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穷人哪儿去了?印裔女学者的这个问题让我彻底尴尬了
来源:和讯博客
作者:莎嘉•达尔米亚(美国理智基金会高级分析师) 美国《理智》月刊2011年2月23日 北洼 译
去年夏天乘坐高速列车途径华东地区时,刚刚去过我祖国印度的中方陪同人员问我:“为什么印度的城市街道上有那么多穷人?”我有些吃惊,因为我曾思考过恰好相反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城市中几乎见不到穷人?”无处不在的印度穷人显然不会给游客留下好印象。但从满足穷人的诉求角度而言,它或许能切实反映出印度的民主力量。
与印度城市相比,中国的大城市富丽堂皇。仿佛一阵自由主义化的波浪从中席卷而过,将它们荡涤得一尘不染,不但使其居民摆脱贫困,还让他们免于遭受曾在工业化社会中肆虐的丑陋和悲惨的侵蚀。他们拥有如轻盈如芭蕾舞的高速交通系统、时髦的大型购物中心和壮丽的地平线。上海和北京街头的流浪汉比纽约和华盛顿还要少。
相比之下,自由主义化对印度城市是一把双刃剑,在使它们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也带来数不清的问题。如同中国一样,购物中心、地铁和高速公路随处可见。然而,几乎每个购物中心旁都有一个如影随形的贫民窟。民众越来越富裕,但随着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难以招架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他们生活中的某些方面正在恶化,使人们感到印度城市正如被其增长压得透不过气来的密集混凝土丛林。
中国在治理增长方面远比印度的民主政府理性,是中国城市之所以使印度城市相形见绌的一个重要原因。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0年的报告,中国向来注重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以推动出口拉动型的现代化进程,每年的人均支出为116美元,相当于印度的6倍以上。但中国美景的阴暗面是通过其户口制度控制国内人口流动。一旦被称为“流动人口”的农民工来到城市,他们的生活圈就基本被限定在农民工生活区,使游客们难得一见。
但户口的作用并不仅限于控制人口流动。它还限制社会福利。户口迫使许多农民工夫妇将子女留在老家由其祖父母抚养,使家庭分居两地。中国实行户口制度,印度则信奉自由流动,赋予农村家庭任意迁往城市的权利。一旦他们来到城里,政府就不能控制其社会福利(微不足道,主要为定量补助和上学)和在何处居住。任何中国式的“隔离”都将引发大规模抗议。结果就是外来人口充斥印度城市,如锦袍上的刺绣一样镶嵌到当地生活之中。
在许多方面,印度的流动人口都无法与他们有类似命运的中国人相比。中国农民工生活区内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和设施,包括饮用水、下水道、住房等,都要好于印度的贫民窟。在印度更恶劣的是,由于许多城市的居民认为外来人口挤占其道路和公共设施,正引发一种卑劣的排外运动。恶毒的孟买“土地之子”党总是殴打贫民窟居民并逼迫他们返回老家。
贫民窟居民的投票权使排外主义分子很难获得政治影响力,但如果印度的城市基础设施得不到提升,就不可能永远消除这一现象。据麦肯锡预测,为改善基础设施,印度需要在未来10年将人均支出从17美元提高到134美元。考虑到影响力巨大的农业活动人士对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复苏表示不满,这绝非易事。
但什么都无法与中国吸收其农民工的问题相比。半个世纪的社会工程已经使中国的公民社会千疮百孔,这要远比重建道路和输电线路艰难。此外,子女较少但逐渐衰老的中国农民工需要一个公共保障系统,但户口制度将他们排除在外。如果中国不能扩大户口福利,其人数众多的农村人口或许会成为政治火药桶。
麦肯锡的研究称中国到2025年时需要将其2.5%的城市GDP用于农民工。这意味着基础设施支出减少,或将中产阶层的部分福利转移到农民工团体。但两种策略均有巨大的政治弊端。中国的政策在经济蛋糕不断变大时或许能行之有效,但强制性重分蛋糕则是另外一回事。
时下,中国尚未完全消除其破坏公民社会的后果,而印度亦没有完全收获让其公民社会繁荣昌盛的果实。因此,在呵护其最弱势群体方面,抛却表面现象,印度混乱不堪的民主制度或许能胜过中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