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38|回复: 0

黄老学派的形成(图)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56860
发表于 2009-5-10 07: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老学派的形成(图)   

作者: 新三才网讯     

2009-05-09  
  


  



【新三才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华民族是炎黄的子孙,有关文明史的记载大都始于黄帝。《内经》就是以黄帝与歧伯、雷公等讨论养生(包括医学)为题的著作。如《内经》开头部分《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就是讲养生的︰「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馀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认,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将人失之耶?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昔时的黄帝,生来异常聪明,很小的时候就善于言谈,幼年时对周围事物领会得很快,长大之后,既敦厚又勤勉,及至成年的时候,登上了天子之位。他向歧伯问道︰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衰老,而今天的人,年过半百动作就显得衰老,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今天的人们失于养生所造成的呢?歧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方法,使之达到养生的正确方法︰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感情纵慾而使阴精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这一节通过黄帝与歧伯之间的讨论,将「上古之人」与「今时之人」对养生的不同态度和不同后果加以对比,强调了养生的意义和养生的重要性,告诫人们欲得到健康的身体并益寿延年,必须善养其生,保持生活的正常规律,养精俱神以全真,否则必至早衰。


  

黄帝之后,对养生学说有重大影响的,便是老子了。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原为东周王朝掌管图书的守藏史,后见到周王朝衰败,便辞官隐居。著有《道德经》五千多字。老子的宇宙观和辩证思想,形成了后世养生家的部分指导思想,他强调天地之「道」的客观规律,指出人一定要适应这个规律才能长存。他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道之可以讲说的,就不是永远存在的道,如儒家所谓「道」便是,而我所谓的「道」(宇宙本体),是不可以讲说的,是永远存在的「常道」,名之可以根据实物的内容而予以名的,就不是永远存在的名,如儒家所谓的「仁义」之名便是,我所谓道这个名,是不可以以根据实物内容而予以名的,是永远存在的「常名」。道无形体,产生了天地,是天地的原始,所以我用「无」字做为天地原始的名称。天地有形体,产生了万物,是万物的母体,所以我用「有」字做为万物母体的名称。道是永远无形体的「常无」。所以我要用这个「常无」,来观察天地原始的微妙,就知道天地的来源了。天地是永远有形体的「常有」,我要用这个「常有」,来观察万物母体的边涯,就知道万物的来源了。常无与常有,两者同出于道,而名称不同,同叫做玄妙,玄而又玄妙,就是万物中一切玄妙之理所从出的门户。要之,万物的玄妙出于天地,天地的玄妙出于道。


  

这一章是老子的宇宙论。老子指出︰他所谓的道(宇宙本体),不可以讲说,而是永远存在的「常道」。不可以命名,而称它为道,则是永远存在的「常名」。道永远无形体,是谓「常无」。道产生了天地,也就解答了天地的来源问题。天地永远有形体,是谓「常有」,天地产生了万物,这就解答了万物的来源问题。

  

老子的宇宙观强调了解答「道」这个客观规律。他指出产生万物的天地是有形体的,而「常道」,是天地运行的客观规律,他指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即要人们去适应外在的规律。比如「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是说︰有道之地应该自问,坚守灵魂、抱持大道这二者,我能不离开吗?集中精气,行为柔弱,此两点上能够像婴儿一样吗?洗刷内心的玄妙的镜子,能够使它没有一点尘垢吗?爱民治国,能够无所作为吗?目耳口鼻这几个自然门户,开合动作,或养生,或处事,能够退让不争,做个雌性吗?本来是明白四达,所知很多,能够虚心地自以为无知吗?具有以上几点品格的道家圣人,能够生万物活动,而圣人不去掌握,万物长了,而圣人不做主宰,这叫做玄妙的德行。


  

老子在这里提出有道之士就应有六种品格︰(一)保持自己的灵魂与大道;(二)保持婴儿的精纯与柔弱;(三)清除内心中自私多慾的尘垢;(四)执行无为政策;(五)养生处事要退让而不争;(六)多知而自以为无知,这就构成了后世道教养主修道的几条︰(一)静守无为;(二)炼精化气;(三)戒除七情六慾;(四)弃世离俗;(五)精处养生;(六)潜心悟道。


  

继老子之后的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他的理论和黄帝、、老子共同构成了黄老学派,形成了早期养生学的理论基础。


  

庄子名周,战国时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同时又是养生家。《庄子》一书,内容丰富,诡奇绚丽,哲理深奥,是庄周及其后学所作。


  

庄子所处的时代是战国中期,大约和孟子同时而略后于孟子,时值历史的大动乱、大转折的时代,也正值百家争鸣、处士横议的局面,庄子的哲学思想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环境中孕育产生出来的。


  

庄子继承了老子「无为而治」的主张,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他的思辩诡绝离奇,他的比喻哲理玄妙,他的想像广阔深邃,他的语言优美飘逸,他的文章,无论从哲学、文学,还是养生学的角度来看,都是绝妙的佳作。


  

庄子较早地郑重提出《养生主》(意即养生的要领)。他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其意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是想用有限的生命去求无穷无尽的知识,就会劳形伤神,危险便由此产生。明知这样做危险,反面自信为聪明,仍要汲汲以求,那就太危险了。如果能忘记世俗的荣辱观念,就不会有心为善以求功名,也不有心为恶致遭刑辱。顺著自然的正道以为常法,这样就可以保全身躯,护全天性,奉养双亲,享尽天年了。


  

《养生主》这一段,是要人们不要拚命地去追求知识和名利,要做到劳逸结合,使身心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善养其生,尽享天年。这对于后世所谓「腐儒」教益很深。


  

庄子谈到了「养形」和「养神」,他在《刻意》篇中谈到吐纳导引,他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筹考者之所好也。」意思是说︰张著口呼吸,吐出污浊的气体,吸进新鲜的空气,像熊那样攀著树枝挂在那里,像鸟那样在飞翔时伸著脚,不过是为了长寿罢了,这些事情,是那些从事导引之术的人、颐养形体的人,像彭祖那样长寿的人所喜好的。


  

庄子认为这是养形之道,是不讚赏的,他主张的是「养神」,他说︰「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即是说︰纯粹而一尘不染,清静专一而不变化,淡泊而无所作为,按照自然的规律在行动,这是颐养精神的正道。他讚赏的是「惟神是守」,「与神为一」才是他所追求的「真人」。又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他说古代的真人,他睡觉时不做梦,醒来也不忧愁,无论吃什么都可以不一定追求甘美,他的呼吸是深沉的。真人的呼吸是从脚后跟开始。一般人的呼吸只是从喉咙开始(见《庄子.内篇.大宗师》)


  

庄子的学说,不仅影响了后世的养生学派,而且对道教的形成以及道家辟榖引行气追求长生不老有一定影响。如《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当时燕齐一带出现了神仙方士,所谓方士,就是追求不死仙方之士,他们自称能通神仙,可炼不死的丹药。庄子的寓言,无疑会影响这些方士及以后的道教。


  

庄子的养生思想,比老子更具体、更形象,假寓言,多比喻,系统地阐述了养形、养神、养亲、尽年、至人、真人等意义,是对后来的养生学有很大的影响的巨著。他和黄帝、老子共称黄老学派,后人也把他和老子称为老庄之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6 12: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