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紀元
【大纪元2025年11月16日讯】今日焦点:欧洲议会发布重磅报告,点名中共最恶劣;中国经济全面降温,10月数据尽显颓势;不为赚钱“为自救”,大陆多地国企集体卖房。 欧洲议会发布重磅报告 点名中共最恶劣11月13日,欧洲议会通过报告,点名中共政权为“最恶劣的施害者”,同时呼吁欧盟采取行动,应对境内不断增加的跨国镇压事件。 欧洲议会于通过名为“关于应对跨国镇压人权捍卫者”的报告(on Addressing Transnational Repression of Human Rights Defenders)。报告呼吁欧盟采取行动,应对境内不断增加的跨国镇压事件,并点名中共政权为“最恶劣的施害者”(the Worst Offender)。 这份报告以512票赞成、76票反对,顺利通过。虽然报告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但目的是敦促欧盟执委会及成员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威权政权试 图将控制国内政治的行为扩展至海外”。 报告指出,“以国家为主导的跨国镇压正变得越来越隐蔽”,形式包括人身攻击、监控、法律施压、抹黑诽谤、绑架、强迫遣返、恐吓家属,甚至是“非法杀害”。 报告指出,在数码领域,这些政权和代理人越来越频繁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间谍软件、黑客攻击、曝光个人资料等手段,对目标对象进行监控与追捕。据调查,受害者包括,揭露政权侵犯人权行径的记者、律师和海外侨民等。 报告的起草者、法国籍欧洲议员里德尔在声明中强调:“是时候终结这种行径了。欧洲必须继续为所有争取自由与民主的人士提供安全避风港。” 这是欧洲议会首次对“跨国镇压”,作出明确定义。欧洲议会将采取进一步行动,为保护居民免受威权政权侵害,铺平道路,特别是来自中国等国家的压迫。 报告援引华府非盈利组织“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研究,在过去的十年中,已知的跨国侵犯人权的事件中,有八成由这十个政权所为。其中,中共政权被认定为最恶劣的侵犯者,其后依次为土耳其、塔吉克及俄罗斯等政府。 为了制止这一行为,议员们呼吁制定系统性战略,包括在与非欧盟国家的协议中加入人权条款;同时呼吁欧盟机构和成员国应对数码形式的跨国镇压问题,确保私营部门,尤其是科技公司,要为助长这类侵犯行为,承担责任。 里德尔在记者会上强调,“我们必须告诉欧洲企业,若你生产间谍软件,就不得出口或售卖给意图危害我们的对象。这个问题关乎欧洲的主权”。 在这份报告出台之际,各界对威权政权,尤其是中共在欧洲加强镇压异见人士的行动表示忧虑。“自由之家”形容中共的海外镇压体系是“全球最复杂、范围最广泛”的系统。 德国籍欧洲议员诺伊曼表示:“欧盟必须划定明确红线,并以刑事调查、制裁和外交后果作为支撑,以彰显这是基本权利,不可讨价还价。” 中国经济全面降温 10月数据尽显颓势11月14日,中共统计局公布10月份的经济数据。虽然外界知道,因为信息不透明,中共发布的数据向来都有美化的嫌疑。即使如此,其发布的数据仍然描绘了一幅黯淡的经济景象。比如,房价跌得更多了、投资大幅下跌、工厂生产放慢、商品卖不出去…… 数据显示,拖累中国经济长达四年的房地产,正在进一步走向低迷。路透社依据官方数据推算,10月份,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下跌0.5%,是一年以来的最大跌幅。同比下跌幅度更大,高达2.2%。 另外,代表市场信心的二手房价格跌势更为猛烈,月跌0.66%,是过去13个月以来的最快跌幅。 或许有人不理解,为什么房价大跌会重挫经济,这是因为在中国,大多数家庭的财富都压在房子上,房价跌得越狠,民众对未来的失望就越大。因为不安,消费、投资等,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潘西恩宏观经济谘询公司的高级中国经济学家林浩波(Kelvin Lam)指出,房地产行业仍处于低迷之中,库存距离能够重新平衡供需的合理水平,还需要一年半。 这句话的意思是,房子的库存量太多了,而买的人又太少了,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其价格难以稳定。 经济学人智库(EIU)资深经济学家许天辰警告,“二手房价格的环比跌幅正逼近一个关键门槛”,“如果这种跌势延续下去,参照2024年快速政策反应的模式,政府出手干预的可能性将大幅提高。” 不过,从以往的情况来看,虽然当局不断发布措施来刺激房市,但效果不佳。直到目前,房价仍在持续下跌。 花旗集团(Citigroup)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余向荣 指出,由于家庭收入停滞以及城镇化增速放缓,当局发布的措施效果已大幅下降。