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71|回复: 0

三国演义丢了 见义勇为哪去了?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56378
发表于 2012-8-5 11: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颐和园长廊彩绘中的桃园三结义

与外国人相比,真正的中国人是最讲情义的,不过佛山碾童案让地球村见识了当代中国人的冷血。

孔夫子崇尚“仁义礼智信”,孟子曰:“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儒家谈义时,往往从“义利之辩”、“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角度谈,所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人不能“见利忘义”,而应该“舍生取义”。不过墨家从较低的层次出发,认为义和利不一定那么对立,底层百姓要是联合起来“讲义气”,做到“有力以劳人,有财以分人”的“举义”,“不辟贫贱、不辟亲疏” 的“兼相爱、交相利”,那“义可以利人”。

不管怎么理解,在古代的中国,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士大夫,还是在最底层的游民,无论是道义还是义气,“见义勇为”是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义是什么,最形象、最深入人心的,当然是《三国演义》那段历史了。历史用整整一个朝代的演变,给中国人上了一堂最生动的“义”字教育课。

人们谈到三国演义时,常常把义局限在“桃园结义”的刘、关、张三人身上,“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的“生死与共”的“友情”,常令西方人目瞪口呆。“士为知己者死”,为了一个朋友能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在西方人的头脑中是很难理解的概念。

其实在三国人物中,其他人物关系之间也充满了义的光辉。最突出的当然是诸葛亮对刘备的“义”,尽管他们从来没有结拜成什么兄弟。仅仅因为有了“三顾茅庐”的 “知遇之恩”,才华盖世的诸葛亮就甘为“哭出江山”的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哪怕是“扶不起的阿斗”,他也“尽心竭力”地辅佐,毫无非份之想。

一般人认为,对一个好人讲义气还算值得,对坏人讲义气就比较难了,但“义薄云天”关羽做到了。三国人物里,就连曹操这样一个以欺诈闻名于世的“枭雄”,在某些时刻也做到了讲义气,从而给自己换来了福报。

话说早年刘备不得志时,一次下邳战败,刘关张三人被打散,关羽护守着刘备的妻妾家眷。曹操打过来了,因敬重爱惜关羽的人品与高超本领,一心想收服关羽,于是反覆劝降,而关羽因要保护刘备的家小,也只得妥协,但承诺,只要有刘备的消息,关羽就会前往会合,曹操不得阻挠。

开始曹操故意将关羽与刘备妻妾安排在同一营帐,期待总有一天年青气盛的关羽,守不住血气干出损节的事。谁知关羽竟每夜站立在帐外,秉烛达旦,通宵不眠,从不越池半步。曹操看后,打心底敬佩关羽。到后来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去与刘备会合,曹操没派兵多加阻拦,这也算遵守了诺言。

等到后来诸葛亮设下层层埋伏,要在华容道轻取曹操性命时,关羽在义气与军令面前选择了义,念在下邳交情上放走了曹操。诸葛亮也没有用对待马谡那样的军令来将关羽斩首,因为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忠义这样的人性原则是高于一切的。

如今灌输的则是“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共产谎言破灭后,鼓吹的又是“利益高于一切”。如果说西方人过去不理解中国人的道义忠义原则,现在更是无法理解当代中国人的冷血无情了。看见孩子倒在血泊中18个路人见死不救,这无疑是对中国传统的最大反叛,而中共的洗脑则是反叛的根源。
633ec415gc646d3887971&69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0 11:4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