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曾惠英勾结政府官员祸乱海南佛教界

已有 596 次阅读2009-8-13 23:01 |个人分类:海南佛教

  2003年,经海口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海口市佛教协会筹备组正式成立,负责人由海南省佛教协会法定代表人曾惠英兼任。但是,该筹备组超过半年未到民政局注册登记,当年即已“自动解散”。2009年8月3日和12日,本人两次前往海口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咨询,证实了海口市佛教协会筹备组已经“自动解散”的传闻。
  7月底,有几位居士告诉我,海口市佛教协会筹备组实际上仍在公开活动,最主要的证据是,由海口市佛教协会筹备组于2004年非法“批准”成立的东成堂、聚善庵、广济庵三个管理领导小组的成员至今仍在上述三个寺庙内收取租金,并设立功德箱收取信众的香火钱。
  这是怎么回事?本人为此进行了一场社会调查。现将已经查明的事实罗列如下——
  1、海口市佛教协会筹备组是2003年经业务主管单位海口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成立的。
  2、《国务院社团登记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在业务主管单位批准社会团体开展筹备工作之后,还应该马上报请登记管理机关批准筹备,登记管理机关批准筹备之日起6个月内必须召开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章程,产生执行机构、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并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成立登记。然而,海口市佛教协会筹备组既没有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筹备,也没有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成立登记。所以,海口市民政局认为,业务主管单位批准筹备之日起超过6个月,海口市佛教协会筹备组即“自动解散不务正业,一直在开展筹备以外的活动,如:非法“批准”成立东成堂、聚善庵、广济庵三个管理领导小组;私设帐户贪污挪用庙产租金,并在上述未开放寺庙设立功德箱收取信众香火钱;指使少数不法分子伪造身份证明,去海口市房产管理局办理办理房产登记手续及领取房产证;非法开展募捐活动。
  4、《国务院社团登记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同时担任其他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曾惠英是海南省佛教协会法定代表人,却兼任海口市佛教协会筹备组负责人,而且她这个文盲兼法盲居然自称是海口市佛教协会筹备组法定代表人(证据见她2004年12月2日给海口市房产管理局的身份证明书)。
  5、曾惠英的上述违法行为得到了海口市原副市长黄行光(现任海口市政协主席)和海口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原局长韩希元(已退休)的支持,甚至还得到了原副省长符桂花(现任海南省人大副主任)的支持。
  曾惠英是何方鬼怪,竟然有如此大的能耐?
  曾惠英是个伪佛教徒,是个没有文化且对佛教知识一窍不通、靠装神弄鬼骗人钱财的神婆。她采取腐蚀拉拢的手段,利用与省市宗教管理干部的不正当关系,长期把持海南省佛教协会,党同伐异,为非作歹。她违反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宗教管理条例,非法谋取不义之财,诬告陷害佛教信众,肆意破坏佛教文物古迹,拉拢腐蚀干部,离间党群关系……所做坏事,罄竹难书;为害之烈,全国罕见。多年来,海南各市县佛教信众投诉举报其违法犯罪行为的信件如雪片般飞往宗教部门、新闻媒体与中国佛教协会。    
  2007年,经过精心策划,她竟然在新闻媒体上大做虚假广告,谎称海口市城市发展有限公司支持其“恢复重建”仁心寺,误导舆论,妄图通过拉大旗做虎皮、给政府施加压力的办法圈占国有土地,继续以佛教的名义骗取公众钱财。
    
      

海口仁心寺近期开工重建 坐落海甸一西路
      
  海南又一大型宗教旅游项目——仁心寺将在近期开工重建。今天上午,副省长符桂花在副市长袁光平的陪同下,在海甸一西路6号海口仁心寺原地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重建遇到的困难。  
