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85|回复: 0

浮生行吟:你的心决定你所看见

[复制链接]

2636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73816
发表于 2009-8-2 08: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浮生行吟:你的心决定你所看见

作者:方静





人的心是一条路,叫做心路,心开,路就开;路开了,沿途就有美妙的生命风景,为你而展现!



前一阵子,和朋友带领孩子,一行共二十多人去参观摄影展。其间,在一幅得奖作品前,引起了小小的骚动。那个作品的情景是:一位老者在绿荫下优闲、专注的阅读报纸,经由解说员提及,才惊见图像中,报刊的上缘,并立着两只小鸟,静静的似乎正品味篇章。当场,有一部份的人表示,不曾注意到那两只小鸟,而更有趣的是,年纪愈小的孩子,看到的比例愈高;反之,年纪愈大者,大多将这个部份忽略了,其中包括我自己。


其实,这一幅作品,在正式展出前,就经常在报纸上以黑白的版面刊载,何以天天视而不见、习焉不察?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课题。透过再三反思,终于找出了一块很大的误区,那就是“不用心”。正如《礼记·大学》指出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因为无心或者粗心 感官被偏见所囿限,思绪为观念所蒙蔽,导致错失了真相、忽略了意义,在自己的愚昧中载浮载沉,不知所终……


一般人,在这纷纷扰扰的世间忙碌奔波,蝇营狗茍于名利情的满足,不经意间就迷失了本心,很难得有灵台清明的时刻。随着年龄的增长,既定的偏见益形顽固,后天的观念更为强劲,再加上生活步调的紧张与急促,对待周遭的一切常常是浮光掠影、囫囵吞枣的态度,因此,也就与很多美好的人、事、物失之交臂了。


而孩子们受世俗规范、社会标准的习染比较少一些,所以能看到的、感受到的善意、快乐也就多一些。佛经中的这个小故事,是最好的注解:“佛陀在菩提树下结跏趺坐,夜睹明星而悟道,曾说: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是妄想让人迷失了本心,以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儒家谈心法,在《大学》一书中说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安住于当下这一念心,就能领会“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个中三眛。还有,很重要的是,一定要正向思考,因为悲观的人,在每一个机会中看到困难;而乐观的人,在每一个困难中看到机会,是困难还是机会,往往在一念之间。思想是一种物质,念随心转、境由心造,想法不同,结果必然殊异。我们要透过智慧的观照,重新转化情绪与思维,将它转到正向的一面,然后就能够“看见明白”,也就是“明心见性”了。


你的心决定你所看见,因为最有价值的事物,不是眼睛能够看到的, 你必须要用心去感受。唐代庞蕴居士有偈云:“一念心清静,处处莲花开,一花一净土,一叶一如来。”


智者的识见,都在启示我们这个道理。人的心是一条路,叫做心路,心开,路就开;路开了,沿途就有美妙的生命风景,为你而展现!
908011053251671--ss.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3 17: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