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紀元
【大紀元2025年08月08日訊】川普上任,誓言要把美國打造成世界人工智能和數字貨幣之都,現在看起來越來越近了。他最近連續釋放出兩大政策利好消息:
第一,正式簽署穩定幣法案,這代表美元穩定幣正式獲得法律地位,未來可合法進入主流金融體系; 第二,本週四(8月7日),川普又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允許401(k)退休金計劃投資加密貨幣、私募股權、房地產等另類資產,這為12.5萬億美元資產打開了進入全新領域的大門。 很多人都說,這兩大政策是加密貨幣的「制度性牛市起點」。不過,我們也不能忘記:所有的投資都有風險,所以在決定投資之前,你需要搞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此才能把握機會,趨利避害。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川普新政帶來的數字資產機會,以及它對普通人的影響。 穩定幣法案:開啟數萬億美元新機遇穩定幣(Stablecoin)是一種特殊加密貨幣,其價值通過綁定某一國家的法幣(如美元)保持相對穩定,不像比特幣或以太坊那樣劇烈波動。 我們知道,香港也在推出穩定幣法案,不過,說到這裡,我得聲明:我只看好美元穩定幣,這就相當於賭國運,當然首先看好川普領導下的美國。對中國共產黨相關的資產,要敬而遠之。 關於穩定幣《天才法案》(GENIUS Act)和它的影響,我之前談過,就像它的名字Genius所蘊含的那樣,這是一個很天才的構想,美國用法律為美元穩定幣保駕護航,穩定幣公司大筆購買美國國債,美國政府長期維持美元霸權。它正在掀起一場新的金融革命。 主要的穩定幣有,USDT和USDC等。它主要有兩個作用: 1. 跨境轉帳、快速支付:傳統的美元跨國轉帳,走SWIFT系統要幾天、還要手續費。用穩定幣,幾分鐘完成,手續費低到幾乎不要錢。 2. 作為DeFi(去中心化金融)世界的基礎貨幣:在網絡世界,成為可靠的交易、借貸、抵押、保險的核心基礎。 現在,穩定幣的市值已超過1,500億美元,鏈上交易量一度超過了Visa網絡。 而川普通過穩定幣法案之後,將使得它正式進入美國金融法規體系監管,就像當年的互聯網商務法規發布一樣,迎來更加快速的發展。今年4月30日,美國財政部報告預測,穩定幣市場資本化可能在2028年達到2萬億美元。 現在,一些大型銀行以及亞馬遜等科技電商巨頭,也都在考慮發行自己的美元穩定幣。 你可能不知道:穩定幣本身不值得投資那麼,穩定幣前景這麼好,我們應該投資嗎?等等,先別急。這裡就是很多人誤會的地方。 穩定幣「用途很好」,不代表它本身「值得投資」! 為什麼?因為穩定幣本身就是「穩定」設計的。你今天用1美元買USDC,一年後它仍然值1美元。你拿來轉帳、買NFT、做抵押,非常方便。但它不會升值,也不應該升值。 甚至有風險:比如,穩定幣法案出台之前,USDT的發行公司Tether長期被質疑儲備不透明;另一個穩定幣公司Terra的UST,還曾經崩盤,號稱「穩定」,結果整個爆掉,血本無歸;有些平台會說:放穩定幣給你高利息,其實背後就是把你錢拿去亂投。 所以,關於數字貨幣,我們需要記住2條簡單的原則: 1. 絕大多數的數字貨幣不值得投資,除了比特幣、以太坊等少數; 2. 穩定幣本身是工具,不是投資類型的資產。它用來搬磚,不是用來漲價的。 今天,我們重點關注的,是支撐穩定幣運作的底層平台——以太坊(Ethereum)。大家記得美國西部淘金熱中的那個著名的牛仔褲的故事吧?最後發財的,往往是提供平台和賣牛仔褲的。 當然,類似的穩定幣平台還有很多,以太坊市場份額大約為49%,波場(TRON)占比大約35%,其它份額都低於5%。 誰是這場革命中大贏家?答案是:以太坊那麼,誰將是這場制度性革命中的最大贏家?答案是:以太坊(ETH)。 