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那会儿,样板戏里有两个芭蕾舞剧,一个是《红色娘子军》,一个《白毛女》。根据江青的指令,样板戏是要全国普及的,所以各地都成立了样板戏团,其实就是原来的歌舞团和京剧团合二为一,文艺界的文革搞得最早,也最深入,搞到后来,老演艺人员除了进牛棚的都靠边站了,都去了五七干校。样板团的演员,基本都是各企业抽调上来的业余爱好者,还有从中小学校招收的文艺人才。总之,所谓样板团,就是业余水平。
京剧样板戏好普及,有会唱的演员就是了,京戏这东西本来就是国粹,平时爱好者也多,唱戏的人才好找。但芭蕾舞就不行,不是国粹,是外来艺术,很专业的舞蹈,不是一般人能跳的,没经过专业训练,绝对的不会跳,比如腾空“倒踢紫金冠”和“大串翻”,即使对专业芭蕾舞演员来说,也是高难动作。所以各地能够普及的芭蕾舞样板戏不多,县一级几乎没有,市一级的也很少,一般都是《白毛女》剧组,因为《白毛女》只要一个喜儿会跳足尖舞就够了,其它的如大红栆甜又香什么的,可以跷脚跳假足尖舞。
《红色娘子军》要求的就严格了,主角不光是“吴清华”,全体女战士差不多都是主角,和《天鹅湖》一样,全体都要跳足尖舞,必要时都得“倒踢紫金冠”,起码也要“大射雁跳”,业余水平行吗?跳不好就是狗吃屎。象“大串翻”这个动作,没受过专业训练的,翻一圈都不行。芭蕾最基本的动作都离不开单腿站立,何况还是足尖站立?即使在健身运动中,也是检测人健康指数的基准,一个女人如果能闭着眼睛单腿站立几分钟,那就说明她很健康,生理上很年轻,老太太就不行,睁着眼睛双腿站地都打晃,让她金鸡独立不是扯蛋吗?所以舞蹈演员在生理上都是很年轻的,1964年中日搞芭蕾外交,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来华演出《白毛女》时,演喜儿的那个松山树子年纪就已经不小了。白淑湘在纪念《讲话》60周年时,已经是老太太了,还能跳呢,了不起吧?
其实,《红色娘子军》的“成功”之处,主要是因为它的形式和《天鹅湖》《胡桃夹子》等名剧表演形式都是一个套路。不论是独舞,双人舞,多人舞,如军民鱼水情,南霸天作寿,老四拳舞等,舞蹈动作都与西方古典芭蕾舞名剧一模一样,仅仅是故事背景不同,场景化妆不同而已。芭蕾舞有它固定的形式,有几十个基本动作。《红色娘子军》就是由几十个基本动作串联而成的舞剧。公允的说,芭蕾舞《红色娘子军》是中国题材与西洋艺术结合最好的,可以说是一部精典,但是从技术上讲,并非有些评论说的那样是“国际一流”。不过从1954北京芭蕾舞学校成立,到1964年正式上演《红色娘子军》这个时间上看,中国芭蕾舞演员的培养历史才短短十年,能够以西方芭蕾舞的套路排演出《红色娘子军》也算是个奇迹。
今年春晚上演《红色娘子军》引起了很大争议,为什么呢?一个是它沾了邪恶的光,当年的“成功”离不开江青的导演和毛泽东的肯定,毛称赞《红色娘子军》:“革命是成功的,方向是对头的,艺术上也是好的”。另一个是火药味太浓,宣传暴力革命,有文革的印记。从专业上看,它的舞蹈动作中“大跳”太多,满场都是叉开大腿跳来跳去,缺少传统芭蕾舞中的柔和温情,说难听的,有点象美国体育比赛上的大腿拉拉队了。再就是剧情充满了仇恨,这正是当年江青的意图,她下令剧组下连当兵三个月,天天忆苦思甜,进行阶级斗争教育,终于排练成女战士充满仇恨的眼神,高举大刀的闪电式动作。还有另一部芭蕾舞剧《白毛女》里的杨白劳,也按她的要求轮起了大扁担。这样的芭蕾舞剧,充满了浓烈的政治色彩,给人的感受就是文革的红卫兵又出现了,在南霸天和黄世仁已经被人们认识到是共产党为了政治宣传而虚构造假的今天,再宣传这一套,能不引起恶感吗?
