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76|回复: 0

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害羞?揭秘害羞性格背后的秘密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24万

积分

管理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40387
发表于 2019-7-6 23: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來源:360doc個人圖書館

1.jpg
事实上,只有30%的害羞人群是基因决定的,其余的70%则是对环境的一种反应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5日消息,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对于一些人,让他们在聚会或者拥挤的房屋里发言,就像一场噩梦,是非常痛苦难堪的。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害羞呢?
  一想到聚会你是否会后背起鸡皮疙瘩?或者当你想到面对满屋的听众进行演讲,会觉得全身不舒服?
  如果你是一个天生害羞的人,请不要自卑,事实上你并不孤单。阿金德勒·迈克尔(Akindele Michael)是一个害羞的孩子,他在尼日利亚长大,大部分时间都呆在父母家中,顺便说一下,他的父母并不是害羞腼腆的人。迈克尔认为,他受保护的成长环境与他的害羞有关,这是对的吗?
  伦敦国王学院发展行为遗传学教授塔利亚·埃利(Thalia Eley)说:“这仅是部分原因,我们认为害羞是一种气质特征,而这种气质就像性格的前兆。事实上,只有30%的害羞人群是基因决定的,其余的70%则是对环境的一种反应。”
  我们对害羞基因遗传的大部分认知来自于同卵双胞胎和非同卵双胞胎的对比研究,同卵双胞胎的害羞基因完全相同,而非同卵双胞胎仅有一半相同的基因。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塔利亚等科学家开始研究DNA,试图找到可对人格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基因变异。
  个体基因变异仅产生很小影响,但当你将几千个基因组合在一起,这种影响将变得更加明显。即便如此,我们仍不能孤立地看待基因对害羞性格的影响。
  埃利说:“不会仅是1种、10种或者100种基因,而是成千上万种基因与害羞性格有关,因此,如果你考虑一下孩子父母的整体基因组,就会发现成千上万种与害羞性格相关的基因变异。”
  “害羞的孩子可能不合群,自己在操场上看其他小朋友,而不是主动参与其中。”
  埃利说:“因此环境对于害羞等性格特征的形成非常重要,关于遗传学的一个有趣事实是,它促使我们提取环境中与我们实际倾向相匹配的方面。”例如:一个害羞的孩子在操场上通常会显得十分孤单,他会孤零零地站在操场上看着其他小朋友玩耍,但不会主动参与其中。但是这种行为让他们感到更舒服,因为这是害羞孩子的共同成长经历。
  她说:“这种害羞性格是由于基因和环境共同形成的结果,这是一个动态系统,正因为如此,你可以通过心理疗法来改变它,一些心理疗法可以教你一些应对技巧。”
  害羞就一定是坏事吗?
  英国伦敦焦虑障碍与创伤中心的临床心理学家克洛伊·福斯特(Chloe Foster)说:“害羞是一种非常普遍和正常的现象,除非它发展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交焦虑,否则不会产生什么问题。”
  福斯特表示,她治疗的患者寻求帮助是因为“他们开始回避许多他们需要做的事情”,可能是无法在工作中与人们交谈,社交困难,或者他们觉得自己会被其他人批判或者评估。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治疗害羞和社交焦虑症的最有效心理疗法。”
  埃利表示,人们的害羞性格特征可能是进化形成的,这对于那些更多风险规避、更多意识到威胁,以及保护下一代的人十分有用。
  她说:“认知行为疗法(CBT)是治疗害羞和社交焦虑症的最有效心理疗法,这种基于证据的疗法是通过改变你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起到作用。”
