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10|回复: 0

杨小刚:中国官员为何这么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 13: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政府官员也是“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尽可能地多控制资源,是他们的本能反应。你让他们内部进行行政成本摸查和改革,谁愿意挥刀自宫?

杨小刚(博客) (媒体人士)
要问中国制造在全球为何这么具有竞争力,大家都知道,因为我们人多,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有数据表明,中国的工资收入占整个GDP的比例只有12%左右,而美国高达42%。
按说,有着丰富廉价劳动力的国家,其官员成本也不会高到哪里去。但有数据显示,中国官员的昂贵程度,不是全球最贵,也可排在前几位。这里所指的官员贵,不是说他们的账面薪水高,而是说中国公民所供养的官员比例以及官员的支出成本远远高于大多数国家。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5~2006年,国家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由996.54亿元增加到7571.05亿元,12年间增长了6.60倍;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71%,1995年为14.60%,到2006年上升到18.73%。
据全国人大代表叶青介绍,拿上述2006年预算内的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18.73%这一比例比较,远远高出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以及美国的9.9%。我国的行政成本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5%。
一个领着廉价薪水国家的公民,却供养着一个膨大、低效而昂贵的公务员队伍。由此带来的恶果是,我们的经济是增长了,可是公众却无法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或者享受的收益很少。最新的测算数据是,在大陆GDP总量中,政府财政税收占30%左右,可是大量农民和农民工仍然被排斥在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而在台湾的GDP总量中,财政税收仅占12%,却建立了覆盖全体公民的教育、医疗、失业、养老等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
对此现象,早就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学者把中国高昂的行政成本,概括为“三公”问题,即公款出国、公款招待、公务用车,并计算出,这三者的费用分别是3000亿。
近日有媒体报道,公众的讨论以及每年两会期间委员和代表的相关提案议案,引起了国务院的关注,财政部要求摸底全国行政成本规模,并改革和细化预算支出科目,给大家一个说法。
对于一个沉积已久的顽疾,如果政府真有决心和勇气去治疗,公众当然欢迎。但从财政部门表态所透露的信息来看,治愈沉疴的道路还非常遥远,而且也不敢抱太大的希望。
首先,我们批评行政成本高昂,要改正这一现象,前提是我们应该知道目前的行政支出费用到底是多少?它高多少?高在哪里?为何这么高?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性的工作。
可是,目前财政部连这个都不知道,还需要先来一次摸底。有财政部的官员说,由于是报表统计上来的,“心里也没有底”。也就是说,多年以来,准确的政府行政支出数据,都是一笔糊涂账。由于预算外收入不透明,不公开,财政收入多少钱,使用多少钱,不要说老百姓不知道,连财政部门自身都不清楚。
在这个连基本数据都不掌握的严峻现实目前,我们要问的是,如果这次摸底得出的结论是:目前行政成本并不高,属于正常范围。那接下来,还有改革的必要吗?
这不是一个多余的担心,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政府官员也是“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尽可能地多控制资源,是它们的本能反应。你让它自己内部进行摸查和改革,谁愿意挥刀自宫?
2008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其中规定,凡属不违背保密规定的政府决策活动、工作结果等政府信息,而又涉及公民、法人等切身利益的,一律要实行公开。公款消费应该属于公开的政府信息,可是,又有哪些地方将政府相关行政成本及其信息公开呢?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要求之一,但是,改到现在,也没见实质性的动作,行政成本反倒有不断增长之势。
有人提出,要在政府中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招待费规定三菜一汤之类;要在行政机构中裁撤大量冗余闲杂人员,撤销事业单位编制;要引进绩效管理机制;要实行信息公开、透明化等等,我认为,这都是治标不治本之策,都是建立在靠政府自觉和自我推动的基础之上。前述事实说明,这是一条非常艰难的道路,而且效果非常不明显。


如果真想下决心解决行政成本过高,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关键看政府是否真心朝这个方向努力。信息公开透明只是前提,更重要的是,借助外力,对目前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设立一个制衡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开,让人大真正发挥编预算、搞监督的作用。并根据国际通行惯例,对行政成本与GDP的比例实行法定原则,超过这个比例,就属于违法。
凡事不成,只是因为不当真;凡事就怕当真,如果我们真的按规办事,依法办事,解决的恐怕就不只是行政成本高昂的问题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1 23:3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