  海口仁心寺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但现在已经破败不堪。在中国佛教协会及省佛教协会的积极推动下,仁心寺佛教文化旅游区项目得到盛市政府批准,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面展开,首批资金已经到位。该项目筹建委员会负责人、海南中财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厚昆在汇报项目情况时说,项目建设的筹备工作扎实推进,卓有成效,各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  
  符桂花强调,这个项目是海南、海口的重点项目,把这个项目做好,对丰富海口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促进海南旅游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袁光平表示,将积极推动项目的建设,协调国土、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去做好项目的开发工作。  
  据了解,仁心寺将在原址重建,建设成以汉传佛教风格为特色的宗教寺庙建筑群,集购物、观光、餐饮、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项目计划建设观音阁、藏经楼、钟鼓楼、妈祖庙、东方文化海洋博物馆、文昌塔、鲁班庙、关帝庙、放生池等,其中主大殿内的38米高的四面佛将是全国最大的室内坐佛。
     2007年08月24日南海网  祝勇
    
  海南佛教界又一盛事 海口历史文化名城新内涵
      重建仁心寺正逢其时
      ——访海南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 曾惠英
       在海南又一大型旅游观光新景区--仁心寺的重建即将启动之际,记者采访了海南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曾惠英。
  曾副会长是土生土长的海口人,谈起即将启动重建的这一大型佛教文化景区--仁心寺,神情激动,滔滔不绝。因为她为实现这一梦想已经奔走了近二十年。
  她说,现在重建可以说是正逢其时。因为海口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获得成功。仁心寺的建设,将大大丰富海口市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海南旅游新名片。对改变海口只是旅游通道而非旅游目的地的现状,提高海口的文化品位并增加其旅游价值,无疑将起积极的作用。
       悠久的历史 丰富的内涵
       谈起仁心寺的历史,曾副会长如数家珍。
  仁心寺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佛文化内涵。仁心寺原名仁心堂,原址位于南渡江出口的北岸,今海口市海甸西路66号。从秦汉开始,中原人移民南下上岛,就是从现今海安到海口的这条渡海线,越过琼州海峡在此登岛。海甸溪成为新移民的主要登陆点与聚居地。由于当时环境恶劣,民众多有疾苦,谋生者都盼望得到救助。一位在此云游的老和尚见北岸林木葱郁,鸟语花香,宛若一朵飘浮在海面上的青莲花,于是在原鲁班庙两间破房里住了下来,默默修行,被尊称为仁心长老。之后,海甸当地老百姓开始为建寺募捐,并于元末之际动工,至明初洪武二年(1369年)告竣,称仁心堂。成为海南历史最悠久的古刹。
       历史巨变,沧海桑田,仁心寺千百年来经过多次浩劫,但仁心寺千百年的历史,每一步都深深地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据传,仁心寺曾得两位皇帝的垂青。明朝皇帝朱元璋、清朝嘉庆皇帝,都为仁心寺赐字。曾成就海南佛教一代辉煌。曾副会长说,她收集的很多文物,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悠久的历史、美丽的传说,都是十分珍贵的旅游资源。
       各级政府 大力支持
  重建仁心寺,让它重现昔日盛况,成为海口佛教文化旅游景区,可以说是曾副会长不舍的追求。她从1989年就开始向有关部门提出重建事宜。为了集中精力,她舍弃了赚钱的生意,一门心思为仁心寺的重建奔忙。记者问她何以如此执着。曾副会长说,她从小就生活在海甸溪,耳儒目染,对仁心寺很有感情。她和朋友一起去普陀山、九华上游玩,看到内地的寺庙都建设保护得很好,游客络绎不绝,而海口的则衰败不堪。她认为海南这么好的地方,每年游客这么多,如果重建成功的话,一定会吸引更多游客。海甸岛也将更加繁荣。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中国佛协、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省旅游局、海口市人民政府、海口市发展计划局、海口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都已发文,支持仁心寺的重建。副省长符桂花十分关注项目的进展情况,多次听取汇报,并指示一定要把项目建设好,建成为海南又一旅游胜地。
