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67|回复: 0

程翔: 《中國模式》令民智落後100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3 09: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程翔: 《中國模式》令民智落後100年?
《信報》20-9-2012


我們要感謝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編寫的《中國模式:國情教育教學手冊》(以下簡稱“手冊”),它從反面的角度為香港社會敲響了警鐘,提醒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香港“意識形態大陸化”的危險(這是筆者近年來不斷提請各界關注的問題),正是如此真實和來勢洶洶的。去年當政府公佈《德育及國民教育指引》時,筆者就隱然看到“洗腦”的影子並且撰文提出這種擔心,因為香港原本已經有《德育及公民教育》,從“公”改為“國”,表面上只一字之差,內裏可能蘊藏著某些特定目的。但是,當時由於只有指引,未有具體證據,所以很難展開批判。直到《中國模式》的出現,全社會才譁然驚覺洗腦年代的來臨。

“手冊”的要害,就是把中共的一套“愛國主義”內容,引入香港。

根據中共中央宣傳部1994年發表的《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第五點指出:

5.愛國主義教育必須突出時代特徵。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範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這裏說得很清楚,中共的愛國主義,等同於愛“社會主義”。根據中共的邏輯,黨是領導建設社會主義的,所以愛“社會主義”也就必然要求愛黨。中宣部的正式檔 還沒有無恥到把愛國主義直接等同愛黨,但是中共的其他宣傳機器,就早已把愛國等同愛黨了,例如《百度》的“百科”關於愛國主義教育的定義就是這樣說: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愛國主義主要表現為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關心祖國的前途和命運。熱愛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 業,熱愛中國共產黨和各族人民,維護祖國的獨立和統一。(http://baike.baidu.com/view/486740.htm

儘管梁振英和他的一眾高官信誓旦旦地表明“國民教育”不是“洗腦”,但是在香港環境下,如果不進行“洗腦”的話,如何能讓香港人“熱愛社會主義制度”和“熱愛中國共產黨”。

《中國模式:國情教育教學手冊》還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說明在中共統治下,民智不是長進了,而是倒退了。

一般而言,人們都相信,社會總體來說是在不斷進步中的,這可以說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或總規律。可是在中共“一黨專政”統治下,這種歷史進步的總趨勢卻不一定會出現,相反,我們或許會看到一些明顯逆歷史潮流的倒退的趨勢。

拿《中國模式:國情教育教學手冊》來同一百年前的公民教育課本來比,人們就不能不慨歎的確“今不如昔”。

去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時候,大陸學術界在紀念這個重要歷史事件時,重印了一套《共和國教科書》。這套書出版於1912年,距今正好一百年。它是中國建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之後,教育部長蔡元培為培育“共和國公民”而設計的。

這套高小課本的“編輯大意”,就充滿現代公民意識。它說:

  一、注重自由、平等之精神,守法合群之德義,以養成共和國民之人格。
  二、表彰中華固有之國粹特色以啟發國民之愛國心。
  三、矯正舊有之弊俗,以增進國民之愛國心。
  四、詳言國體政體及一切政法常識,以普及參政之能力。
  五、提倡漢滿蒙回藏五族平等主義,以鞏固統一民國之基礎。
  六、注重博愛主義,推及待外人、愛生物等事,以擴充國民之德量。
  七、注意體育及軍事上之知識,以發揮尚武之精神。
  八、注意國民生活上之知識技能,以養成獨立自營之能力。
  九、關於歷史地理科之材料以有興趣者為主,與各科無重複之弊。
  十、選錄古今名人著作以養成文字之初基。
  十一、各種文體略備,使學生知其梗概。惟詔令奏議二類,非共和國所用,故不采。

大陸著名學者資中筠高度評價這套公民教育課本[1]。她說:
 (“編輯大意”)“寥寥數語包含了現代公民教育的要義。請注意:最終目標為“共和國民之人格”,這是鮮明地區別于大清王朝的臣民。

據她介紹,從初小第七冊(小學四年級)起,即有以“共和國”、“平等”、“自由”為題目的課文。“共和國”講國家制度結構;“平等”課講專制與共和之區 別,在共和制度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由”分兩課,上一課講身體、財產、言論、居處、信仰自由,“即國家亦不得侵犯”;下一課講自由的界限,必須在法律 範圍之內,不得侵犯他人自由。以後幾冊,此主題重複出現,不斷加深。在高小的課文中詳述各種國體——共和、專制、君主、憲政。切實貫徹“普及參政能力”的宗旨。

該套教材特別突出完整的公民教育,除了貫穿在課文中的公民精神外,高小《修身》最後一冊後半部分,是“共和國公民須知”專題:

  1)“總論”給出定義:“公民者,享有公權利之國民也”,並詳述公民之資格;
  2)“公民之權利”——自由、平等、選舉、從政;
  3)“公民之義務”——納稅與公債、服兵、守法、教育;
  4)“地方自治”——戶籍與員警、公益機關、公安機關;
  5)“國家之組織”——國體與整體、立法、司法與行政。

最令資中筠感慨的是,該書對“大國民”的定義,她說:
中國人一向念念不忘自己是“大國”,一切自大與自卑的複雜情結由此而來。且看此教科書關於“大國民”的定義:

“所謂大國民者,非在領土之廣大也,非在人數之眾多也,非在服食居處之奢侈也。所謂大國民者,人人各守其職,對於一己,對於家族,對於社會,對於國家,對於世界萬國,無不各盡其道,斯之謂大國民”。接下來,講述為“大國民”之方,就是德育、智育、體育的全面培養。

她感慨地說:“對照今世,何其難能,又何其可貴!”,又說:“如今披讀後,不禁感慨萬千。撫今思昔,較之百年前的先輩,我們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當然是指精神、人格層面。”

一百年前的國民教育已經形成的胸襟、視野和大度,如今已經蕩然無存。《中國模式:國情教育教學手冊》的偏頗,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反面教材,說明瞭這種人文精神淪喪的軌跡。讀到這個《手冊》,誰還敢說社會不會倒退?

[1] 見資中筠:《百年中國“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3 10:3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