。并且,为了使学生们有更真切的认识,她组织班上学生观看了纪录片《寻找林昭的灵魂》。然而,令她想不到的是,班上的学生竟去向校方检举,称卢雪松在课堂上讲述反动内容。学校官方收到消息后,秘密停掉了卢雪松的课。


事后,知识界人士有个基本共识:这样的事情之所以发生,可能与吉林艺术学院作为地方院校的封闭性有密切关系,如果此事发生在一个中心城市的全国性高校,结果可能是另一番情况。可是偏偏三年之后,在作为全国中心城市的上海,再一次真真切切地上演了如此相似的闹剧。同样是发生在大学校园里,告密者同样是学生,自己班上的学生。这实在是向知识界人士的共识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老师是没有错的。一位大学教师,有权利也有义务对政府提出任何意义上的批评,这是其作为知识分子所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是言论自由的应有之义。因此,这些老师不仅没有做错,反而因了他们的行动,展示为人师者的良心,若不是出于对学子的关爱,对国家的满腔热忱,他们又何需煞费苦心向学生揭露被隐藏的历史,又何需向政府提出批评给自己惹来祸端?试问在当今中国的大学里,依然拥有这种意识和胆量的知识分子,还剩多少?有这样的老师,我们难道不应该倍感庆幸吗?


卢雪松女士被停课之后,曾经给告密的学生写过这样几句话:“你,我的学生之一,我想说,我在课堂上的全部努力,是希望你在一个荒谬的世间逐渐做一个精神健全的人。”“人在社会上立足可以有许多方式,我比较欣赏回归真实的内心生活。但那就需要退出许多虚假丑陋织网的纠结,这已只能做为个人化的选择而存在了。”短短几句,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学生的无限关爱,对未来一代成才的殷切期望。她全心全意掏心窝儿地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勇敢地捍卫作为大学之基本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样的教学理念,不可谓不珍贵;这样的老师,不可谓不伟大。然而,他们热情的投入换来的是告密的回报,他们关爱的拥抱换来的是冷冰冰的匕首。


这并非偶然现象,这种告密风潮其来有自。从49年开始,中国就已经逐渐沦为了告密的土壤。最典型的莫过于每次运动、斗争的前前后后,都会兴起揭发检举的风潮。在文革之中,别说师生之间,就是父母和子女、丈夫和妻子之间都要被迫划清界限,互相揭发检举。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知识分子,绝少数没有充当过告密者的角色。这种毒素已经深入了当代中国畸形的传统之中,一直延续到今天,延续到原本健康、单纯的大学校园之中。


近些年来,在中国的高校里,创一流大学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形象活动搞得轰轰烈烈,钱财也砸进不少,但如果连基本的言论自由都保证不了,世界一流大学之梦岂不只是意淫?高等教育又有什么指望?!而如果一个国度的大学教育都被如此阉割,又能够指望谁去实现所谓民族的伟大复兴,又奢谈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么,谁当为此负责?学生自然有错,他们成了告密者,成为了扼杀言论自由的帮凶,作为成年人的他们,必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几条评论:


都在寻找捷径,——告密的孩子或许是家境不好。如果不幸言中(上海是俩女孩,至少那个率先动议的出身贫寒或卑微),折射出来的东西就很可怕!


这有什么奇怪的,高校早就建立了暗探制度,共青团有经费的。


武则天就曾鼓励互相告密,文革时是此风更盛,现在有复炽的趋势。


文革时红卫兵就是这样做的,老传统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5-8 09:5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