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紀元
【大纪元2025年10月29日讯】日前台湾花莲光复乡爆发堰塞湖溃流事件,意外带动数十万“铲子超人”前往灾区协助救灾的义举浪潮,并吸引BBC、英国卫报等国际媒体关注。事实上,台湾还有多位默默行善的民间人士,用他们的善心与爱心,悄悄的为别人发光发热,改变这个世界。本集节目,就跟您聊聊三位“台湾善能量超人”的动人故事。 ﹡传善 一善动天化百邪暖心涤漠古风回乱世德衰迷恶谤不畏严寒绽香梅 ——唐浩 大家好,我是唐浩,今天都好吗? 前阵子我们在聊铲子超人的时候,我看到许多朋友的留言,他们都称赞台湾人民的善良与爱心,还有很多人以身为台湾人自豪。当时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再做些什么,来让大家看见人性的善能量呢?因此今天的节目,要告诉您三位台湾“善能量超人”的故事。 善能量超人之一:庄朱玉女——卖房供餐的十元阿嬷如果要你开餐馆,而且一开就是50几年,更困难的是,这50几年的生意都是赔钱,你会愿意吗?在台湾高雄,就有这样的传奇故事。 这位阿嬷叫庄朱玉女,1920年出生在台湾澎湖,后来跟着先生一起搬到高雄。他看到许多码头工人生活很困苦,所以从1950年代开始,就把自家公司的仓库免费提供给工人住,同时还免费供餐。 但一两百人吃饭,花销实在太大,她不得不收费,白饭5元,配菜5元,就这样卖了50几年的自助餐。“10元阿嬷”的称号,就这样诞生了。 大家知道,10元台币,相当于0.32美元,而且从来都没有随着通货膨胀而涨价。不管客人吃多少,都是这个价。不用说你也知道,这绝对是一门赔钱生意。但阿嬷从来无怨无悔,每天都勤勤恳恳地备菜、煮饭、开店。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总是说,工人收入很少,担心他们会吃不饱、会饿死。 为了经营这家小店,阿嬷还总是抽空去捡废品、做资源回收,换点小钱来贴补买菜钱。后来,她还把自己的7间房子通通卖掉,只为了让工人能温饱。 不过,阿嬷的善举也让孩子们头疼,总是劝她把店收掉,但阿嬷总是严肃地说:“那工人怎么办?要去哪里吃饭?” 阿嬷的大爱大义也感动了周边的人,许多卖菜给阿嬷的摊商,都效仿阿嬷“半买半相送”,有时还让阿嬷赊帐买菜、却不记帐。他们说,就当作是跟阿嬷一起“做功德”吧。 阿嬷的生意照顾了上万人,直到她80岁中风了,不得不因此歇业。但即便中风住院,没法做生意,阿嬷心里也始终念念不忘那些生活艰困的工人们,有没有饭吃? 2015年2月,阿嬷安详辞世,享寿96岁。在阿嬷的告别式当天,现场涌入超过3000人到场致敬,送到现场的花篮排列超过300米。不但有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高层官员亲自到场吊唁,还有众多当初受过阿嬷帮助的工人都到场送阿嬷最后一程。甚至还有人代表自己的父亲,到场感谢阿嬷当年对父亲的恩惠。 而曾经采访过阿嬷的台湾知名艺人许效舜,也专程赶到现场,送阿嬷最后一程。 承办这场告别式的礼仪师还透露,从凌晨天还没亮,就陆续有人来到现场向阿嬷上香,还有些人并不是阿嬷的亲属,但却哭得像是痛失亲人,他们从来没见过有哪个平民百姓的葬礼,有这么多人到场吊唁。 阿嬷的儿子也特地回到故乡、澎湖吉贝岛,为阿嬷设置一座雕像,纪念她一生的无私大爱,而澎湖县也将阿嬷的人生故事列为乡土教材,要把这份善与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善能量超人之二:王贯英——废物兴学的现代武训古代有武训“行乞办学”,传为历史佳话。然而,在上个世纪的台湾,也有一位“现代武训”,他是王贯英老先生。 王贯英的一生,绝对是个传奇。他1901年出生在中国山东省,跟武训同乡,他读过私塾,对四书五经的传统文化非常热爱,后来因为中日关系紧张而加入军队,他先参加抗日战争,再加入剿共战争,半生戎马,最后在1950年辗转来到台湾。 