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NT size=3>殷国安<BR><BR>《瞭望新闻周刊》第24期刊登记者专稿说,近年来一些重大群体事件看似突然爆发,但实际上都经过了“民意—民怨—民怒”的过程,并非不可逆转和无法先期控制。然而,在事件萌芽和聚集的初期,一些基层部门对社会矛盾却普遍表现出“体制性迟钝”。而“体制性迟钝”实际就是对“社情民意”的忽视。(6月18日《报刊文摘》)<BR><BR>细分起来,“体制性迟钝”也有两种:一种情况是,民意本来就是正确的,政府的某些做法不仅违背民意,也完全违背了法律、政策,同时又对民意采取漠视、对立的态度,终于酿成群体事件;一种情况是,民意有不合理的成分,但政府的意见未能与民意沟通,或单纯采取压制的办法,引起群众反感。但是,我们研究一下这些群体事件就会发现,一些干部对民意表现出“体制性迟钝”,而当“民怒”爆发后又往往会抛出“杀手锏”,即所谓“追查幕后”的战术。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举6月17日的一条新闻作例子。得知太阳宫乡十字口村的党总支书记王志成要被调离,几十名村民纷纷聚到一起,有些村民还拿出粉红色的A4打印纸,上面写着“还我好书记”。村民们拿着请愿书首先到太阳宫乡政府,随后停留在村委会门口。村民的情绪比较激动,一度造成太阳宫公园附近的交通拥堵,警方进行了临时交通管制。这件事的结果是:相关部门怀疑有人从中挑唆,公安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此事,一旦证实村民们所为是受人唆使,将给挑唆者严厉处分。<BR><BR>乡里要把党总支书记王志成调走,村民不同意,一方面,村民认为王书记真替村民们办了实事,发展了经济,提高了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村民认为乡里调走王书记,是因为他代表村民利益,追问乡里占用村里的房子出租等问题,引起乡干部的不满。而乡里则说是正常调动。那么,如果村民所说确实,乡里显然理亏;如果确属正常调动,也应尊重民意,加强事前的沟通。此前就发生过因王志成要调离,十字口村村委会各部门负责人集体辞职的情况,这次为什么还这么“迟钝”?这就是漠视民意。<BR><BR>但是,“杀手锏”使出来了:公安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此事,一旦证实村民们是受人唆使,将给挑唆者严厉处分。而一旦真拘留一两个带头的村民,事情就可能向着乡政府“预料”的方向发展。第一,整个事件的性质就变成了“少数坏人在幕后挑动不明真相的群众”,从而再没人敢出来说话了;第二,乡政府无偿占用村里的房屋、土地的问题也就可能不了了之;第三,无论调动王志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都不会遭遇阻力了。<BR><BR>这确实可以杀一儆百,但我却认为凭这个保不了“天下太平”。<BR><BR>每当群体性事件发生,总是想抓几个带头“闹事”的,这是一些人驾轻就熟的处理问题的套路。文革中,每当“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引起人们的反对,通行的办法,就是追查幕后“黑手”,查出来公开批斗,于是再说群众是上了一小撮“阶级敌人”的当,终于没人敢于非议了。这类权术到今天还有人在用,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BR><BR>群体性事件中有过激行为,影响社会公共利益,应当依法处置。但是,第一,不能因为几个人行为过激而否定全体参与者的合理诉求;第二,不能因为群众行为过激而忽视追究官员的责任。群众的合理要求应该得到满足,政府的错误应该进行纠正。例如,太阳宫乡无偿占用村里的房屋、土地的问题应该纠正,王志成的调动应该向村民说清楚。<BR><BR>在强调把“人民满意”作为工作根本出发点的今天,应建立健全尊重民意的体制与制度,不断拓宽民意表达的渠道。</FON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