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boluowang.com
正體
切换到窄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家园
Space
新闻子站
评论子站
生活子站
娱乐子站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本版
帖子
日志
用户
阿波罗网论坛
»
论坛
›
阿波罗世界之门论坛
›
文艺书香
›
梧桐报秋——「立秋」习俗与养生心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7292
|
回复:
0
梧桐报秋——「立秋」习俗与养生心法
[复制链接]
edak8821
edak8821
当前离线
积分
9615
IP卡
狗仔卡
438
主题
1784
回帖
961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615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8-2 22: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dak8821 于 2024-8-2 22:22 编辑
【明慧之窗记者颜朴芳综合报导】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35度,预示著暑去凉来,秋季即将来临。每年落在公历八月七日到九日之间,二零二四年是从八月七日开始。
立秋的「立」是开始之意,「秋」是禾谷成熟。《管子・形势解》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云:「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揪(音揪、 jiū),有聚集、收拢之意。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阴气逐渐强盛起来,自然景象显得平定收敛,万物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收获季节快到了。
天凉好个秋
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又称交秋,虽然谓之「秋」,但正值三伏天的末伏阶段,还有「秋老虎」的余威,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但秋后每下一次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的说法,总的趋势是天气开始逐渐凉爽。
中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立秋后:
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已不同于暑天的热风,是秋风送爽。
白露降:早晚温差渐大,夜间湿气到清晨时,在地面形成白雾。
寒蝉鸣:东汉人蔡邕在《月令章句》中说:「寒蝉应阴而鸣,鸣则天凉」,寒蝉生于盛阳,秋天感阴而开始鸣叫,是立秋节气鲜明的物候表现。
立秋习俗
立秋是夏天过渡到秋天的重要时刻,中国古人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1. 迎秋
秋天对农民来说是收获的季节,从周代开始,立秋那天,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举行迎秋祭祀仪式;在民间人们会准备丰盛食物祭灶神、火神等,感恩自然万物馈赠,祈求风调雨顺。
2. 报秋
据南宋吴自牧《梦粱錄》记载,南宋宫廷中有报秋的仪式,以梧桐落叶来向民间传报「立秋」节气的到来。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报奏:「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清 杨大章《凤凰梧桐・轴》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
也就是说,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拉开秋天的序幕,因此有「一叶落知天下秋」的说法,后来演变为成语「一叶知秋」。唐代杜牧的《早秋客舍》诗云:「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就是「一叶知秋」的另一种描写。
3. 啃秋
又称咬秋。清代张焘《津门杂记・岁时风俗》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中国古代立秋时,每户人家都会边乘凉边吃瓜果,像是西瓜、玉米、香瓜、哈密瓜等等,祛体内暑气,防秋燥。 即在立秋之日大口啃食瓜果,意为「啃」去余夏暑气,迎接凉爽的秋季。
4. 贴秋膘
夏天炎热,容易缺觉、出汗、胃口差等,使得身体消瘦或体质下降,因此立秋后通过食疗,补偿入夏以来身体的亏空。中国北方民间素有「贴秋膘」(音标、 biāo,牲畜胸腹间的肥肉)的习俗,就是在立秋这天吃带油脂的肉,以储存丰厚的资本好过冬御寒,北京的传统风俗是家家炖肉,东北人则吃饺子、吃包子等。
天气转凉,不少人从夏日的贪凉厌食慢慢变得胃口大开,但脾胃功能并不会这么快就恢复。此时要善待脾胃,尽量食用一些易消化吸收、健脾和胃的食物,少碰辛辣与油腻食物。
5. 七月节日
黄历七月七日「七夕」,是牛郎织女一年一会的日子,这个民俗节日又称中国的情人节、夫妻节。唐代元稹将立秋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等季候特征,还有七夕鹊桥会,都谱入《咏廿四气诗 ・立秋七月节》诗: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注:星娥,神话传说中的织女。)
大意是:四季轮转,不经意间炎夏已经走到尽头,早晚风中的凉意迎来秋天。那夜空中横亘的银河,仿佛是为织女和牛郎搭就的鹊桥,让他们能够在美丽的仙居团聚。寒蝉喧声闹,白露滴林间,一叶落下惊秋来,秋意上心成了愁。
另外,黄历七月十五日「七月半」,佛教称「盂兰(盆)节」,道教称「中元节」。人们会装饰佛坛,举行祭祖、祭奠亡灵的仪式,从南北朝以后的历朝都很盛行,展现出感谢亲恩的无边孝思和普渡亡魂的悲悯情怀。
立秋养生
立秋是夏秋的交接节气,也是自然界「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记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生命活动要与大自然变化保持一致,日常生活习惯要符合四季气候变化规律,因此「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立秋后,人们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的规律,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练,皆以养收为原则。
秋天与五行中的「金」相应,金又与五脏中的「肺」相对应,因此立秋养生先养肺。在中医理论中,「肺」泛指鼻、口腔、肺部等呼吸系统之外,也有「肺主皮毛」的说法,认为皮肤、毛发与肺息息相关。肺喜「润」而恶「燥」,而燥为秋季主气,秋燥伤肺,可能造成乾咳、少痰、口腔与鼻黏膜乾燥、呼吸不顺、皮肤乾燥乾痒、便秘等症状。
养生之道可以从精神、起居和食疗等方面著手。
情绪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与脏腑有密切关系,能直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也对所有疾病的转归起著重要作用。《黄帝内经》提到「忧伤肺」,随著秋天草木渐渐凋零的气氛,容易使人感到悲伤、忧愁,而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在精神上,要保持内心宁静,收敛身体的精、气、神,使肺气清润。(清 弘旿《星次环周・册・万树秋云》,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精神上,要保持内心宁静,收敛身体的精、气、神,避免被秋天肃杀之气影响,如此较能使肺气清润。如果违反了就会损伤肺气,经络理论中,肺与大肠相表里,就容易患有肠道的疾病。
在起居上应做到「早睡早起」,因为早睡可以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
在食疗上,《黄帝内经》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
中医有「五脏入五色」之说,不同的脏器有不同颜色的食物来保健:白色润肺,黄色益脾,红色补心,青色养肝,黑色补肾。秋季适合吃些白色食物来补肺,如:白木耳、白萝卜、百合、水梨、甘蔗、柚子、山药、莲藕等,能够滋阴润燥。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刺激性的食物,以免伤害肺气。
现代科学研究分析指出,白色食物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也是优质的钙源,如:鸡蛋、鸡肉、鱼肉、豆浆等,可以补强身体元气。
如何安度「多事之秋」?
近期,各地传来的灾情不断,如何才能安度「多事之秋」?
中国古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认为,做人要恪守天道,修德积善。如果人的道德不好,就是吃仙丹妙药,也不能延年益寿;如果道德高尚完美,不用祈祷,就多福多寿。所以做人最重要的是修德,才能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所以,面对灾殃,解救的办法就是「义」,明白真相,站在正义的一边,发出正义的声音;明真相就是知道谁是真正好的、善良的一方,谁是真正坏的、邪恶的一方。
愿您选择真正的善良,支持正义,其实是为自己和家人选择美好的未来。
明慧网原文:
【神传文化】二十四节气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5/2/10/95189.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1/3/10/
孙思邈的灵丹妙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421922.html
(本文主图说明:清画院《十二月月令图七月・轴》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
|
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2 04: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