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22|回复: 1

为什么说现在的人“人心不‘古’”(图)

[复制链接]

2636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73816
发表于 2009-5-29 17: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说现在的人“人心不‘古’”(图)    



《诗经·简兮》有言:「硕人俣俣,宫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孔子说:「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易经·系辞上传》) 看来古人之所以对自己的言行这么慎重,不是没有原因的,原来关系这么重大。弟子子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弟子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篇第四)恐怕曾参说的不完全正确,可能说仁恕还可以,孔子之道的立足点是道德。

  

儒家文化实质的根本还是道和德,这一点其实从儒家经典的每一个侧面都可以反映出来。夫言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能不谨慎吗?能使随随便便的吗?据《史记·孔子世家》说,历史流传下来的古诗有三千馀篇,是孔子从其中选录了312首,而成了后来的儒家典籍之一的《诗》,所以孔子本人就有「诗三百」之说。只选录了三百馀篇,仅取其十分之一,可见其精简和谨慎。

  

古诗的来历也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汉志》云:「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礼记·王制》亦有「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诗》中的「风」,就是由各地方采集而来的。古代官府采诗,是为了了解各地老百姓的风俗和生活状况,从而为了纠正自身的不足和错误的。古人咏诗,也不是简简单单的抒胸臆,也不想今天的人在那里发洩个人情绪。古人的言行,都是符合道德的。再者说,按今天的标准来看那个时候的人,简直是出口即成颂发言便成诗的。言行都不离于道德的之外,当然是简洁美好而又内涵深刻了,因为有道德的深层内涵在里面。

  

《诗·邶[2]风·简兮》表面的意思描述了一种叫做「万舞」的大型宫廷舞蹈场面。这种舞蹈先是武舞,舞者手执兵器,后是文舞,舞者手执禽羽和乐器。《简兮》有言:「硕人俣[3]俣,宫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意思是一个魁梧的大力武士在领队舞蹈,手里拿马缰绳就像拿自己的帽子带一样。那么雄壮威武的战士,却这么爱惜马匹。对一匹马尚且如此,那他对人会是什么样就可想而知了。当时的人认为,只有符合了做君主和父母的道德标准,才可以说是称职的,也就是作为君主要尊敬臣子,作为父母要慈爱子女,只有这样,臣子才会发自内心地忠诚,子女才会发自内心地孝顺。因此,看到武者表演得这么生动,让自己也深受教诲,观看的君主就高兴得赏赐了舞者一爵酒。

  

这首诗是观看的老百姓作的。百姓不但看懂了舞蹈的场面,还看到了里面的道德内涵。这可以说明当时的人都是具有高尚道德的。读到「执辔如组。」孔子说:「审此言也,可以为天下。」可是子贡却只看到了这乱哄哄的场面。就说:「怎么这么乱糟糟的!」孔子就跟他说:「不是说乱哪,表面的场面好像乱,其实是井然有条的,是宣化道德的。」(谓其为之于此,而成文于彼也。)是啊,懂得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别人要像对待自己的尊敬和客气、宽容,这就是孔子的仁恕之道。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因此古人认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懂得了这样的道理,在孔子看来足够治理天下了。《易》里面有同样的道理「运于近,成文于远。」

  

在古代,文的一个意思是道德,比如:文治,以道德治理国家;文化,用道德化育百姓;周文王德文也是道德的意思。还有一个意思就是「经天纬地曰文」(《左传·昭公二十八年》),道德必然是能够经天纬地的了。孔子所慨歎的「斯文」应该就是斯道德也。

  

那么武在古代的意思是什么呢?根据甲骨文的象形来看,在古老的过去,武是从止从戈,可不是今天的用武力制止、用蛮力压制等简单的野蛮行为。在《易经·系辞下传》记载著这样的话:「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首先,他们根据乾坤的大道,也就是天地的准则,采取修己的方式,也就是遇到问题看自己的方式很好地治理了天下。其次,当时这些君主在一般情况下为什么用木头做的弓箭刀枪等,却不用金石之利呢?他们只是希望用这些木头的东西来对自己的老百姓宣示威严而已。睽就是「君子以异同。」(《易》)意思是大家彼此谁也不盯著谁,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自己看好自己,见戈之威而止,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就行了。

  

《诗》里面就有一首《兔罝[4]》是宣示这种武威的。里面有一句「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稀疏的兔子网,用木桩张在那里,就是说兔子除非自己往上撞,我们是不会去围剿你的。这种作风就像商汤王的「网开一面」其实是一样的。那么赳赳武夫呢,就像我们的兔子网一样,像坚强的盾和高厚的城墙一样,其威武雄壮是用来宣威的,是用来守卫的,完全不是像今天的流氓政权的军队,是用来镇压屠杀老百姓的。所以,这种武士才能成为国君的好夥伴,知心。「赳赳武夫,公侯好仇。」「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古之文仁恕也威严,古之武威严也仁恕。文武之道,莫不合于道德。可是,孔子为什么不直接宣化道德呢?干什么这么隐晦?我觉得,一是这是当时都不言自明的标准,二是古人的教化都是潜移默化的,都是劝善的,不是强迫的,有教无类,谁能悟到多少是多少,你天天吟诵,即使是再笨的人,也会不知不觉地不修道已在道中了。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嘛。

  

由此观之,我们知道,古代人的一切都是要求符合道德的。那么,古代的科技呢?还能例外吗?当然不了,因为古代的文化是一个整体。古人表面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几句诗,深看下去却可以看到这么多的内涵。那么我们今天以为简简单单的古代科技,难道会真的那么简单吗?古代文化的许多内涵,我们之所以以前看不到,是因为我们都不能够真正从古人的观念看,都脱离了道德的基准。而古代的科技,其实我们也是忽略了同样的基准。

  

注释:
[1] 辔:p□i。马缰绳。
[2] 邶:b□i。周朝诸侯国名,在近河南汤阴县东南一带。周武王封殷纣王之子武庚于此。
[3] 俣:yŭ。魁梧高大的样子。
[4] 罝:j□。捉兔子的网。

0

主题

6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優秀會員

积分
11423
发表于 2009-6-1 10: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0725_2b9243e3eccae2efd86cmEvJGyU2jYfy.gif

✿◕‿◕✿ 世界之門..真是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3 18:5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