春晚的《红色娘子军》,最令人不快的就是女红军练兵舞,满场的大刀片大杆枪,用中国人的习俗衡量,大过年的杀气腾腾太不吉利了,是不是?说起大刀片,我这再讲个大刀片的笑话,当年是有“红大刀”这牌子香烟的,烟盒上就是一把扎着红绸子的大刀片,和“红灯牌”香烟一样,都是来自革命样板戏的创意,不过“红大刀”是为工农兵服务的经济烟,很便宜,才一角钱一包,这也比“白杆”强,“白杆”干脆就是白纸包装,没有任何商标,八分钱一包。那时候的小孩子喜欢玩“打元宝”的游戏,就是把香烟盒纸叠成元宝形状,类似搧“叭叽”(一种更古老的游戏),白杆烟没有了彩色包装,显然不受欢迎,于是“红大刀”就取代了“白杆”。
当年有位朋友就在这“红大刀”上惹出笑话了,他处了个对象,过年时上门拜见老丈人,除了一大堆礼品,他的哥们儿还特地送了大半盒中华烟:没整盒的,我抽掉了几支,就剩这些了,这还是托门子从外事商店买来的呢,不是为朋友面子上好看嘛?瞅瞅,凭这中华烟,就能证明女婿不是一般人了吧?他呢,觉得半包烟太寒酸,又自作聪明的装进了几支“红大刀”,他的用意是,在给老丈人上烟时,拿出中华,而自己则挑出红大刀,反正老丈人也看不见他嘴里叨的什么烟(这里有个缘故,那会儿还没有过滤嘴呢,所以是看不出来的)。结果他记错了反正面,中华烟外包装是有反正面的,正面是天安门,反面是华表,他记错了,把“红大刀”掏给了老丈人,老丈人按习惯端详了一下,大怒:操!大过年的,你小子拿大刀片来砍我是不?
京剧样板戏好普及,有会唱的演员就是了,京戏这东西本来就是国粹,平时爱好者也多,唱戏的人才好找。但芭蕾舞就不行,不是国粹,是外来艺术,很专业的舞蹈,不是一般人能跳的,没经过专业训练,绝对的不会跳,比如腾空“倒踢紫金冠”和“大串翻”,即使对专业芭蕾舞演员来说,也是高难动作。所以各地能够普及的芭蕾舞样板戏不多,县一级几乎没有,市一级的也很少,一般都是《白毛女》剧组,因为《白毛女》只要一个喜儿会跳足尖舞就够了,其它的如大红栆甜又香什么的,可以跷脚跳假足尖舞。
《红色娘子军》要求的就严格了,主角不光是“吴清华”,全体女战士差不多都是主角,和《天鹅湖》一样,全体都要跳足尖舞,必要时都得“倒踢紫金冠”,起码也要“大射雁跳”,业余水平行吗?跳不好就是狗吃屎。象“大串翻”这个动作,没受过专业训练的,翻一圈都不行。芭蕾最基本的动作都离不开单腿站立,何况还是足尖站立?即使在健身运动中,也是检测人健康指数的基准,一个女人如果能闭着眼睛单腿站立几分钟,那就说明她很健康,生理上很年轻,老太太就不行,睁着眼睛双腿站地都打晃,让她金鸡独立不是扯蛋吗?所以舞蹈演员在生理上都是很年轻的,1964年中日搞芭蕾外交,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来华演出《白毛女》时,演喜儿的那个松山树子年纪就已经不小了。白淑湘在纪念《讲话》60周年时,已经是老太太了,还能跳呢,了不起吧?