  在已经通过的《海口市海甸溪北岸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已明确“海甸岛大部分的庙宇将给予保留,同时保留庙宇前的古树、戏台、西段仁心寺环境已遭到破坏,如今在其遗址上新建活动中心,恢复该遗址的传统空间形式”。
  海口市城市发展有限公司为“恢复该遗址的传统空间形式”作了大量的工作,作出很大的贡献,因为历史原因,在恢复过程中要牵扯到拆迁、土地资源整合等十分棘手的工作,但该公司肖成武总经理、杨远福总监(负责控规、整合土地),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重现辉煌 指日可待
  曾副会长介绍说,该项目自2004年授权委托海南中财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厚昆为仁心寺佛教文化旅游区筹建委员会负责人以来,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吴董事长不负重托,全力以赴,利用各种资源,高效率地展开工作,很快完善了项目的合法手续,协助办理征用项目用地事宜,组织专家小组对项目文化历史资料收集研讨、策划、规划、设计及招商引资合作、开发建设的筹建工作。目前前期项目启动资金已经到位,后续资金也将陆续到位,该项目投资额巨大。吴厚昆董事长是个干大事的人,他做事的原则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做漂亮。他对项目的定位是:国内及东南亚佛教名寺;海口新城市规划中第一景观和集中反映琼岛悠久历史文化的海南旅游新名片;令人神往的基地和理想家园。计划将来建设用地扩大到460亩,打造一个可与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媲美的景区。该项目将是一处以汉传佛教风格为特色的宗教寺庙建筑群。其子项目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钟鼓楼、妈祖庙、东方文化海洋博物馆、文昌塔、鲁班庙、108罗汉雕塑、关帝庙、万佛塔、放生池等。其中主大殿内的38米高的四面佛,将会是全国最大的室内座佛,还将兴建文庙及梨园(文化艺术中心)。成为集购物、观光、餐饮、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高规格、上档次的综合性文化旅游胜地。
  曾副会长的描述,让我们精神为之一振,仿佛看到了重建后那流光溢彩的仁心寺。我们衷心期望这一项目早日建成,为海南旅游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将铭记这些为海南旅游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们。(可可)
       2007年7月22日 海口晚报
    
    
      
    仁心寺 建在莲花宝地上的千古名刹
      
         古城海口,人杰地灵。
  位于海口市海甸溪西北岸,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庙宇——仁心寺。
  这座千年古寺,历经沧海桑田。尽管遭受过多次浩劫,在信众的心中,她是一座耸立在莲花宝地上永盛不衰的古刹。
  这座古老的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她的每一步行程都深深地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如今正值太平盛世,随着海口市仁心寺即将开工重建,这座损毁的古刹重新吸引了世人关注的目光。副省长符桂花8月23日在仁心寺遗址现场办公时称:要把仁心寺打造成海南旅游新名片。
  古老的仁心寺有着异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当海口已被批准为历史文化名城,省政府将仁心寺列为大型宗教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之际,我们寻找追溯仁心寺远去的历史,重现古刹名寺昔日漫长的发展轨迹,让更多的人了解仁心寺的前世今生。