他到台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反共。他发现,当时台湾人民对于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几乎不了解,也分不清“敌我”的概念,所以他骑着一辆破车子,带着他自己写的“反共三字经”,开始环岛宣传反共。 他的“反共三字经”浅显易懂,效果很好。所以1950年美国新闻处以一份一块钱的价格,翻印了两万份,让王贯英赚了一笔。大家知道,那个年代的两万块可不是小钱,但王贯英却把这笔钱全捐了,捐给环岛路上遇到的贫困百姓。 后来,为了生活,王贯英开始做第二件事,就是收废品、捡破烂,也就是资源回收。王贯英跟许多老兵一样,住在违章建筑里,他每天骑着三轮车在今天台北的西门町一带收废品,生活过得非常拮据。 不过,王贯英心里始终怀抱一个梦想,他虽然只有小学肄业的学历,但是他始终记得读书与传统文化的重要,但他发现当时的台湾还比较贫困,很多家庭没有能力负担孩子念书,而且很多大人也没机会接触到书,所以文化水平有限。因此他决定做第三件事,就是“兴学”。 但“兴学”要钱啊,于是1955年开始,王贯英在他的三轮车上写上“化缘积善,助学立人,请赐废物,功德无量”16个字,他每天卖废品,省吃俭用的把钱攒下来,直到1961年,他终于存够了钱,做了第一次的兴学行动:捐书。他捐了300多本书给当时位于云林西螺的人文中学。 从那时起,王贯英陆陆续续的存钱、买书,把书捐给许多学校的图书馆。1966年,他成立一个“台北市废物兴学促进会”,他想要办学校,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读书。但1968年台湾开始实施“九年国民义务教育”,大多数人都可以上学了,于是王贯英决定建立图书馆,并且成立一个“忠孝奖学金”,来帮助那些贫苦家庭的孩子读书。 1978年4月,王贯英的小小图书馆终于在一个地下室里开张,藏书超过12000册,他希望让更多的孩子与大人都能有机会读到更多的书。虽然王贯英对于买书、捐书毫不手软,但是他自己却过得非常克难,为了攒钱,他甚至连发霉的食物都舍不得丢。 曾经有位女士在街上拦住王贯英,想塞给他100块钱帮助他捐书,但王贯英却指着三轮车上的牌子“废物兴学”四个大字,他笑着婉拒了女士的好意。王贯英也在车上写着“废物老人,兴学专车”八个字,表明自己的人生大愿。 王贯英不但送书给学校,包括美国的孔子文教基金会、纽约的圣若望大学、台湾的国父纪念馆等等都收过王贯英的捐书。那王贯英都捐哪些书呢?你一定想不到,主要是《资治通鉴》《二十五史》《十三经注疏》还有《康熙字典》等等,都是比较冷门的书。他说,因为这些书才代表中华文化。 王贯英的义举获得社会上的广泛支持与关注,许多人纷纷捐书到他的图书馆,王贯英也获颁“全国好人好事代表”“台北市荣誉市民”等等的荣誉。1996年,当时的总统李登辉还特颁一面“勤俭兴学”的匾额给王贯英。 1990年,王贯英因为身体不适,结束了他的收废品工作。1997年,王贯英被送进养老院,他的图书馆也因此关闭,李登辉夫妇还特意前往养老院探望他。1998年12月,王贯英辞世,享寿97岁,台湾各界纷纷表达哀悼,包括连战、孙运璿、陈水扁、马英九等蓝绿政要都纷纷出席追悼。 为了纪念王贯英一生“废物兴学”的善举,台北市图书馆也在1999年将古亭分馆改名为“王贯英先生纪念图书馆”,让这位“现代武训”的助学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善能量超人之三:陈树菊——最不像英雄的慈善家她是《时代》杂志选出的2010年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她也是《福布斯》(Forbes)杂志选出的2010亚洲慈善英雄,但她是个只有小学学历的卖菜阿姨,她叫陈树菊。 陈树菊是许多台湾人耳熟能详的平民慈善家,她1950年出生在台湾云林西螺镇,后来跟着父亲搬到台东。