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55|回复: 0

影色渔樵:中国为什么拍不出《护送钱斯》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12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938
发表于 2009-9-12 14: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没有血腥凶杀,没有醇酒靓女,《护送钱斯》只是一个护送阵亡军人遗体返回家乡的故事,却感人至深。如果说《拯救大兵瑞恩》体现的是对一个普通士兵生命的关注,那么《护送钱斯》则关系到一个普通士兵的灵魂如何有尊严地返回故乡。

今年年初上映的《护送钱斯》(Taking Chance)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麦克·
施特博尔上尉自愿护送在伊拉克战争中殉国的19岁一等兵钱斯·费尔普斯的遗体回怀俄明州老家。从美国本土的某个空军基地到钱斯家乡,这段路程超过3000
公里(相当于从乌鲁木齐到上海),一路上由军用飞机、民航客机改换到汽车,一路上遇到各色人等,被护送的士兵遗体受到荣耀的礼遇。

即使在美国,海湾战争至今仍受到各种质疑,抗议游行也时有所见。可是一旦涉及在异国他乡捐躯的军人,无论是哪个党派的支持者都肃然起敬。这当然体现了一种敬畏生命的价值观。上尉在电影结尾说,“我并不认识生前的钱斯,但是现在,我怀念他……”

在电影的叙述过程中,不断闪现这样的镜头:一群不同肤色的女护士清洗着士兵的遗体:肉体的血迹,指缝的污垢……我们始终没看见钱斯的脸,可是已经熟悉他年轻的手:那是一只白人的手的特写,血迹、污垢擦干净以后,一个黑人女护士的双手轻轻覆盖它一会儿,像母亲亲吻一个婴儿的脸蛋,又像上帝抚慰一个远行者的灵魂……

钱斯的遗体装在覆盖星条旗的棺材里。它从军用飞机移送到库房,第二天又被运上民航班机行李舱。身着整齐军服的上尉,面对钱斯的棺材缓缓举手行礼。机场搬运工都是些五大三粗的黑人、墨西哥人,显得玩世不恭,可是运送棺材时,一个个毕恭毕敬、肃立不语。

上尉被安排坐在民航班机头等舱。他刚坐下,一个空姐走过来,送给他一枚精致的金属十字架,然后微笑颔首走开。在另一趟航班上,上尉身边的座位上是个很时髦的美女,她轻佻地给朋友发信息:“俺身边坐了个性感大兵……”上尉偶然瞥了一眼,那女孩很不好意思,上尉淡淡一笑。

飞机降落、滑行到停机坪。机长在广播里说:“我想请求大家稍坐片刻。在这次航班上,我荣幸护送一位倒下的海军陆战队队员的遗体,我将耽误大家片刻,等待护送人员先行。在你活着的每一天,都请将你的家人放在心上。”旅客走下舷梯,只见上尉走近移送下来的钱斯棺材,庄严地举手行礼。那一刻,所有旅客都行注目礼,人群中,那时髦女孩眼含热泪。

最后一段旅程,钱斯的灵柩被装进一辆中巴。上尉开着小车尾随护卫。在美国乡间蜿蜒起伏的道路上,他们遇到很牛气的大货车、还有各种款式的汽车。当司机们发现这辆车上运送的军人的灵柩,都自然地放慢行驶速度,最后不约而同地列队慢行,所有汽车都在大白天打开大灯致敬……

钱斯的灵柩终于平安地、有尊严地回到故乡。他家乡的人都出来肃立路旁,仿佛迎接一位凯旋的英雄。庄严肃穆的仪式,标准的军礼……面对钱斯的父母(已经离异),上尉语气凝重地说:“一路上,钱斯受到的对待是尊严的、备受尊崇、光荣的……”

在安葬仪式举行前,上尉真诚地告诉大家:“我想让你们知道,你们今天不是独自哀悼!全美国,从佛吉尼亚到特拉华,宾州,明尼苏达,蒙大拿,怀俄明,人们都挂念着你们,为你们祈祷。你们要知道,钱斯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细节,还是细节。我不能不为这部朴素的、注重细节的电影所感动,虽然我已经不轻易流泪了。对每个个体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只有冷血的人,才会高喊抽象的口号,却蔑视具体的生命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利、尊严。

中国从来不缺乏人生的苦难、各种人为和自然的灾害。中国从来不缺乏感动天地的故事,却拍不出《护送钱斯》。中国前几年出现过一个比《护送钱斯》更牛的故事:一个农民工在外地身亡,两个老乡赤手空拳将他的遗体送回家乡。如此重情重义的故事,最后拍出由“搞笑小品王”赵本山主演的电影,可见这些人对生命的态度!据说现在优秀的电影、电影人已经多得不好评奖了,于是今年出现了“双黄蛋”、“十黄蛋”的奇迹……

请看下面两张照片——



西藏高原汽车兵张良善,屡次获得军功章。1992年,他的妻子何桂丽临产住进医院。他开着油罐车飞奔在高原上,赶到医院时,妻子已经气息奄奄,临终前留下的话是希望他“开车慢点”。妻子难产死亡后,穿着整齐军服的张良善来到妻子坟前,沉重地跪下。

这惊天一跪,包含了多少只有军人才懂得的深情!

如此绝佳的电影题材,可曾有人想过拍摄?



这位包着头巾的中国老母亲,一定赶了很远的路,才来到儿子的墓前。鲜红的五角星证明,她儿子是为国捐躯的烈士。老母亲手抚水泥浇筑的冰冷墓碑,像当年抚摸怀里的婴儿。她的哭泣包含了多少人类最悲苦的感情!这其中一定有更深沉的故事。

获得“双黄蛋”的电影人,可曾动过拍摄的念头?

中国不缺乏感动天地的故事,却拍不出好电影。

这是怎么了?我不明白!

──转自《作者博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4 08:0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