  我们共同期待:万众瞩目的新仁心寺能早日建成,为海口的人文景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传说仁心寺址为达摩落脚讲经之地
  在汉代之前,海口市区仍是一片汪洋。
  那时,琼岛府城旁的海岸线在秀英经金牛岭到龙舌坡一带。
  在南渡江入海口大量泥沙堆积过程中,从现在的玉沙村,经盐灶路、义兴街、得胜沙到海甸一至六庙,是大小不等的众多沙洲,沉浮在潮起潮落的海水中。
  秦汉以来,中原汉人纷纷移民南渡来琼。到南朝时期,大兴佛教。南天竺圣僧达摩于梁武帝年间(约520-526)自印度航海到达广州。踏一根芦苇渡黄河北上北魏,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十年修禅,开创中国佛教禅宗。
  当年达摩渡海北上的航行正好是悄然兴起的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南渡江出海口外港湾的海甸河两岸,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中途停泊港。
  传说当年达摩立于莲花宝座上远渡重洋,曾经在海甸河两岸上落脚,并为当地信众讲经说法。突然,恰好遭遇台风,狂浪蔽日,周围的沙洲都被淹没,唯独达摩说法的地址却像一艘稳坐在海上的大船,水涨船高、安然无恙,令人称奇。当时听法信众见达摩毫无惧色,面带笑容,镇静自若,知遇圣人活佛,无不顶礼跪拜,并异口同声请求达摩祖师留下来领导群众兴建佛寺弘扬佛法。达摩言道:“贫僧不辞万里远渡重洋,要到中原去弘扬佛法,普渡众生。本岛乃南海首善之地,是观音大士道场,日后不久自有贵人来此建寺。”言毕,从袖中取出一粒天竺莲子抛进水塘中,一霎时,只见水波开处,长出一株莲花。如此共有十三朵莲花重叠开在一株茎上。不多时,在最高一朵莲花上显现出一尊四面观音像。达摩率众跪拜欢呼。不久,观音像隐去。当晚,风平浪静,达摩辞行,群众依依不舍,挥手送别。临别时达摩口占一偈云:
         天竺僧自天竺来 莲花宝地莲花开
         南海观音临海甸 千五百年花再开
  达摩祖师安坐于莲花宝座之上,飘然渡海北去。达摩去后,海甸岛上不仅水塘中皆莲花盛开,土地上也长起了葱郁茂密的树木。远远望去,宛如一朵青莲浮于海上。每当风起浪涌,海上船只都朝这朵青莲靠拢,聚集在它周围,成为安全的避险之地。从此,附近船民便开始自发地在这里设坛朝拜。每当船民进出海港,都在这里设香案敬拜祈祷,祈求平安。他们心目中的神便是观音大士和达摩祖师。
  为了铭记达摩的说法和观音显灵的灵异现象,当地群众将这块达摩讲经传法、宛如海上莲花的沙洲地称之为“莲花宝地”。
        冼夫人孙子在莲花宝地建观音寺
  达摩离开海南后,他“日后自有贵人来此建寺”的预言深深地留在当地百姓心中。
  据传当年冼夫人登陆海南时曾到海甸河两岸的莲花宝地朝拜祈求神灵保佑,并许下心愿:待大军胜利班师后,即在莲花宝地建造观音寺。她的弘愿直到唐初才由她的孙子冯盎予以实现。
  唐初,冯盎任高州总管,领有粤西和海南的军政大权。不久地方平定,政通人和。冯盎牢记祖母冼夫人的遗愿,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亲自到莲花宝地兴建观音寺。
   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冯盎又在莲花宝地观音寺西侧建起了海南第一座冼夫人庙。
  唐大中三年(849年)。一位少林寺高僧随同被贬为崖州司户的当朝宰相李德裕来琼,船未靠岸便一眼看中了莲花宝地,立志留下来扩建寺庙。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新扩建的观音寺建成开光。
   此前,莲花宝地旁还建有一座鲁班庙,其规模较小。
  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皇帝第一次为福建莆田的首座妈祖庙赐名“顺济庙”,这期间,海南第一座妈祖庙就建在观音寺旁。
  元朝末年,海甸莲花宝地来了一位云游到此的老和尚,住在被毁的观音寺残存的两间破房里。老和尚年逾古稀,须发皆白,但面色红润,慈善安详。他每天都访贫问苦,为老百姓看病送药。在海甸,被他治好的病人和救济过的穷人数不胜数,老和尚的传闻也不胫而走,成为远近闻名、街谈巷议的话题。尤其在贫苦大众中,这位不知名姓的长老,成为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据说,长老给人治病,来者不用开口,他就能把疾病的来龙去脉说得一清二楚,他用药也很简单,一般只用他自己采制的草药,药到病除,妙手回春,立竿见影,救人无数。广大老百姓都把他当作观音菩萨派她身边的善财童子下凡来救苦救难,因此大家都尊称他为仁心长老。
