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传文化:圣贤们是怎样学习的
有一天,孔子读《易》(又称周易、易经),读到损卦、益卦时,就接连发出了感叹的声音。
子夏听到后,便起身离座,问道:“老师,您为了什么而感叹呀?”
孔子回答说:“我从易经中的损卦、益卦里,受到很大的启发:那些自认为不足的人,会得到补益;而那些自满狂傲的人,便会有损坏。我因此而感叹。”
子夏问:“那么通过学习,就不能得到补益吗?”孔子说:“‘否!天之道:成者未尝得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这么讲!上天的规律即宇宙的法则是:成功了的好事情,未必能够长久。那学习的人,如果是以谦虚的态度,来接受知识,就会有所得。假若不懂得采取谦虚的态度,就是自认为不足,那么天下的好言论,就不能进入他的耳朵和心中了。从前,唐尧登上天子的高位,仍然恭敬虔诚的来自律,用谦虚恬静的态度,来对待臣民,所以他的事业,经过百年而更加兴盛;他的德泽,直到今天越发昌明。昆吾(指夏朝的部落君主)自以为是,志得意满,他登上最高处,贪欲仍不停止,因此在当时就受到挫败,到今天更加使人憎恶。这难道不是损、益的证明吗?所以我说:‘谦虚的态度,就能用来保存自己的地位。’丰卦说:要趁日中时行动,因为那时光明普照,所以能算得上是丰大;如果已达到丰大时,便会开始亏缺了。因此说,太阳到了中午就开始偏西,月亮圆了就开始变缺;天地的盈满空虚,按照一定的时间彼消此长。因此圣人不敢自负盛名,他坐在车上遇见三个人时,就下车;遇见两个人时,就扶轼表示礼敬,主动调节那盈满与空虚的关系,所以盛名能够长久。”
子夏听完孔子的话,敬诚的说:“好!我一定终身记住您的这番教诲。”
笔者附言
孔子从易经的卦爻辞中,受到启发,领悟出谦虚可以受益,自满必会受损。这是圣人谦虚好学的表现。
最后,孔子讲:“天之道:成者未尝得久也!”孔子认为,上苍规定了一条法则:世界上,取得了成功的人与事,不能让他或它,长久的保持、存在下去。对于成功了的人与事,要想保持长久,惟有谦虚谨慎,才能做到。这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谨记自勉。
作为修炼人,无论悟到什么法理,都不能认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应该始终敬师敬法。
(事据汉代刘向《说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