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791|回复: 0

两会代表委员与环保部只会唱“双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4 08: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两会代表委员与环保部只会唱“双簧" 送交者: 老田家 2013年03月01日16:41:55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老田家


  香港明报近日刊登文章,称“水源空气污染严重 环保部两会日子难过”,大意是说,严峻的环境问题正受到从中南海到普通民众的高度关注。雾霾天气、信息公开、环境问责、大气污染、重金属污染防治、水源保护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都可能让环保部在“两会”上成为众矢之的。代表委员将会发起勐烈的“环保问责”,环保部部长周生贤等高官如何接招,将成一大看点。并引用“内地最有标志性意义的环保问责事件是2005年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因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引咎辞职”这一事件,来衬托环保部部长周生贤等高官面临的“问责”压力。


  看来,每年两会的“问责”秀,还的确是蒙住了一些人的眼睛,就连平时看中国都很另眼的香港媒体,都信以为真,要为“环保部”捏把汗了。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环境污染问题并非今天才这般严重,就拿北京来说,天无三日晴,是自新世纪初就已经存在的现象了,否则北京就不会搞什么兰天计划了。


  2008年环保总局升格为环保部,同年奥运,美国运动员下飞机戴口罩的事,给当时的历史定了一个格。但五年过去了,环保部也存在5年了,却轮到中国人民戴口罩了。


  五年间,每年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似乎总是在“问责”环保。但每一次问责,却都是相同的两个结果:


  一是进行问责的代表和委员,都是过气或退休的官员、明星或学者;比如,2012年对环境提出的问责的最大声音,是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


  二是问责的结果,都由问责环境问题始,展示环保成就终。


  比如,2012年两会期间,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就环境污染未能完成预定目标表示歉意。但新华社“两会中国网事:盘点2012年两会‘十大热词’”却因此称赞:“这一举动,引来各方积极肯定”。并还引用全国人大代表邓宝金的话说:“部长道歉,体现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信心,传达出令人欣慰的清新政风。”


  而环保部部长在道歉之余,就展示了化不利为有利的超人政治功夫,他在回答北京代表的“为什么早不治理PM2.5?”这个问题时说,“其实PM10中有近50%的PM2.5,控制PM10本身就有控制PM2.5的效果”。并充分肯定了这些年北京市在治理空气方面取得的成绩,称,“北京控制的PM10历史也有10年了,并且逐年下降。”将北京代表问责,变成了表扬北京的污染治理。这招都高到天上去了。


  这说明了什么,也至少说明了两点:


  一“问责”不过是一场秀。


  为什么问责的不是位高权重的代表或委员,比如吴邦国、贾庆林等人大、政协的头头。或者再次一等,人大副委员长、政府副主席为何不直接问责;或者,再次一等,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为何不问责?这些人员或机构的问责分量,可是要重得多。


  仅派出几个过缘化的代表或委员大行“问责”,只能说明这是个忽悠全国人民的“问责秀”罢了。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问责秀”呢。因为导致环境问题的,除了环保部门不得力之外,那些位高权重的代表和委员,哪一个不是地方或部门的权力人物,哪个不是响当当的企业家?正是这些开会时是代表或委员,平时是官员和企业家的人,构成了中国污染的主力。环保部门不得力,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些官员和企业,对环保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公关团体”。地方上发展经济上项目,就要想法让环保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企业要想减少投入获取高额利益,就要想办法让环保部门放松监管高抬一手。


  代表和委员与环保部门上下如此劲往一处使,中国的环境怎么可能不“雾霾”重重?


  二、环保部门公关有效。


  每每问责的结果,都最终在环保部门的解释下变成了环保成就展,环保部的高官也都从所谓的“战战兢兢”最终变成了“有功于党”的“能臣干吏”。这不过心照不宣的“问责秀”的一个“潜规则”罢了。


  代表、委员不问责是失职,但由于污染之祸,也实与代表委员们的政绩相关,于是只好表演一场愚民把戏,表面“问责”,问的问题都却是皮毛得不能再皮毛。然后,环保部门接着往下演,就由解释变成了成就展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该当官的继续当官,该发财的继续发财,都是一个党里的,谁也不能和谁较真。


  回头再看香港媒体的“天真”,倒也一点儿也不“天真”,彼此配合的很是天衣无缝:为“问责秀”、成就展打个预热罢了。当然,这比起干露露类的炒作,要高明得多。


  至于媒体提到的解振华事件,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那哪里是“问责”,分明是换人游戏罢了,把别人挤下来,把自己人换上去。如果按照解振华事件的标准,环保部门的头头真不知该换几个回合了。没换只表明一点,不是台上的工作做得有多好,坏到全国都雾霾也没关系,中国人的政治,还是以人划线的。


  - See more at: http://bbs./politics/bbsviewer.php?trd_id=833003#sthash.06SStNv6.dpu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3 01:0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