他说,“房地产政策效果正在减弱,房市尚未触底。我们不认为房地产行业会在一年内恢复稳定。” 我们再来看看刚刚结束的“双11”活动。 大陆的“双11”又被称为购物节,以前,这段时间是商家与消费者的狂欢日。但在今年,这一节日却凉了。 据CNBC报导,今年中国主要电商平台上的“双11”促销活动从10月就已经开始了,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虽然商家推出很大的折扣,推动一定的销售量,但整体消费情绪依然低迷。与往年相比,今年消费者的反应明显冷淡。 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的零售额只增长了2.9%,是近一年来最弱,而且已连续五个月放缓。 这一现象显示,在房市下行与收入前景不明的情况下,消费者趋于谨慎。 由于商品卖不出去,工厂的产能也在放缓。 根据中共统计局的最新数据,10月份,工业产出同比增长4.9%,远低于市场预期的5.5%。 1月至10月,固定资产投资,也就是基础设施等长期投资,同比下滑1.7%,为统计以来,同期的最大跌幅。CNBC引述高盛分析说,10月单月投资跌幅达到11.4%,是自2020年疫情初期以来的最弱表现。 保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总裁张智威(Zhiwei Zhang)表示:“固定资产投资的下降速度相当快。”这反映出,房地产行业投资疲弱,以及基础设施投资不景气。 荷兰国际集团(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宋林(Lynn Song)表示:“鉴于当局强调了内需的重要性,下半年经济 动能减弱仍然令人失望。” 经济学家警告,中国经济正面临多重下行压力,而不只是短期需求等问题。 汇丰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弗雷德‧诺伊曼认为:“中国经济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出口带来的增长动能难以延续,即便美国关税低于预期。如果没有更大力度的刺激,要扭转投资与消费的放缓,将十分困难。” 不为赚钱为自救 大陆多地国企集体卖房在大陆房地产大幅下跌之际,地方国资开始扎堆卖房。有分析认为,这一现象暴露出地方国资正在面临困境,资金十分紧张。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看来详细报导: 近段时间,大陆多地国资 密集挂牌出售房产。比如,四川西昌市房地产事务中心 近日委托四川公信拍卖公司,在网上公开拍卖144套“经济适用房”。官方信息显示,这批房源“价格适中、且略低于市场”,可线下看房,并支持“银行75%按揭贷款”。 日前,福建福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公告,长乐区领航土地房屋开发有限公司将于11月21日公开拍卖51套商品房,房源价格在44.7万到153.6万元不等,平均单价为每平方米1万1041元。 更早之前,福州市土地发展中心就曾发布公告,拟转让其持有的302套住宅。这些房产全部是空置房源,已办理产权证,平均单价约每平方米两万多。 北京产权交易所发布的资讯显示,隶属于西城区国资委的天恒集团在近期挂牌111套房产,分布在西城、海淀、朝阳、房山等地区,转让底价从106万元至1397万元不等,总底价超过3.3亿元人民币。 除此之外,广州、烟台、淄博等地也出现国资平台大规模挂牌出售房产、商铺与车位的情况,涉及广州机场建设投资集团、广州地铁集团等多家地方国企。 很多人好奇,地方国资为什么要扎堆“卖房”? 对此,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分析,部分经济适用房或销售型保障房在分配进度上较慢,导致国有开发企业资金长期被占用。为缓解资金压力,地方国资倾向于通过公开拍卖来回收现金流。他称,在当前市场下行的大环境下,地方国资长期持有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收益过低,而管理成本较高,进一步推动它们加快处置手上的资产。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地方国资集中“卖房”主要是为了缓解流动性压力。房地产市场下行、地方财政紧张 与城投平台“化债”任务叠加,使其短期偿债压力猛增。他说,出售存量房产,可以迅速让资金回流,用于兑付到期债务或保障基建、民生项目等支出。 学术杂志《北风窗》的一篇文章指出,目前最猛的卖家不是开发商,而是地方国企与城投公司。他们卖的不是自建楼盘,而是自己持有的房子。这些人清仓式出货不是为了赚差价,而是为了自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