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66|回复: 0

纽约时报 从文革走来的中国“不寻常一代”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26

回帖

807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075
发表于 2008-1-15 23: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1-14 21:30 发表
 1977年秋,中国经过10年文革动乱逐渐恢复平静。同数百万来自城市的其他年轻人一样,安平在插队的地方劳动,向农民学习。

  这位将军的女儿离开了北京,在一个公社养猪养鸡、种庄稼,住在没有暖气的宿舍,吃不饱肚子。她在那里已经呆了两年。

  1977年10月底,村里宣布了中国要举行中止高考10多年以来的首次全国大学入学考试的消息,考虑到年轻人失去了十几年的机会,允许13岁到37岁的人参加考试。

  对于安平和整整一代下乡插队的知青来说,这是第一个逃脱像是无期徒刑的单调艰苦生活的机会。1977年冬天,570万人参加了考试,被禁锢压抑的聪明才智和雄心壮志释放出来。这次考试可能是中国现代史上竞争最激烈的一次入学考试。

  被录取者占参加考试人数的4.7%,即27.3万人,人们普遍认为这些被称为77级的学生是他们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人。相比之下,随着教育机会的大大增加,2007年900万考生的录取率超过58%。

  如今,才智与刚毅结合的强大力量使这个精英群体中的许多人跻身政界、教育界、文艺界和商界的最高层。从77级的人中脱颖而出的文艺人才包括作家陈村以及导演张艺谋等。

  《中国劳工通讯》的研究部主任罗斌说:“他们是一群才华横溢的人,是10年来第一批凭自己的才能进入大学的学生,他们不断取得成功。”

  但在1977年,多数人只有很短的几周来准备这场会改变他们生活的考试。对那些离开学校已经多年的人来说,时间尤其紧迫。在全国各地,学生到处寻找教科书,寻求以前的老师的帮助,极力回忆记不太清的公式。

  安平当时就是夸大了背部受伤的严重程度,请了一个月的病假来学习。她说:“我必须成功。”她现在在纽约工作,是“美国华裔百人会”的公关部主任。

  当时有机会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在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法语的范昊益(音)说:“可以毫不谦虚地说,这是不寻常的一代,我们有学习的激情。”

  许多入学者说,他们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决心充分利用这个机会。现年50岁的南京审计学院教授韩锡明(音)说:“我们不仅有天赋,我们还真的非常努力。”

  尽管如此,并非所有的人都抓住了这次高考的机会。

  此前数年只有高干子女或者出身好的人才能得到优待和机会,因此许多人怀疑考试的公正;另一些人则不愿放弃尽管很低的工作保障。

  1978年的学年开始时,进入全国大学的新生非常成熟。韩锡明说,在南京师范大学的同学有的年纪是她的两倍。她说:“我有一个同学是4个孩子的父亲。”

  许多人开始学习时,充满了理想以及为自己和国家开创崭新未来的热情。

  韩说:“这是一个充满理想和对未来的希望的时代。”

  30年以后,许多人对发展的方向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一些人承认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但对政冶改革的速良表示失望;另一些人则抱怨迅速的物质进步造成贪婪。

  曾经在农村插队的李希跃(音译)说:“过去我们想都不敢想的许多事情现在成为现实,但看到那么多腐败,令人痛心。”(原题:1977年的高考打开了逃离农村进入中国精英阶层的道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4 07:5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