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淡水暖
歌儿唱得好:
……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 中国 啊 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 中国 啊 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这首歌是名噪一时的“著名歌唱家”董文华的成名曲《春天的故事》的歌词的一部分,讲的就是前几天媒体上轰轰烈烈地庆祝它30岁生日的深圳。在热烈的颂歌中,太多的解读和冀望被表达出来。
其中,最幽默的是《南方周末》喊了一嗓子:“请深圳为全国再杀出一条路来”(南方周末评论员 戴志勇),之所以说南方周末的这位评论员的喊声比较“幽默”,是这句口号式的标题,与深圳的发展历程南辕北辙,是一种坐在高厦伟楼中吟哦出来的西班牙小夜曲。
歌词可以这样唱:“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但现实毕竟不是神话,也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实实在在的投入和努力。
原先一提起深圳,就有一个说辞:深圳没有要国家一分钱,国家只给了政策…云云。
但现实中,你没有真金白银砸下去,“座座城”和“座座金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许有人说:中央给了政策,钱是“外资”带来的。
但草民一直认为,不管什么“资”,只要是来赚钱的,就不是散财童子,没有钱赚,没有比别处更多的钱赚,“资”们是不会来的,凭什么来呀?这不是违背经济学原理吗,不是不尊重市场经济原则么?
倒是一些在深圳得了好处的人还是说了实话,比如,“香港‘钟表大王’李秀恒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谈起深圳特区30年的发展,赞叹不已。”(新华社 “钟表大王”李秀恒:和深圳特区一起发展壮大),在李秀恒的“赞叹”中,有一段话:
“在李秀恒看来,深圳之所以成功,得益于举全国之力带动深圳的发展。他认为,只靠深圳自身去带动深圳的发展是徒劳的,正是由于全国的贸易,所有省份公司的产品、技术、资源,都拿到深圳,因而带动了深圳经济的崛起。”
这位港商是说了大实话,事情的逻辑应该倒过来梳理,不是一个小渔村为全国“杀开一条血路”,而是全国为深圳铺就了一条捷径。当时,几乎所有的国家工业部门都在深圳开设办事机构,大办各种企业,比如华强路一带的原电子工业部、国防科工委等部委所属的大型国有企业的深圳分支部门,造就了今日的电子一条街。几乎所有的省份、直辖市乃至于二三线城市,都在深圳开办了办事机构,举办经济实体,比如著名的湖北大厦、上海宾馆。
这些内地企业、内地政府带到深圳的,是项目,是资金,甚至还有人才,而且这种人财物的聚集速度,恐怕只有在“不计成本”的举国体制之下,才能够实现。当然,中央财政可能没有拿钱或者说没有拿多少钱,但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部门、地方的钱,也是国家的钱,全民的钱。
据《都市快报》报道,上海世博会有个深圳案例馆,其外壁装饰是由一批深圳商业艺术品画工创作的,深圳案例馆总策展人孟岩说“深圳是20世纪中国‘举全国之力培育的试管婴儿’,30年的旅程无时无刻不在跌宕起伏中度过,批评、争议与攻击伴随左右。”
这位世博深圳案例馆的总策划人承认“深圳是20世纪中国‘举全国之力培育的试管婴儿’”,比起说“不要国家一分钱”来,显得更加实在一些,简单地说,如果你连一块可以建厂房的平地都没有,连一条能够把产品运出原料运进的马路都没有,谁来投资办厂?三通一平就是钱。
“举全国之力培育的试管婴儿”毫无疑问也是举全国之力呵护长大的,相对于已经有几百年、上百年的中老城市来,顶多是一婴儿而已,一个婴儿要为成年人“杀开血路”,岂不有违常理?
前两年,有位网友在人民网哭诉“深圳,你被谁抛弃”,一时间掀起轩然大波,主流媒体也跟着热议不已,一个被称为“杀开一条血路”的“开路先锋”,居然沦落到哭问“被谁抛弃”,岂不贻笑大方。
草民以为,要说所谓深圳“神话”,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举国体制,为深圳的孕育和出生乃至于长大,提供了“试管婴儿”般的待遇,全国的人财物力砸在一个小渔村,不是奇迹胜似奇迹。
所以,不管深圳目前是什么经济制度,还是应该感谢社会主义制度带来的奇迹,就像“试管婴儿”这个医学奇迹的出现一样。没有社会主义举国体制就没有深圳,这才是正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