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85|回复: 0

为何顶尖科学家 总在探索深处窥见神性光芒?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51555
发表于 1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來源:大紀元


1.webp
实验室不仅是理性思维的场所,更是一扇通往神奇与灵性体验的大门。(Illustration by Lumi Liu)


从细菌的精巧结构,到海洋的星光,再到宇宙的浩瀚,科学家在探索自然时,时常体验到一种超越知识的敬畏与震撼。
最新研究显示,科学不只带来知识,更能启发我们对生命和存在意义的深层思考。这种深刻的感动,是一种无论个人信仰为何,都能感受到的“科学神性”。
光之启迪:一位生物学家的灵性体验
一位生物学家在夜里潜入海中,观察发光的浮游生物。当她挥动四肢,身体也跟着闪闪发亮,与周围的鱼群交织成一片流动的光。
她当然明白这背后的科学原理,但在那一刻,她感觉自己“变成了光”——这是一次深刻的灵性体验。
这个故事生动地挑战了一种普遍的看法:以为科学与灵性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事实上,科学探索常常更能唤醒人们对神性的渴望。
科学真的“祛魅”了世界吗?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曾提出“祛魅理论”(theory of disenchantment),简单来说,就是指科学的发展会让世界逐渐失去神秘感与魔法色彩,人们的精神渴望也可能随之消退。但美国天主教大学社会学家布兰登·瓦迪亚纳森(Brandon Vaidyanathan)指出,这种说法太过简化。
他访谈了来自四大洲的104位科学家,发现无论信仰背景,他们都在科学探索中表达出某种层面的神性需求:
有宗教信仰者:将科学视为理解神创世界的方式。
有精神信仰但非宗教者:把自然看作神性的媒介,寻求与之连结。
世俗科学家:虽不使用宗教语言,却透过“好奇心”、“意义”等词汇,表达对存在的探索。
研究揭示,将这三类群体联系在一起的,是他们共通的“敬畏感”。
敬畏是灵性的起点
哈佛教授马丁·诺瓦克(Martin Nowak)一语道破了两者的共通点:“科学与神性都渴望真理,也都必须面对探索过程中的惊奇与敬畏。”
这种观点其实源远流长。从相信星辰是神之杰作的伽利略,到认为运动定律是神之智慧印记的牛顿,历史上许多伟大科学家都将科学发现视为窥见神性的窗口。
如今,这个概念被正式命名为“科学神性”(spirituality of science)。一篇2023年的研究指出,即使是无神论者,在科学探索中也能体验到类似宗教带来的敬畏与连结感。这正呼应了爱因斯坦的观点,他称之为“宇宙宗教情感”,并视其为科学研究最崇高的动力。
科学与意义:为何“我想泡茶”也是一种真理?
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萨尔布米特·坎瓦尔(Subhmit Kanwal)表示:“敬畏感与神奇事件往往是通往真相的大门,只是科学尚无法诠释。”
科学的解释,会不会让世界失去意义?数学家约翰·伦诺克斯(John Lennox)用一个比喻回答了这个问题。他问:“桌上的水为什么会沸腾?”
科学层面的答案是: 因为热能破坏了水分子间的化学键。
个人意义层面的答案是: 因为我现在想泡一杯茶。
哪一个答案才是对的?伦诺克斯说:“两个都对。”它们只是在回答不同层面的问题。
这完美说明了,科学与意义可以并存。了解浮游生物如何发光的科学原理,并不会减损我们在黑暗大海中看见那片光芒时的感动与敬畏。事实上,科学的理解,反而能让我们对生命的神奇,产生更深刻的赞叹。
从宇宙到细菌:科学探索中的敬畏时刻
天体物理学家马里奥·利维奥(Mario Livio)分享了他第一次看到哈伯深空影像的震撼:“那一刻真的让我无言以对,意识到我们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但同时,也是人类的知识让我们理解了宇宙。”
瓦迪亚纳森也提到一位生物学家展示的细菌针状结构,其形状竟酷似印度庙宇的装饰柱。“它们在几分钟内完成的结构,”她说,“不亚于人类花费数年打造的艺术品。”
结论:敬畏是共通的语言
无论是在显微镜下窥见细菌的结构,还是在望远镜中凝视宇宙的浩瀚,科学家们所体验到的,都不仅仅是数据。那份油然而生的敬畏感,正是科学与灵性的交会点。科学的探索,本身就是一场寻找意义的旅程,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得以一窥超越日常的宏伟与奥秘。

作者简介:Makai Allbert 是一位健康作家,拥有生物医学科学学士与人文硕士学位。他曾在马里兰大学从事生物医学研究,与 NASA 合作数据分析专案,并曾任哈佛大学希腊研究中心的访问学者。他致力于撰写深度研究的健康新闻。
Mari Otsu 是一位健康作家和美术作家。她拥有纽约大学艺术史、心理学、法语和全球通识教育的学士学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0-15 2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