因為目前市場上主流的美元穩定幣,例如USDT和USDC,大多數都是基於以太坊區塊鏈發行與運行的。無論是轉帳、交易,還是作為DeFi抵押物,它們實際上都在使用以太坊的網絡基礎設施。 而對於許多機構投資人而言,以太坊不僅提供了廣泛的應用場景,還因其高安全性與成熟的生態系統而受到特別青睞。 這就意味著,未來越多人用穩定幣,對以太坊ETH的需求就越高,未來越多應用搬到數字鏈上(包括AI、遊戲、金融),這個產業會更加龐大。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以太坊ETH有個非常獨特的特性:現在每筆交易會燒掉一部分EIP-1559機制,所以它還會越用越少。 所以,它有三大特點: 1. 就像高速路上開車一樣,以太坊會對這些車收費,也有人把它叫汽油(gas)費; 2. 穩定幣衍生了很多應用,構成了一個豐富的鏈上世界; 3. 它有稀缺性(會燃燒)。 這像不像某種超級數位資產?難怪越來越多投資人開始實施「以太坊微策略」:定期買ETH、質押、當作資產底倉,就像以前的黃金一樣,抱著不放。 此外,ETH還在金融科技領域扮演著越來越多的角色。從L2擴容、ZK Rollup、AI Agent訓練信用評級,再到Web3帳號標準等,整個以太坊生態系已經不只是「發幣平台」,而是逐漸長成「數位時代的雲端國家基建」。 就像你今天很難想像沒有雲服務一樣,未來很多金融、身分、資料存取等,可能都在以太坊區塊鏈上完成。 這,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制度性牛市」的技術根基。 川普簽401(k)新政:12.5萬億美元開閘我們再說說川普8月7日簽署的這個行政命令。 它的核心內容:指示美國勞工部重新檢視《1974年僱員退休收入保障法》(ERISA)下的規定,允許401(k)退休帳戶開放投資加密貨幣、私募股權、房地產信託(REITs)、基礎建設項目,甚至包含部分代幣化商品與ETF基金。 這一動作,讓12.5兆美元的退休金池,第一次可以合法、制度性地與加密世界接軌。在此之前,美國多數退休金計劃不能碰加密貨幣,哪怕你是ETH、BTC這樣的主流資產。即使想配置,也只能繞道非正式結構,風險大、手續煩、責任不清。 現在一旦政策落地,意味著退休基金、投資顧問、資產管理公司,將能正式在資產配置中考慮相關產品。 以太坊具備以下三個核心優勢,極有可能成為養老金投資的新標配:可質押,類似「債券」,每年可以獲得3%~5%的固定收益;市場深度夠、流動性強,適合大資金進出;可透過ETF形式包裝進行配置(例如:以太坊現貨ETF)。 另外,隨著401(k)開放另類資產,整個金融市場將會更加重視鏈上美元清算機制,而這恰恰又促進穩定幣的需求與安全設計標準發展。這會進一步推動以太坊ETH與穩定幣等加密資產的合法化、透明化發展。 制度性牛市 我們可以如何參與?在這場「制度性牛市」中,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可以投資那些產品? 根據風險承受度和對加密技術的熟悉程度,我們可以考慮以下四類方式: (一)直接持有以太坊
你可以在大交易所(像 Coinbase、Binance)設定「每月固定買入」,就像在存ETF一樣。然後,把它拿去質押(像Lido、幣安、Rocket Pool這些平台),開始賺利息。 (二)購買相關的ETF與基金
對401(k)退休帳戶的這個重大變革,最積極的一定是各大資產管理機構,比如,黑石、富達、Bitwise這些大公司,之前都推出了ETH的現貨ETF,現在它們也一定會向養老金推薦自己的這些產品。對一般投資人來說,你也可以直接投資這些公司的ETF,讓專業機構替你操盤,不需要自己開錢包、學習鏈上操作。 (三)投資周邊項目
當然,對技術了解更多的投資者,還可以考慮以太坊周邊的成長型項目(L2和基礎設施)。你可以關注的幣種或基礎設施有:Arbitrum (ARB)、Optimism (OP);zkSync、Starknet(這類ZK Rollup技術);跨鏈橋LayerZero、Axelar,還有治理工具如Safe和Snapshot。這些資產風險比ETH高一些,但成長空間也更大,適合分散配置,不建議單壓。 (四)風險更大的,還有質押後使用穩定幣進一步投資
