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到底是“海归造假”还是造“假海归”?
著名数学家丘成桐院士日前在接受采访中说,“北京大学从海外引进的人才,大部分是假人才。”这一说法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但北大对此一直保持沉默。在此番言论发布17天之后,北大新闻发言人正式回应说,这是一种不负责的说法,它歪曲事实,严重侵害了广大海归学者和北京大学的声誉,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7月30日 北京晨报)
自从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杨杰和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刘辉,相继因履历造假被解聘之后,“海归”造假日渐受到公众关注,由此也掀起了对海归招聘的反思热潮。当然,履历造假只是海归造假的一种,而不是全部,比较起来,关于真海归的造假更加鲜为人知而且影响更坏。
如果将履历造假视为“海归造假”的话,大学打着招聘海归的旗号骗取国家经费,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造“假海归”。人才虽然货真价实,但他们其实并不曾
“归”,国家支付了数目庞大的全职引进薪酬,最后聘请到的却只是一个兼职,两者之间是大学在坐收名利。关于这些,丘成桐论述得很详细,“很多名教授在国外是全职,按照规定必须9个月在美国国内(做研究)。比如哈佛大学的教授,必须9个月在美国,只有3个月可以在外面。所谓全职引进,都是假的。”
很明显,丘成桐所谓“北大引进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的”,指的是造“假海归”,而不是“海归造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北大此次公开回应的主要内容依然是辩解北大不存在“海归造假”,而没有对北大有没有造“假海归”作出正面的回应。从丘成桐提出质疑,到北大做出回应,时间过去了整整17天,难道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北大竟然没有搞懂丘成桐到底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