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号称“长在红旗下”,他们所接受的中小学教育,也极富时代特色。正面人物英雄化、反派角色脸谱化,甚至在这个基础上,还制造出种种传奇故事和现代神话。时过境迁,课本的内容也跟着时代变化。但是,少年时代读书的印象,却温暖一辈子。或许,每个人的具体感受不太一样,以我个人的版本看,当年的小学课本至少暗藏了“五大忽悠事儿”:
(一)马克思的脚印(原本就不存在)
(二)长城的影子(在太空里、月球上,根本看不见)
(三)雷锋的袜子(叔叔并非一双袜子穿一百年,他私下买瑞士名表的事儿却只字不提)
(四)米丘林的果园(苏联人异想天开的科学发明,至今还是“镜中花”、“水中月”)
(五)刘文彩的水牢(这个被妖魔化的地主老财,居然给故乡干了不少好事儿)……(下图:著名的大英图书馆)
这些小学课本里出现的“文化景象”,令人憧憬了几十年。想不到,几十年之后,这些美妙神话的真相揭开,摆在眼前的,竟然是一大串“逗你玩”!用不着一一细说,只讲两“马克思的脚印”和“长城的影子”,这些文化传奇足以证明:中国乐于制造神话,并乐于在自己杜撰的故事里,享受被认同、被接纳、被崇敬的满足感和优越感。
我读的小学课本里,的确有这样的内容:勤奋、博学的马克思,曾在著名的大英图书馆里写作《资本论》。他长年坐在一个固定的位子上,思考问题的时候,便一圈一圈地踱步。日久年深,桌子下面竟然磨出了明显的脚印。我怀着无限崇敬仰望大学者——马克思,甚至也奢望踏破地板的境界;孰料,少年时代的课本居然跟我开了个天大的玩笑——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里,根本就没有固定座位,而且,这家图书馆,也不可能为他预备一间专用的办公室。所谓长年累月的脚印,不过是幽你一默!
很多中国人到此参观,都有认祖归宗的亲切感,很多人都好奇地询问“马克思脚印”的事儿。慢说普通的英国人和伦敦市民,就是大英图书馆里的工作人员都不曾听说过这段“天方夜谭”。据说,前苏联的戈尔巴乔夫光临此地,也问过同样的问题,可见,马克思的脚印遍布当时整个的“社会主义阵营”。事实明摆在那里,压根儿就没有这回事儿。宣传,毕竟代替不了历史。图书馆对待每位读者都一视同仁,不可能为哪位饱学之士,独辟一个阅读的空间。况且,图书馆的地毯要经常更换,马克思的脚上又不长刺儿,恐怕连地毯都磨不破,又怎能在水泥地板上,踩出明显的脚印来呢?(下图:从月球上,看地球冉冉升起)
如果说,“马克思的脚印”是为了美化革命导师、激励各国后学,那么,“长城的影子”则纯属以讹传讹,甚至有些乐此不疲了。当年,我读的小学课本里描述《长城砖》时,有这样的文字:“一位宇航员神采飞扬地说,‘我在宇宙飞船上,从天外观察我们的星球,用肉眼辨认出两个工程:一个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个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中国的民族象征,在月球上都看得到,够牛吧!哪个中国人不扬眉吐气(尽管这点祖宗遗产,能否在月球上被看到,也没什么可扬眉吐气)?可惜,我们扬眉吐气了几十年,忽然发觉,所谓“月球上看到了长城的影子”,又是一回“逗你玩”——心头立刻升起被愚弄的感觉。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返回地球后,告诉媒体,他从太空看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但是没有看到万里长城。此前,美国宇航员奥尔德林也曾坦率地说过:“我可以告诉所有的中国人,在月球上是看不到万里长城的。”
万里长城平均宽度仅十米左右,而且,还不十分连续。在36公里的高空,它的影子就会从人们的视野消失。航天器的飞行高度是300—400公里,地面物体只有长宽都达到500米,才可能被看到;至于在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上看长城,显然是白日说梦。好在,人类有了上太空的能力,不但可以“证实”,也可以“证伪”,否则,类似的不着边际的“当代神话”,还会大行其道。可是,谁也说不清,现行教科书里,究竟还有多少别有用心的“忽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