  仁心长老在为众生做好事的同时,也不忘劝人敬佛。然而,要敬佛就得有寺庙,于是,海甸当地的人在长老领导下,开始为建寺募捐,日积月累,不到半年便攒够了建寺的费用,于元末之际,请来了一班能工巧匠,选定吉日良辰,在原观音寺旧址上破土动工。正当工程进入高潮,又值大明取代元朝的动乱之秋,工程停顿。于明初洪武二年(1369)在明太祖皇帝的关照下,选派巧匠加紧修建(琼州府志巷三记录),仁心寺终于告竣。为了表达对明太祖的高功大德的敬意,经民众公议认为观音大士救苦救难的慈悲心就是仁心,又是仁心长老带头募捐建寺,便一致同意将寺院命名为仁心寺。后人并将明太祖圣像供奉于仁心寺中。至此,仁心寺成为海南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吉兆。海口市也迅速发展为一个港口型商业城市。据明万历《琼州府志》卷三记录,海港“帆樯之众,森如立竹”。明代,海南进入稳定发展时期,仁心寺成为海南的佛教胜地和地方繁荣的标志。
  明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亥时(据《琼州府志》),即公元1605年7月13日深夜11时左右,琼北发生7.5级大地震,震中在琼山。这是我国历史上唯一导致大面积陆沉的地震,琼山与文昌交界沿海地面陆沉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琼北一带天崩地陷,山摇海哮,树倒房塌,人畜死伤。这时奇迹出现了。莲花宝地在大风海浪中依旧安然无恙,仁心寺在风雨飘摇中昂然屹立,众多百姓群集莲花宝地避难,更为神奇的是,仁心寺的古井井水依然清甜如故,且取之不尽、饮之提神,在救灾中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一次考验,使仁心寺的名望传遍海南,远播东南亚,仁心寺进入香火鼎盛时期,一直延续到明朝末年,长达两百多年。直到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王朝,加之沿海倭贼的劫掠,在动乱中仁心寺受到战乱的破坏,暂时失去昔日的光辉。
        大清一统后仁心寺再现生机
  在明末农民起义的混战中夺取了中国政权的大清王朝,励精图治,革故鼎新。经过康、乾盛世,中国再度出现了江山一统、兴旺发达的太平盛世局面,全国各地寺庙如雨后春笋般建设起来,也迎来了仁心寺再度辉煌的时期。据史料记载:清雍正五年(1727年)和嘉庆十八年(1813年),海口被定为广东省四大船舶修造中心之一。当时海甸河北岸船坞鳞次栉比,一片兴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仁心寺的重建又逢最佳历史机遇。
  清仁宗嘉庆元年(1796年),安徽九华山有位叫慈公上人的法师云游天下,在佛祖诞辰前来到海南。他的渡船从海定到达海口,就在仁心寺对岸(现长堤路海关附近)登陆。他上岸后四顾形势,见海甸河对岸林木葱郁、鸟语花香,远远看去,宛然一朵漂浮在海上的青莲花。他对随他同来的小和尚说,这是我有生以来见到过最好的风水宝地之一。于是,二人过江登上海甸岛仁心寺的所在地,但见林木参天中一座残破的小庙七零八落,不免叹息一番。向周围居民打听,人们争向慈公上人诉说心中夙愿,盼望有高僧大德来主持重建工作。一致请求他留下来领导当地老百姓来完成这一千秋万代的功德。慈公上人欣然应允,便和小和尚留下来进行筹备工作。据说,慈公上人继承了仁心长老遗风,一心为民间疾苦奔波。他不仅得到普通老百姓的拥护支持,也得到官方和富户的协同和帮助,还有海外华人的捐献。不到一个月,募化的款额已足够建一座大庙之用。施主中有一位姓陈的财主,祖籍福建厦门,来海南经商已三代,是有名的富豪。他独自出钱买下大片土地供仁心寺建设之用,立志要建一座海南一流的大寺,以了却他的敬佛弘法之心愿。
  据传,陈财主虽富甲海口,却美中不足,未得一男孩传宗接代,只好抱养一个男孩,指望他今后继承陈家的家业,为陈家传宗接代。奇怪的是这个男孩长到12岁了,还一直不吃荤,只吃素。更为奇异的是,这小孩平常只爱去寺庙看僧众诵经,听后即牢记不忘,出口成诵。他还爱模仿做法事、参禅等活动,并自称出家人,口中不离阿弥陀佛。过了12岁后,这个男孩自己在陈家的院子里搭起了一个小茅棚,与养父母分居,一个人在里面念经,后来一个人跑到仁心寺找慈公法师,要求出家。法师看到这个男孩仪表不凡,心知他是观音菩萨派下来弘扬佛法救苦救难的,但由于陈家抱养他长大,他尚未完成为陈家传宗接代的任务,便要他回家去,十年后再出家。这个男孩回到家里后,讨了老婆,生了四个男孩,24岁这一年便离开了妻儿,正式出家到仁心寺。
  嘉庆3年(1798年)佛诞大庆之时,重建的仁心寺落成开光与佛诞节同时举行,慈公上人作为方丈主持了隆重的仪式。地方上官员、名门望族和民众无不欢欣鼓舞,同庆这件海口佛教大事。从此,海南佛教史也翻开了新的篇章。
