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龙村倪
阿拉伯科学是中国科学的表兄弟
宋太祖赵匡胤建极当朝(960~975),即召修历,建隆二年 (961)召西域「鲁穆」人马依泽入修天文,越二年成书,诏授「司天监监正」,袭「侯爵」。元世祖忽必烈(1280~1 294在位)在登大位以前即召回回天文学家为「蒙古汗国」服务,阿拉伯大天文学家札马鲁丁应召来华。回回天文学家带着「地」为球形的观念,应用几何和球面三角等数学知识和技能,来求解天体的运动,不仅立足于中华大地,而且也进入了中国「司天」机构的核心。 到了明太祖洪武年间(1368~1398),十分重视阿拉伯人的天文和医学,曾言:「西域推测天象最精,其五星纬度又中国所无。」一时回回天文学家挟其所学联袂赴京(南京) 。洪武元年(1368)先设置回回司天监;洪武十八年(1385) 再完成《回回历法》,大约同一期间亦完成《回回药方》之中译。 回回天文学传入中国分「官方正学」与「民间历术」两个渠道发展。前者就是宋、元、明、清的司天监、回回司天监、回回钦天监、回回历科;后者则为穆斯林编伊斯兰教历,侧重应用,确定封斋、开斋等重要宗教日期,是为伊斯兰教徒生活的准绳。 波斯医学继承古希腊医学的「地、火、水、风」四元素说。这种理论认为,因热毒而使人患病,病人的血液会变质,有病之躯就产生黑浊血,如欲病除,则当将这种浊血排出体外。阿拉伯医学也传承了此一理论,而有「放血疗法」。这种医术在唐代已传入中国。另在骨伤科手术方面,波斯人用酒类消毒(常用甘菊花油同葡萄酒相和涂用),唐代时中国也吸收了这种医理,用药酒辅助治疗。而「大食国」(波斯,今伊朗)的药用蒸馏器则在宋时传入中国。 中国明代李时珍(1518~1593)的旷世巨著《本草纲目》共收药物1892种,其中很多即来自波斯「本草」和阿拉伯「本草」,例如:甘露蜜、密陀僧(氧化铅Pbo)、珊瑚、炉甘石、茉莉、蒟酱、番红花、没香、乳香、没药、安息香、芦荟、乌木、碗糖霜等等,大大丰富了中医本草学的内容。《回回药方》是一部大书,是元、明之际翻译「西域」医典而成,现藏明代抄本残卷,可说明其源头来自伊斯兰医学。永乐年间完成的医书《普济方》,其中也有一些源自伊斯兰医学体系的「方子」。 各民族的科技发展,各有其源头,各有其历史,都是经过融汇、学习,才能拥有丰富多彩的成就。郑和航海不仅使用了阿拉伯的「过洋牵星」术,有熟稔阿拉伯海域的「番火长」,应该也使用了阿拉伯天文图和海图。郑和带去了「铸铁」、「麝香」、「莲子」,而也带回了「燕窝」、「龙涎香」和「没药」,这种科技文化的交流,是平等的、互惠的、自由交换的,其意义远远超过了「金钱」、「赏赐」、「朝贡」和「政治目的」,是文化交流中最可贵的「兄弟情谊」,让中国和伊斯兰子孙,世世代代都永不忘怀!「回回」对中国科技方面的贡献,填补了我国领域中的许多空白,阿拉伯人更成为重要的中国科技中介者,把中国的科技文明传向世界,也把世界的文明领进中国! 海洋决定未来 距今3000年前,「华夏」这个由多民族融汇集合而成的「团体」,已在中国的黄河流域中游出现,然后越滚越大,持续成长,在扩大到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后,有更多不同民族参加了这个核心「组织」,而被别的「民族」称为「汉族」。汉族不断吸收其它民族的成分而日益壮大,兼容并蓄,度过了数千年的生存考验、历史淬炼和民族自觉,而形成了「中华民族」。儒家重「仁义」之学,强调「教化」,这种「文化」中心主义,一直在中国的历史长流中扮演重要角色。对内他能融合各族,强化民族认同感;对外则能展现影响力,在亚洲形成一定的「意见」力量。中国人因灾变频频,故绝不敢低估「域外」人。为求自存,更不敢轻忽来自「域外」的知识,这从中国历代「求法译经」、重视「回医回历」、振兴「印度佛教」、广授「西学」,直到近代仍努力追求「声光化电」、「船坚炮利」,不论是自发的向往或是被逼的「应战」,这种民族学习精神都有其「珍贵」的奋发向上因子。 郑和七下西洋之后,中国不仅海军的力量日趋衰败,连海上贸易的掌握权,也拱手让与欧洲的白人。而欧洲则正好相反,勇于扩张,全球殖民,不仅全面进入亚洲,而且直进中国,攻入中国心脏。国势衰危,说「亡国灭种」近在眼前,也不为过。 欧洲在文艺复兴以后,以「航海」带动工商企业和科技的发展,形成一枝独秀。而基督教强大的宣教力量,也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世上活力最充沛的宗教,一心要前进全球的信念,迄今未减。 太平洋是中国传统海洋活动的重心;印度洋是中国与西方文明交汇的通衢;大西洋则是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化洗礼的泉源,特别是近代民主思潮、现代科技教育和民权、法治、自由等引导中国踏上了新世界的舞台。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世界秩序,乃是由以美国为中心的基督教文明所主宰。 西方历史学家看中国人的悲剧就是「卖猪仔」。中国人要从中醒悟,勇敢的接纳新世界、创造新文化、建树新文明。 二十一世纪民族的兴盛衰亡,是由它向海洋拓展的能力来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