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Blue"]幸福是一種心境
[color="DarkOrange"]幸福是什麼?
[color="Black"]
是榮華富貴?是衣錦還鄉?是權威同在?還是子孫滿堂?是,也不是。每個人對幸福有各自不同的詮釋。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幸福觀。
其實,幸福是一種心境,一種感覺,一種體悟,是人們對生活、對人生所擁有態度的結晶。
“釆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一種幸福,雖然貧窮但卻怡然自得。陶淵明辭職縣令,“久在樊籠中,複得返自然”。
紅塵滾滾,而修行者們青燈黃卷超然物外與大自然和合為一尋求心靈的寧靜恬淡,也是一種幸福。
馳騁疆場,橫刀躍馬,馬革裹屍還,是將士的幸福。
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戰勝卑微的自我,超越渺小的自我,盡顯英雄氣概,是大丈夫一世的幸福。
其實,幸福也很簡單,它無時無刻不在你身邊,只要你願意用心去感悟它。
母親一生勤勞,為家為兒女操勞忙碌沒有停歇。近兩年有了閒暇,便於僻地開一小片田,種菜種莊稼,每日裏澆水打理,樂此不疲。每次從遠方回家,母親便如數家珍般講她各類作物的收穫。我們勸她多休息,何必吃這份苦。母親樂呵呵地說:“這哪里是苦,我很願意去做,每天去地裏活動身骨一樣幹一點兒,看著自己種的菜和各樣作物長勢好,心裏真高興。去年種了五棵南瓜,結了四十多個大南瓜,除自己吃外,還分送給鄰居、親戚和朋友,多好。我知足了。”看著母親一臉的滿足與愜意,我看到了此時此刻一種幸福的感覺蘊于母親的心中。
幸福原本就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拋開塵世的喧囂與紛擾,找一片屬於自己的空間,真真切切地品享一份惟有自己知曉的歡樂。這就是幸福。
幸福是一種心境。它與富貴、權利。地位不一定成正比。據某項調查資料顯示:在物質生活相對富裕的今天,人們的幸福指數卻較前有所降低;而在對城市與農村人群調查中,待遇與學歷普遍較高的城市居民感覺幸福的人數卻低於物質生活相對匱乏的農村居民。快節奏、高壓力、無知足的生活方式使幸福避而遠之。那些手握重權又貪污受賄的高官們,更勿論幸福了,每日裏提心吊膽害怕東窗事發的心境,與幸福的距離已是差之萬里。
幸福是一種感悟。曾看過一篇文章《人生求幸在枷中》:“先人造的‘幸’字恰好是對不幸的描述。‘幸’的甲骨文、陶文都是手梏的樣子,類似今天的金屬手銬。許慎說‘幸’是‘吉而免凶也’……正是被囚禁的底蘊,賦予了‘幸’字的倖存、僥倖、倖免、慶倖、幸運、幸虧等解放的深意。”西方有諺語雲:“Painpastispleasure!過去的痛苦即是歡樂!”被囚禁者一旦重獲自由,對幸福的深刻感觸無人能比。而能夠對人生中的艱難痛苦甘之如飴的人,心中常擁喜樂光明並將喜樂分送於人,則幸福會時時陪伴於他,他已深諳幸福的真諦,或許他已徹悟了紛繁人生。先哲們也許早已明瞭幸與不幸的緣源,為了心中聖潔的理想,堅忍不拔,雖九死而猶未悔。而那些古今中外的苦行僧們追覓的則是精神的富裕和心靈的幸福。
貪婪者與幸福無緣。欲壑難填的悲劇是人役於物。世間所有的迷與悟和苦與樂都在役物跟役於物的一念之間,所以六祖惠能禪師才發出”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的警語。《菜根譚》上有:”以我轉物,得固不喜,失亦不憂,大地盡屬逍遙;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順亦生愛,一毛便生纏縛。”大意是:能以我為中心來操縱一切事物的人,成功了固然不覺得高興,失敗了也不至於憂愁,失一物可另取一物,敗一事可另創一事,盡可海闊天空,而無憂無慮。以物為中心而受物欲所奴役的人,遭遇逆境時心中固然產生怨恨,處於順境時卻又產生戀棧之心,患得患失,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會使身心受到困擾,結果事事局促,時時煩惱。幸福也時常與之無緣。
常懷感恩之心者總與幸福同在。多舛的人生,假若你能常常心存感激,你便會覺得生活中處處都充滿了陽光。
幸福其實很簡單。有時如果你刻意地找尋幸福,你會發現它在回避你,而當你嘗試著努力把幸福送給別人時,你發現幸福就在你的身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