現在有些協議允許你「抵押ETH→產出穩定幣→再拿去賺利息」,整個過程可以創造複利效果,也被稱為「ETH流動性再利用」。 比較穩健、被討論多的項目有:
Lybra Finance:你可以用ETH產出eUSD,這是一種帶收益的穩定幣;
MakerDAO:老牌協議,生成DAI,現在也開始投資真實資產;
Pendle:你可以把未來收益拆開來交易,形成利率市場;
EigenLayer:你質押的ETH可以重複用在別的地方賺第二份收益。
這些協議比較進階,風險會比單純買ETH高一些。適合願意花時間研究的中高階用戶。 實用的投資策略建議(實操版)在政策紅利釋放的這個時間點,許多人最關心的問題不是新聞有多大,而是:我該怎麼做?怎麼分配我的錢? 我們先來設一個假設場景:你有10萬美元可投資資產(不包含房產與緊急預備金),希望做中長期的配置,並參與這波制度牛市。根據不同風險承受能力,我們提供三種常見策略組合供參考: ■模型A:保守型(風險小、接近退休)
60%:標普500 ETF(如VOO、SPY)→穩定成長
30%:美國國債或短期債券ETF(如BND、SHV)→固定收益
5%:以太坊現貨ETF(如Bitwise ETH)→嘗試新資產
5%:現金或貨幣市場基金→保留流動性
適合:55歲以上,偏向防守型,資金安全性最重要。ETH配置少,但開始參與新制度。 ■模型B:平衡型(中年工作族、可承受中度波動)
50%:美股核心ETF(VOO + QQQ)→分散大型與成長股
20%:中長期投資級債券ETF→抗波動
20%:ETH現貨ETF + 質押服務(如Lido、幣安BETH)→穩健參與制度牛市
10%:穩定幣(如USDC)放入高收益協議(如Aave、Compound)→靈活穩定增值
適合:35~55歲工作族,有退休帳戶,也關注新技術紅利。 ■模型C:成長型(年輕族群、願意承擔波動)
30%:科技主題ETF(如ARKK、QQQ) → 高成長潛力
40%:ETH ETF + Layer2 + 質押(如Arbitrum、OP)→參與核心+生態
10%:穩定幣DeFi質押→日常利息
20%:去中心化再質押協議(如Eigenlayer)→高風險高潛力
適合:年輕人,有餘裕學習鏈上操作、可承擔階段性虧損,追求高倍數成長。此模型波動大,適合可承受高風險的年輕族群,務必控制總倉位。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的投資比例和產品選擇,是我根據自己的分析做出的一種理性選擇,不是投資建議。請大家自己判斷。 美國制度紅利 有機會也有風險整體來看,川普時代,開啟的這一波制度紅利,來自美國政府與金融體系對數位資產的重新定位,是繼互聯網與移動支付後,普通人可以參與的又一場新技術財富潮。 這不是空中樓閣,也不是「韭菜遊戲」,而是:在更嚴格的監管下,讓數位資產從投機轉向長期投資。 但是,這並不代表「只會上漲」。我們還是必須誠實提醒:再好的制度,也無法消除市場波動與資產風險。 以下是幾點需要注意的風險與建議: 1. 加密資產仍具有價格高波動性:以太坊ETH長期看好,但是依然可能一年內漲跌幅達50%以上,需設定好投資比例。 2. 新法規仍在發展過程中:穩定幣的監管規則未完全落地,需持續關注官方更新;同時,401(k) 平台納入新資產的實施進度,也需時間推進。 3. 技術平台存在倒閉或駭客風險:為此,請選擇大型、合規、有保險機制的機構與平台;避免將大量資金放入高風險或無審查項目。 4. 不要All in,建議採取多元配置與分散策略:新資產應納入整體組合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押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