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13|回复: 0

粤剧绝唱 凄美悲壮的经典戏宝《帝女花》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05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149
发表于 2007-2-11 06: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水横舟

  ● 著名粤剧作家唐涤生的经典作品《帝女花》是历史悲剧,也是当代中国粤剧界面临政权更替,文革浩劫,国破家亡的现实悲情的写照。

  已成为战后香港人集体回忆的粤剧戏宝《帝女花》,最近由任、白爱徒龙剑笙、梅雪诗再度重新包装演出,依然大收旺场,好评如潮,可见感人的作品历久常青,经得起时代考验。

  唐涤生《帝女花》的中国悲情

  此剧的内容并非一般的才子佳人桥段,而是把爱情昇华至家国情怀。故事讲述明朝末年,崇祯皇帝为长女长平公主招了周世显为驸马,册封之日适逢李自成率兵攻入紫禁城,崇祯为了保存贞节,将皇室列女赐死,唯长平只受重伤。未几,满清入主中国,在庵堂避世的长平重遇世显,清帝此时施展怀柔手段,招安长平和世显回宫,以收买人心。二人假装顺从,谒见清帝时要求先安葬先王崇祯,及释放被囚的先朝太子,才肯在宫中举行婚礼,清帝当时见他们已置身宫廷,插翼难飞,竟突然推翻承诺,二人于是在宫殿上唱和哭啼,呼吁文武百官莫恋新朝弃旧朝,清帝为免影响大业,遂答允所求。但长平与世显不慕新朝富贵,在花烛之夜一起服毒自杀,殉情殉国。

  自清以来,长平公主的遭遇在民间都有不同版本,但只有剧作家唐涤生先生笔下的《帝女花》才有如斯凄美悲壮的结局。剧中的公主驸马有勇有谋,有情有义,即使死也要有所作为,也要保存尊严。于一九五七年面世的《帝女花》,一直让人感到充满政治寓意,映照出唐涤生创作此剧时所面对的中国悲情,那一年,中共大搞反右运动,几十万知识分子受到冲击,深情聪慧的唐涤生,岂会无动于衷。而他和任白仙凤鸣剧团事业冒升的五十年代,正是国民党败走台湾,共产中国展开招安攻势的时期,有人南下香港避乱求存,亦有人仰慕新中国的诞生北上投怀送抱,单是唐涤生所处的粤剧界,北上的著名伶人就有马师曾、红线女、罗品超、罗家宝、文觉非、卢启光,以及《帝女花》首演时的女主角白雪仙的父亲白驹荣。

  粤剧名伶在共产政权的恶运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已有「小生王」之称的白驹荣,嗓音清越明亮,行腔婉转圆润,吞吐跌宕自然流畅,尾音拖腔,一气呵成,回肠悦耳,经过不断的磨炼,他发展了「二黄」的腔调和板式,使唱腔更富特色,自成流派,四十年代初因患上眼病,终至失明,被迫离开舞台,生活艰苦。中共建国后,他成为被招揽的对象,五三年起担任广州粤剧工作团团长,两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粤剧界首位公开宣布入党的艺人,自此他便与女儿白雪仙各在人生舞台上经历不一样的际遇。

  北上伶人在五十年代与共产政权渡过一段蜜月期后,恶运逐渐迫近。六十年代初,古装戏已经基本停演,观众只能看到《山乡风云》这类革命戏,艺人也要频频下乡参与劳动。文化大革命骤至,全国陷于大乱局,粤剧界也不能幸免于难。「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统统被打倒,传统文化艺术一概定为「封、资、修」货色,名伶老倌被剃阴阳头批斗,挂牌游街,广东粤剧院瘫痪,大批粤剧演员都下放到英德茶场劳动改造。

  入了党的白驹荣虽然历任广东省剧协主席、戏改会副主任、广东粤剧院艺术总指导、广东粤剧学校校长等要职,年纪老迈兼双目失明,但依然受到暴力对待,令他一度企图自杀,其后他在四人帮下台前两年病故,终年八十二岁。

  当时自杀获救的,还有著名武生靓少佳,他是红线女的舅父,因为演过《十奏严嵩》,被指是跟《海瑞罢官》「南北呼应」,他不但在剧院被批斗,到了英德茶场干校仍受尽折磨与凌辱,文革后他性情大变,并丧失了嗓子与表演能力,于一九八二年病逝。

  另一位以演武松闻名的武生卢启光,在文革爆发前已对中共诸多不满,多次偷渡来香港都不成功,结果他以「组织偷渡集团、反对现代戏」入罪,判刑二十年,被押往青海,几经周折,十四年后才获得平反,一九七九年重返广州生活,但已是家破人亡,本来跟他在剧团工作的妻子和长子已先后辞世,当年好友北派名师王玉奎也离开人间。

  著名正印花旦谭玉真,在文革中原非首当其冲,没有被捉出来批斗,但当红卫兵喝问:谁是团长?谭玉真竟挺身而出,一力承担,顶撞红卫兵小将,结果遭到残酷斗争,她不堪凌辱,于六九年在干校上吊自杀身亡,终年五十岁。

  文革导致粤剧断层香港仅存余脉

  而最为人熟悉亦最富争议的名伶红线女,在文革初期被称为黑线女,同样遭到批斗劳改,但不少人指她懂得紧跟政治风向,很快便投靠江青,依从她的指示牵头大搞样板戏,而且七十年代初重返剧团时态度嚣张,不可一世,引起很多粤剧同行非议,在四人帮下台后,当时被民众谑称为江青契女的红线女遭隔离审查,几年后才获准复出。但广东粤剧经此浩劫,人才风流云散,资深老倌死的死,残的残,在红旗下裁培的的新一代粤剧接班人如林小群、白超鸿、郑培英、白雪仙妹妹白雪红等,为怕再度遭殃,亦陆续移民香港或外国。红线女长女红虹也在一九八四年趁来香港演出时脱团外逃,经新加坡往台湾寻找新生,她近年专注从事福音传道工作,在讲道时亦经常提及在大陆时的辛酸遭遇。

  前几年在香港举行的一个有关粤剧前景的座谈会,一些圈中人便慨叹文革浩劫导致广东粤剧的承传严重断层。那时期广东粤剧学校根本无粤剧可学,教戏剧的老师全是外行,学身段由体育老师教队列操、教翻筋斗,学生练声则由美声歌唱家传授西洋唱腔,把粤剧弄得非驴非马。而文革对香港粤剧界亦带来不少冲击,因为文革在香港引发的六七年暴动,令社会动盪不安,很多剧团都停止演出,一路下来,转业的转业,退休的退休,因而流失了大批骨干人才。

  该庆幸大陆南方尚有香港这片弹丸之地,还有唐涤生和大批粤剧艺人当年决定留港发展,令粤剧这门传统艺术得以保留下来,让后世欣赏到姹紫嫣红开遍的精彩演出。唐涤生完成《帝女花》后两年便逝世,外人无法得知他当年创作此剧时的心路历程,他也没有看到广东粤剧备受摧残的悲凉光景,唐涤生在离世前几年的努力,仿如亲身演绎了《帝女花》的精神:即使临死也要有所作为,他的遗作如《紫钗记》、《再世红梅记》、《西楼错梦》、《蝶影红梅记》等,均是剧坛的经典戏宝,《帝女花》压轴戏《香夭》及主题曲「落花满天蔽月光 ...... 」更成为半世纪以来最深入香港民心的凄美绝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 06:5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