她小学毕业时,母亲却因为难产过世,从此,陈树菊便“姐代母职”,接下母亲在市场的菜摊,卖菜养家。 19岁那年,她的小弟因为罹患流感,不幸去世;后来她的二弟也因为车祸离世,这些伤痛让陈树菊感到人生无常,因此开始发愿捐款帮助各种公益事业,也从而开启了她的慈善之路。 1997年,她用自己卖菜积攒下来的100万元,捐给母校仁爱国小,成立急难救助奖学金;2005年,他得知母校要筹钱兴建图书馆,她一肩扛下,拿出450万捐给仁爱国小,这座图书馆也因此被命名为“陈树菊图书馆”。 她也在当地的“阿尼色弗儿童之家”认养三名孤儿,并捐出100万元,她还每年定期捐赠3万6000元来照顾这些孩子。 陈树菊一向生活俭朴,认真工作,从早上两、三点出门批货,然后卖菜卖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她的行善事迹相当低调。直到2010年,她的事迹开始在媒体里传开,当年她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才一下子声明大噪,广为人知。 《时代》杂志还邀请同样来自台湾的导演李安写这篇短文,李安说,陈树菊虽然靠卖菜为生,但她已经捐出将近1000万台币、相当于32万美元。而且陈树菊准备成立一个1000万的教育基金,来帮助贫困儿童上学。 不过,这项荣誉背后还有个插曲,因为陈树菊生活非常简单,不太看媒体。因此当总统府打电话给陈树菊,通知她登上《时代》杂志了,陈树菊却根本听不懂,不知道《时代》杂志是啥,以为是诈骗电话,就把总统府的电话给挂了。 同样是2010年,陈树菊也获选为《福布斯》杂志的亚太地区“慈善英雄”之一,并陆续受到其它国际媒体的关注报导。 2012年,陈树菊获得菲律宾总统亲自颁发“麦格塞塞奖”(Ramon Magsaysay Award),获得5万美元奖金,陈树菊二话不说,把这笔钱捐给台东马偕医院。 获得这么多国际大奖,并没有改变陈树菊的人生,她依然晚睡早起的在菜市场卖菜,依然省吃俭用的捐款帮助慈善公益。她的一生为别人奉献,她自己终身未婚,家徒四壁,却心里过得富足。 2018年,陈树菊昏倒在菜摊前,后来因为身体健康因素,无法再经营生意,才结束了她55年的卖菜生涯。 今年6月,台东大学颁发荣誉博士学位给陈树菊,她很谦虚地说,谢谢大家没有嫌弃她在路边摊卖菜。 好,陈树菊的故事确实相当感动人心,但我最欣赏她说的一句话,很值得每一个人都好好深思,她说:“钱,要给需要的人才有用。”这是这位慈善英雄留下的智慧名言。 善能量超人之四:神秘超人最后这位神秘的善能量超人是谁呢?只要你把电脑屏幕或手机屏幕弄黑,就会看到了。没错,就是你自己。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里,让善发光,用善照亮别人的生命。 比方说,这次涌入花莲光复乡的几十万铲子超人,他们虽然彼此不认识,却拥有同样的信念与善心,帮助灾民迅速恢复生活,让灾民们感动又感谢。 还有云林虎尾的“婆婆的店”,婆婆用超便宜的铜板价卖面给大学生们,不计成本地照顾他们的生活,让离家读书的学生感受到好像身在家里的温暖。 再看这位高中同学,他看见有老爷爷坐着轮椅上公交车,他默默地伸出一只脚挡在轮椅的后方,避免轮椅晃动。而当学校想公开表扬这位同学时,同学却说这是“举手之劳”而已,婉拒被表扬。 还有这位公交车司机,下雨天,他看到想搭车的乘客是身障人士,在地上慢慢爬行,他二话不说走过去、跪下来,把乘客抱了起来,送上车。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善心,默默地发光,照亮别人的生命。 也难怪无论是外国人或者中国人,到了台湾之后,印象最难忘的都是台湾人的善良与真诚。 台湾或许没有世界八大奇观那样的壮丽风景,但是台湾最美丽的风景就是2300多万的人民,这是深入人心的世界第九大奇观。所以您就是下一位善能量超人,您就是别人生命里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