  慈公上人在仁心寺广收弟子,为海南佛教播下了种子。他的弟子不仅有本地人,还有慕名前来的内地和海外华人,远及东南亚各国。据说,当时仁心寺僧徒多达千人,为海南之冠。寺院藏经之多,也甲于琼岛,在慈公上人主持下,仁心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名传海外,直达朝廷。传说嘉庆皇上有位皇妹,从小沉默寡言,不爱富贵荣华,满怀慈悲之心,爱读佛经。她十六岁时已出落得花容月貌,但内心却冷若冰霜,只求早做世外人。一天,她去参拜观音后,当晚梦见观音显圣,对她言道:“欲皈佛门,永依仁心。”她当即向皇上请求到仁心寺出家,皇上劝阻不了,只好依允,悄然让她南下,从此在仁心寺剃度落发为尼,群众传说她是观音菩萨派她的龙女下凡来重振仁心寺声誉。清仁宗为褒奖慈公上人弘扬佛法之德,也为了皇妹之故,给仁心寺御笔亲书题写了寺名与大雄宝殿名,并赐圣旨嘉奖。至今这份圣旨还保留着作为镇寺之宝,这也是海南佛教史上的一件破天荒纪录。
  在慈公上人众多弟子中,陈财主的养子是天资灵敏,悟性透彻的高徒。他24岁正式出家,不出半年,却把庙里的佛经背得滚瓜烂熟,且心领神会,出类拔萃,众弟子难及其万分之一,成为慈公上人的当然接班人。为此,慈公上人为他取了法号炼真,鼓励他修炼真谛,身体力行。炼真和尚不负上人苦心,深得众僧与当地群众好评。陈财主全家也福星高照,人财两旺。
  嘉庆11年(1806年),慈公上人年满108岁。是年,他自觉菩萨召唤,到了他传衣钵的时候。一旦,他打坐中仿佛见观音显现,金身灿烂,脸含微笑。慈公知时辰已到,召集全寺僧众,将衣钵传给炼真。炼真跪拜受传,当了仁心寺方丈。是晚,慈公上人圆寂,当地群众见祥云聚集于仁心寺上空,上人端坐其中。不久,祥云冉冉向东北飘去,慈公上人往九华山飘然逸去。
  从此,仁心寺在炼真法师主持下,香火鼎盛,名声大振。自炼真法师后,历经十代传人,都由本地出生的高僧大德主持。清末民初,军阀混战时期,大雄宝殿、药师殿等主要大型建筑先后遭破坏。抗日战争中,又进一步凋落,寺庙气象一落再落,仁心寺又一度陷入困境。然而仁心寺莲花宝地的风水,仍然保持其本来品质,不因沧海桑田而有所变化。
  1949年9月,海口又发生了特大洪水,洪水淹到了二层楼高,唯独仁心寺内安然无恙,海口的百姓都跑到仁心寺避难。1996年海口刮起特大台风,涨大水,海甸岛四处是水,据说唯独仁心寺所在地没有涨水,难怪一百多年前,法国人也看中了这块地的风水,在距仁心寺不到200米的地方建起了法国领事馆。  
         仁心寺主持法师被日军杀害  
  历史巨变,沧海桑田,仁心寺千百年的历史,深深地印着时代的烙印。以前,海南岛孤悬海外,与内地远隔,唯独仁心寺信徒遍布海内外,现在分布在东南亚一带有4000多海南华侨,都是仁心寺的信徒。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鬼子侵占海南岛,到处烧杀抢劫,仁心寺也不能幸免。为了保护仁心寺,寺内的僧人和当地百姓奋力抵抗,仁心寺保住了,但仁心寺的主持法师却被日本人杀害了。
  新中国土地改革时,该寺成员均划为贫农,按政策共分得水田8亩多,旱地3亩多(仁心寺占地14.3亩)。1956年和1958年农业合作化和公社化时,水田划归集体统一管理。1962年至1964年间,庙宇被渔船厂占用。为此,海口市佛教协会曾致函中国佛教协会报告此事,并接批复“此事已转回地方办理”。时值“文革”非常时期,无人过问此事,逐成积久潜案。现在佛寺旧址中的各种建筑物已被拆除。嘉庆皇帝御笔亲书“大雄宝殿”匾额被砸,铜佛、铜钟、铜香炉、铜鹿、字画楹联、陶瓷器皿、法器、经书等全部被盗。
  1994年9月8日,海南省民宗委(现民宗厅)发文同意恢复开放仁心寺。仁心堂正式定名为仁心寺。该寺与三亚南山寺、定安普济寺、万宁广善庵、陵水三昧寺、屯昌福庆寺、西仁寺等7所寺庙一起,成为海南首批开放的寺庙。仁心寺“恢复开放”之后,新塑了释迦牟尼坐像和千手观音、文珠、普贤菩萨像,设有经书法物流通柜台。
  仁心寺虽然屡毁屡建,历经人世变故,但有关仁心寺的传说,却深深植在人民群众心中,流传在岛内海外,感动了不少善男信女。
  目前,已经中国佛教协会、省政府、海口市政府、省民族宗教事务厅批准,重建仁心寺的筹备工作进入了实质性工程建设阶段。日前,大型玉佛像已落坐仁心寺旧址。重建的仁心寺整个项目包括:山门殿、大雄宝殿、法堂、钟鼓楼、藏经楼、客堂、方丈楼、僧舍、斋堂、香积厨、禅堂、园林、放生池等。
  重建仁心寺后,不仅将吸引善男信女来此朝圣进香,拜佛祈福,而且也将成为海南最纯静的弘扬佛法的中心道场和海口的旅游新景点,再现昔日的辉煌! (本文在采写过程中,得到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曾惠英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廖自如/文 李志良/图)
         2007-09-07海南特区报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5-9 16:3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