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69|回复: 0

“精忠误国”的道理

[复制链接]

0

主题

6146

回帖

9062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062
发表于 2005-4-13 17: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一个学过中文的小学文化程度以上的人,都知道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但相信没有一个人听说过“精忠误国”的。既然你说“精忠误国”,那么就是“奸佞报国”了?有人提问。回答是,“精忠”固然是为了报国,但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精忠”的人常常在误国,而且是大误不是小误。原因是,他们控制了舆论和权力的制高点,影响力决策力无与伦比,一旦判断失误,误起国来,一发不可收拾,而且无人可以阻止挽回。那些阻止的人,早都被打为“奸佞”,被口水淹死了。除非有证据证明,有一种自称“精忠”的人是不会犯错误的。



这里需要补充两个条件:其一,所谓“忠、奸”,是指当下流行观点,后代的、将来的历史学家一定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其二,在民主自由的舆论环境中,“精忠误国”的情况不会发生,因为摆脱以势钳口压人的公开自由的言论,将会揭开事实真相,客观分析判断,建立良好的预警和纠错系统。因此,“精忠误国”的道理,只是专制封闭制度中特有的道理。



历史上可以称为“精忠”的,岳飞当为第一人。岳元帅名飞,字鹏举,宋相州(今河南省)汤阴人。少负气节,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生有神力,学射于周同老师尽传其术,能左右开弓而百发百中。岳元帅一生,征程遍及今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十七省市,经历二百余战,每战必捷,皆谋定而后动,运筹帷幄堪称神谋,以寡击众攻无不克,如以八百岳家军,破王善贼众十多万于南薰门,五百背嵬骑歼金兵一万五千骑于郾城,无怪乎金兵咸谓憾山易,憾岳家军难。公元一一三○年,光复建康(今南京)。宋高宗许曰: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御书『精忠岳飞』制旌旗赐之。 
                          
公元一一四○年春,当岳家军兵临朱仙镇正欲直捣黄龙时,宋高宗为保他天子地位,存偏安之念,听从秦桧之奸计,一口气连下十二道金牌,不仅阻止岳元帅挥军北上,甚至釜底抽薪,仅凭著『莫须有』三字罪名,于绍兴十一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之夜,陷害一生以『尽忠报国为己任』的骁将岳元帅,他被宋高宗赐死于大理寺风波亭,临刑前他只写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字,把自己的冤屈全对天日倾诉,冤狱铸成,天地同悲,岳元帅时年三十九岁。就是这位尽忠尽孝的岳武穆,在十二道金牌下放弃了统一大业,让宋朝的半壁江山永无收复可能。偏安的南宋王朝,国力日衰,最后灭亡在北方异族手里。可见,最终他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精忠报国”不但是空想,实际结果是误了国。



与此相似的历史情节,翻开中国的历史书籍,比比皆是。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是一部比较忠实地再现历史的影视作品,就是这部电视剧中,也可以找到两处类似情节。一次是中日甲午战争前夕,另一次是庚子事变前夜。只要稍有理性的后人,都可以看到当时决策当局的自大、盲目和愚蠢。而这两个自大、盲目和愚蠢的决策,就是被一大群朝廷内外忠心爱国的遗老遗少坚挺支持着的。凡是不支持的,当场就被拖出去杀头。而实际内心反对、理性多与感性的李鸿章,干脆就装聋作哑。事实证明,这两个决策是彻底误国的。不但在当时造成极大的民族灾难,而且对后代的恶劣影响长达一百多年,直到今天。这两个历史创口及其带来的巨痛,使中华民族无法摆脱感性思维进入理性,使这个民族与世界的绝大部分地区的敌对和割裂残痕永难消除。这是爱国,还是误国?



深究其里, “精忠报国”的思维逻辑是建立在盲目的感性上的。感性不是很好吗?爱国就象爱自己的母亲,多么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啊!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可以理解。错了,民族国家社会外交的大事,不可以简单用一个“爱”字来了断,更多需要的是理性、智慧、平衡、估量。要把所有重大因素都考虑进去,要对民族最终的长远利益有清醒的认识。“爱”是一种很珍贵的情感,一个人的感情生活如果缺少爱,就是残缺的。尽可以把爱用在个人生活上,但是对于公共事务,就需要多一点智慧。起码是平衡一下情感和理性。



曾经读过一篇分析文章,质疑为什么中国的文化遗产中,形象的文学艺术大大超过思辩的科学技术,这里面有何道理?是种族的遗传因素中,感性思维能力大与理性吗?可是照理说人类的差别是不大的,所以到现在我也没有想通这个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4 22: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