其实,《红色娘子军》的“成功”之处,主要是因为它的形式和《天鹅湖》《胡桃夹子》等名剧表演形式都是一个套路。不论是独舞,双人舞,多人舞,如军民鱼水情,南霸天作寿,老四拳舞等,舞蹈动作都与西方古典芭蕾舞名剧一模一样,仅仅是故事背景不同,场景化妆不同而已。芭蕾舞有它固定的形式,有几十个基本动作。《红色娘子军》就是由几十个基本动作串联而成的舞剧。公允的说,芭蕾舞《红色娘子军》是中国题材与西洋艺术结合最好的,可以说是一部精典,但是从技术上讲,并非有些评论说的那样是“国际一流”。不过从1954北京芭蕾舞学校成立,到1964年正式上演《红色娘子军》这个时间上看,中国芭蕾舞演员的培养历史才短短十年,能够以西方芭蕾舞的套路排演出《红色娘子军》也算是个奇迹。
今年春晚上演《红色娘子军》引起了很大争议,为什么呢?一个是它沾了邪恶的光,当年的“成功”离不开江青的导演和毛泽东的肯定,毛称赞《红色娘子军》:“革命是成功的,方向是对头的,艺术上也是好的”。另一个是火药味太浓,宣传暴力革命,有文革的印记。从专业上看,它的舞蹈动作中“大跳”太多,满场都是叉开大腿跳来跳去,缺少传统芭蕾舞中的柔和温情,说难听的,有点象美国体育比赛上的大腿拉拉队了。再就是剧情充满了仇恨,这正是当年江青的意图,她下令剧组下连当兵三个月,天天忆苦思甜,进行阶级斗争教育,终于排练成女战士充满仇恨的眼神,高举大刀的闪电式动作。还有另一部芭蕾舞剧《白毛女》里的杨白劳,也按她的要求轮起了大扁担。这样的芭蕾舞剧,充满了浓烈的政治色彩,给人的感受就是文革的红卫兵又出现了,在南霸天和黄世仁已经被人们认识到是共产党为了政治宣传而虚构造假的今天,再宣传这一套,能不引起恶感吗?
春晚的《红色娘子军》,最令人不快的就是女红军练兵舞,满场的大刀片大杆枪,用中国人的习俗衡量,大过年的杀气腾腾太不吉利了,是不是?说起大刀片,我这再讲个大刀片的笑话,当年是有“红大刀”这牌子香烟的,烟盒上就是一把扎着红绸子的大刀片,和“红灯牌”香烟一样,都是来自革命样板戏的创意,不过“红大刀”是为工农兵服务的经济烟,很便宜,才一角钱一包,这也比“白杆”强,“白杆”干脆就是白纸包装,没有任何商标,八分钱一包。那时候的小孩子喜欢玩“打元宝”的游戏,就是把香烟盒纸叠成元宝形状,类似搧“叭叽”(一种更古老的游戏),白杆烟没有了彩色包装,显然不受欢迎,于是“红大刀”就取代了“白杆”。
当年有位朋友就在这“红大刀”上惹出笑话了,他处了个对象,过年时上门拜见老丈人,除了一大堆礼品,他的哥们儿还特地送了大半盒中华烟:没整盒的,我抽掉了几支,就剩这些了,这还是托门子从外事商店买来的呢,不是为朋友面子上好看嘛?瞅瞅,凭这中华烟,就能证明女婿不是一般人了吧?他呢,觉得半包烟太寒酸,又自作聪明的装进了几支“红大刀”,他的用意是,在给老丈人上烟时,拿出中华,而自己则挑出红大刀,反正老丈人也看不见他嘴里叨的什么烟(这里有个缘故,那会儿还没有过滤嘴呢,所以是看不出来的)。结果他记错了反正面,中华烟外包装是有反正面的,正面是天安门,反面是华表,他记错了,把“红大刀”掏给了老丈人,老丈人按习惯端详了一下,大怒:操!大过年的,你小子拿大刀片来砍我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