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99|回复: 0

“手机一月吸费40余万”引发的追问 还能再扯淡点嘛?

[复制链接]

2636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73816
发表于 2012-4-4 12: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网易博客

消费者买假手机使用1月欠费40余万元。2010年10月,黄先生在正规手机店买了一款手机。几天后,黄先生因故障换了同款手机。此后手机多次出现无线状态不能通话,经查询,手机被设扣费软件,在开机的状态下就会自动上网订制多种SP服务内容,由此产生多项订制服务费用。查询单显示,该手机使用一个多月即已欠费40多万元。根据该手机生产商的回函,涉案手机属于假冒产品。法院审理后判决商家支付手机赔偿款490元及奖励费10000元。(3月30日《广州日报》)

这年头,普通老百姓这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战战兢兢啊,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坑得“倾家荡产”。且不说进医院治病“因病返贫”之类的“传统挨宰项目”,也不必说开车轻微剐蹭劳斯莱斯等豪车的“危险之旅”,仅仅只是买个手机,一个多月就能被“吸”走好几十万!

黄先生通过法律手段为自己讨回了公道,既获得了手机赔偿款,也拿到了商家因承诺“如发现水货假货当场奖励10000元”而支付的10000元奖励费。但此事却仍然有一些疑问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其一,那40多万元被吸走的“欠费”最后由谁支付?抑或是不了了之?其二,黄先生购买手机的地点是一家正牌手机店。正牌手机店怎么有假手机?工商等部门是否该依法对该店进行罚款、整顿甚至吊销执照等处罚?其三,假手机是从什么途径进的货?生产厂家、批发商等各个与之有关的黑色利益链是否也该一查到底、严厉打击?其四,一个多月吸费40多万,该手机自动上网订制的多种SP服务到底是何内容、由谁提供?这么昂贵的服务,是否涉嫌欺诈?其五,在这样一起“骇人听闻”的吸费丑剧中,电信部门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是监管不力,还是沆瀣一气从中分肥?其六,还有没有其他消费者跟黄先生一样遇到这种倒霉事?是否该扩大战果、对整个黑色产业链进行追查,停止吸费手机销售、妥善处理已售出手机,以避免更多的无辜消费者落入陷阱?

手机吸费的问题由来已久,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响一声”的骗局,即手机上“响一声”就挂的电话千万不能回拨,否则每分钟吸走你几十元甚至数百元话费。然而,2008年新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却称:清算司对65个所谓“吸费号码”进行回拨测试,结论是“高额吸费基本不可能”。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在某大型门户网站进行的调查中,87%的网友“不认可”这个结论。另一个网站的调查中,有2万多人表示曾遭遇过电话吸费诈骗的陷阱。一些地方的警方也表示,仅根据对65个号码的测试结果做出结论“不科学”。同时,还有内部人士曝出吸费五级利益链,揭露位于这条链顶端的境外声讯台和大陆的运营商将平分收益……

“响一声”之争如火如荼,随后又来了个更厉害的“接一声”。重庆72岁的叶大爷接陌生电话1秒被扣话费9元。该号码为10628387,他每个月都因该号码被扣除9元话费。“电话铃响后,接听时对方却没有声响,这事倒是有几回,难道就是这个号码?”叶大爷向记者出示了2张收费清单,收费清单上记录了他使用的手机号码,两次被10628387的号码呼叫一秒钟,收费均是9元钱。那么多人遭遇过“响一声”,工信部却能给出个“基本不可能”的结论。那么,对于比臭名昭著的“响一声”还狠、还黑、还高级的“接一声”,不知道工信部认为可能不?不过,重庆的叶大爷这回可不是空口无凭,人家有话费清单作证,且最终得到了为该号码支付话费的双倍赔偿。想说其“基本不可能”,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吧?

吸费诈骗到底“可能”吗?吸费现象在多大范围存在、严重到什么程度、有哪些“变种”、涉及到哪些利益链?这些问题至今悬而未决,究竟是不法分子太狡猾,还是相关部门太傻太天真?“响一声”、“接一声”之后,又出现了手机内预置软件“悄悄吸费”的现象。不知相关部门对此作何感想?如果不能痛定思痛,对此采取强有力的监管和打击的措施,手机有没有变成“吸费机”的危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0-7 02:2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