  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你识别一些消极想法,并意识到某些对我们有益的行为,例如:提前排练你要说的话,或者避开眼神交流,实际上可能让我们更容易感到社交焦虑。
  福斯特说:“在社交活动之前、过程中和之后,你经常会在脑海里回想到恃强凌弱小霸王的形象。”有时问题在于一些人因为在公共场合演讲而感到害羞,他们往往给自己设定很高的标准。他们认为自己不该结结巴巴地说话……,或者他们应该非常风趣幽默,每个人都应该全神贯注地听着。
  “你参与的社交活动越多,就会变得更加自信!”
  如果他们能够减轻自身的压力,让自己短暂地停顿一下,深呼吸,可能会帮助他们消除一些焦虑。
  另一个可以帮助你的事情是,试着将注意力集中在你周围发生的事情上,而不是内心焦虑使你感到身体不适。将注意力集中在听众身上而不是自己,这样你就不会那么纠结自己是否会结结巴巴地说错话。
  她还建议开放周围环境来实现自我挑战,她说:“你能参与的社交场合越多,就会变得越来越自信。但记住要用一种新的方式来处理社交活动。”
  这意味着你需要明白自己最害怕什么社交场合?你担心听众看起来很无聊吗?或者自己无话可说?你对自己的焦虑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开始挑战它。
  研究人格心理学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生杰西·孙(Jessie Sun)强调称,害羞和内向不是一回事。人们经常认为内向是一种自省或者对探索思想有兴趣,但对于心理学家而言,这是人格另一个维度的一部分——体验开放性。
  害羞的人们通常表现出内向,但他们也可能是性格外向,他们的焦虑阻碍了社交活动;不害羞的内向者可能擅长社交,但他们更喜欢独处。
  杰西说:“性格向来是幸福指数最有力的预测因素之一,外向与幸福的关系尤为紧密,性格外向的人更容易感到兴奋、热情和快乐,而性格内向的人则不太容易产生这些的感觉。”
  “他们发现对于那些性格非常外向的人而言,持续一周保持外向行为意味着他们经历了更多积极情绪。”
  但是内心性格的人仅仅通过表现得外向,就能获得快乐和热情吗?
  杰西和她的同事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要求测试者在一周时间里表现得外向——对于害羞性格的人们而言,这是一段很长的时间。我们要求测试者尽可能表现得大胆、健谈、外向、积极和果断。
  实验表明,无论如何,对于那些非常外向的人而言,持续一周的外向行为意味着他们经历了更多积极的情绪,他们感受到更“真实”,更像是他们自己。
  但是那些更内向的人们在积极情绪方面并没有太多提升和改变,那些极度内向的人实际上会感到更累,产生更多负面情绪。
  杰西说:“通过这项实验我认为,要求内向或者非常害羞的人在整整一周时间里尽可能多地表现外向,这可能太过分了,但他们可能会考虑在较少的场合下表现外向。”
  我们发现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是否害羞,但如果你天生内向,文化修养也会影响你的快乐吗?
  美国人更注重自信、外向性格,而不是内向性格,然而在亚洲部分国家,其中包括中国和日本,当地居民将谦虚、平和视为一种优良品质。
  对眼神交流的态度,国家之间也存在着差异。美国波尔州立大学亚洲研究退休教授克里斯·鲁格萨肯(Kris Rugsaken)称,虽然良好的眼神交流在西方国家受到赞扬和期待,但在亚洲和非洲等国家的文化中,这种眼神交会被视为一种不尊重和挑逗的表现。
  “性格外向的人通常更加快乐,即使在内敛低调倍受尊崇的国家也是如此。”
  在一些国家的文化中,内敛和低调的人倍受尊崇,与其他人眼神接触越少,则表现得对其更尊重。尽管世界各国存在着文化差异,但是研究表明,外向的人通常是最快乐的,即使他们的本地文化推崇内敛和谦虚的处世之道,他们仍是快乐至上的群体。
  因此,尽管研究显示,外向性格的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会更加快乐,但是内向并不一定代表消极,就像外向并不一定是积极的一样。苏珊·凯恩(Susan Cain)在《安静:内向者在一个不停说话的世界中的力量》一书中写道:“不要认为内向是可以治愈的,成为最棒的演讲大师和拥有最好的思维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叶倾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3 23:5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