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了怪了 香港政府“还富于民”咋招致怨气冲天
时间:2011-02-28 来源:凯迪社区
香港财政司司长在他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推出了一些帮助民众抵抗通胀压力的措施。政府预测香港今年的通胀率是4.5%,用政府的话来说,来势汹汹,会是回归以来最高,主要是食物以及租金带动。用政府的话说,措施主要集中在帮助最有需要的人。包括建议发行“通胀挂钩债券”供市民购买;预留1亿元支援食物银行运作,帮助低收入人群;提供每户1800元电费补贴,增加教育开支,补贴低收入家庭的学生。
在微博上看内地民众的留言,个个都流露出羡慕的口气,夸奖特区政府,在大家眼中,这些措施,都是政府在真正的还富于民。不过,香港民众对于这份预算案却是怨气冲天,觉得政府毫无诚意。香港大学在预算案公布的当天进行了电话调查,结果不满的占了36%,34%的人表示觉得好坏参半,只有27%的人表示满意。因为这份预算案,连带财政司司长的个人支持率也比去年下跌差不多一成半。
财政开支,并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好更轻松一些,那末对被授权管理的人,也就是官员,提出质询,是不是应该?这样的质询和不满,是不是应该得到政府的回应?这样做,算不算麻烦?说到底,是否麻烦,其实只是一个观念问题,那就是是不是觉得,政府的财政盈余也好,财政储备也好,这些钱到底是谁的,谁能够作主。 还好香港的财政是相当公开的,除了接受社会大众的质询,还需要过立法会这一关,是否通过,或者是否需要进行修改。立法会议员如何投票,对于直选的议员,以及需要民众支持的政党来说,很大程度上先要对民意有个判断,除非把自己当成橡皮图章,这使得政府的游说工作,除了面对议员们,也需要面对大众。
按照每年特区政府公布财政预算的惯例安排,第一天除了在立法会宣读预算案,还有就是召开记者会,面对媒体的质疑,第二天一早,则是要接受观众的电话质询。对于官员来说,回应民众的批评,要比回答记者的提问显然难很多,因为打电话上来的,都是那些预算案无法顾及,或者考虑不周的人群,因此质问起来,毫不客气。
比如政府为每个强积金户口存入六千元,总共注资240亿港元,不少民众表示,为何不直接退税,帮助市民解决面对通胀的燃眉之急,而不是要大家等到六十五岁退休之后才能够享用。而且这笔钱最先受惠的是基金公司,他们能够从中赚支少儿医院的管理费。也有公务员以及教师认为政府双重标准,因为他们选择的是公积金,有差不多十八万人并不在政府补贴的范围之内,教师协会和公务员团体更是准备发动游行,表达不满,要求修改预算案。
预算案宣布免差饷,也就是类似于房产税,不少人提出这样的质疑:为何不采取措施抑制楼价,因为正是楼价和租金的上升,才导致了差饷开支的增加,为何要用纳税人的钱去做?至于免电费,最终还是政府拿钱补贴给电力公司,这些钱同样也是纳税人的钱,为何不直接限制电力公司在有钱赚的情况下还在加电费呢?这不是变相用纳税人的钱去补贴商家吗?同样的,政府为中下层收入补贴交通费,最终还是用的纳税人的钱。
很多人说,在香港做官很难,甚至有人觉得,香港人显得过于麻烦。但是如果这样想,作为纳税人,每年把钱放入了政府库房,让政府统一管理,统一使用。但是结果却发现,政府的财政开支,并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好更轻松一些,那末对被授权管理的人,也就是官员,提出质询,是不是应该?这样的质询和不满,是不是应该得到政府的回应?这样做,算不算麻烦?说到底,是否麻烦,其实只是一个观念问题,那就是是不是觉得,政府的财政盈余也好,财政储备也好,这些钱到底是谁的,谁能够作主。
还好香港的财政是相当公开的,除了接受社会大众的质询,还需要过立法会这一关,是否通过,或者是否需要进行修改。立法会议员如何投票,对于直选的议员,以及需要民众支持的政党来说,很大程度上先要对民意有个判断,除非把自己当成橡皮图章,这使得政府的游说工作,除了面对议员们,也需要面对大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