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12-19 04: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政府抬高拿地门槛 大开发商更趋垄断(图)
2003年6月24日,香港最高的建筑物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大厦完成外部建造
中国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最新"棋子",落在了提高土地首付上.有实力"抢地"的人少了,地价下调似乎也有了一线曙光。但这个政策毕竟是长期性的,在大棒落在房贷优惠等更实质的政策之前,恐还难以抑制住高房价。
土地出让款首付不得低于50%的政策,提高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拿地门槛,大型开发商"垄断"优势更趋明显,而手上没有地的小开发商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窄。
"这就要求开发商需要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一方面保证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等于变相提高了拿地门槛."国金证券分析师曹旭特说。
投行花旗的最新报告称,"新举措对高负债的房地产企业影响负面,因他们拿地将更加困难...建议将高风险的地产持股,换手至一线地产股"。
沪深两市地产股周五收市几近全线飘绿,上证地产类指数下挫5.42%,明显大于沪综指的2.05%跌幅.其中地产股龙头万科A股收报10.59元,下跌6.03%。
中国财政部等五部委周四稍晚发布通知,明确土地受让人拿地首次缴纳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50%,开发商拿地後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一年。
上周的国务院会议决定,将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两年恢复到五年,其他住房消费政策继续实施.而本周一国务院会议进一步表示,将继续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
**大型开发商的垄断优势**
对于土地出让款的支付比例,此前中国各地并无统一规定,约定的首付比例大致在20-30%之间。
曹旭特表示,拿地门槛的提高,对小型企业的影响较大,对"炒地"现象也会有一定的抑制,可以防止更多的"地王"产生.而大型开发商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将因此获得更多的市场话语权。
在行业全面复苏的背景下,今年的土地市场竞争异常火爆.但从拿下今年的前十大总价地王的开发商身份来看,背後无不是央企、国企或者上市公司背景,大型开发商在优质的一级土地拍卖市场上已经开始显露"垄断"地位。
上海的一中型房地产开发企业高管表示,"首付比例提高了,前期占款就增加了,这对我们拿地肯定是有影响的.很简单的道理,同样的钱以前可以付两块地的首付,现在只能付一块。"
"特别像广州亚运村的那块地,体量这麽大,就连万科、保利、富力这样的企业都要联合组团去拍,那些小的开发商根本别想染指."他说。
花旗报告指出,由于土地预付的资本需求增加,新土地储备的资本回报率将会下跌.一些风险系数较高的地产股今年以来已录得可观的涨幅,加上预期明年的政策环境或较艰难,建议现时应该换马至质素较高的一线地产股,如中国海外发展及华润置地。
新举措对一些高负债,并从事大规模且开发期较长项目的发展商将有负面影响,例如广州富力地产、绿城中国,以及碧桂园、雅居乐和新世界中国等。
**"土地财政"痼疾难消**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出台土地政策是长期性的,对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问题没有任何解决,对最根源的房贷等优惠政策亦未有触动.显示为了平衡经济增长的需求,政府对敏感的房地产业还不敢轻易动真的,警告的意味更浓。
市场预期的打压高房价的政策,包括取消对首套住房优惠贷款七折,提高首付比例,增加中低价房供应,以及增加土地供应严打开发商屯地等。
SOHO中国首席执行官(CEO)张欣指出,"土地每天都在被囤,现在就是打击囤地力度不大,放款量非常大,造成房价拼命上涨...税收政策都没有上来.如果一个土地在你手上待多长时间,税收政策一下上来都是可以解决的。"
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7%,为今年来单月最快增速,环比上涨1.2%。
高高在上的房价令民众难以接受.中国央行最近公布的调查显示,第四季度,有近七成(67.2%)的城镇居民认为当前房价"高,难以接受",这一比例较上季提高2.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季度提升。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监测显示,由于今年"地王"涌现,土地市场异常活跃,前三季度重点城市获得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已超越2007年.如上海高达652亿元人民币,紧随其後的北京达571亿元.中国的卖地收入,已成为资金紧绌的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
从国际经验看,出台物业税不失为抑制房地产泡沫的较好办法.在中国,物业税早在2003年就被管理层提及,并且已在北京等部分城市已经实现"空转"运行。
但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师何田称,由于在资产评估和徵收标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实际困难,让这一改革至今都还没有实施试点,解决"土地财政"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