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25 13: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对联创作基础知识
一、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从全联来看,原则上,只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论多少字数均可。如上下联各四个字,则称四言联,上下联各五个字,则称五言联。而限于对联特殊的形式要求,亦难有上千字的长联。在要求全联字数相等的同时,还要求各分句字数相等。换言之,如果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与之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如果连字数都不能相等,是不能叫对联的。
但有一个特例,当年袁世凯去世,四川有人撰写对联曰: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初,人们不解,袁世凯怎么能对中国人民呢?后恍然大悟,联意便是讥讽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的。这类联主要用于讥讽。
顾名思义,之所以称对联,不但要求对仗,重要的一个是联。从内容上看,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也就是意思要互相对应,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大多数对联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属于互相衬托的关系。这种衬托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互相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互相对照(即所谓“反对”),通俗地说,正对即上下联立意相近,也就是上下联两个分句共同构成一个复句,上下联存在一种连贯、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目的等复合关系。如: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彼此“风马牛不相及”,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也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
对联的韵脚
对联脱胎于律诗,所以大都保留了律诗上联仄收(仄脚)下联平收(平脚)的特点,只有少数的对联例外,这些大都是一些所谓的谐趣联。如
问花笑谁? 平声
听鸟说甚? 仄声
沙马走沙地沙瓮沙马蹄 平声
水獭钻水底水浸水獭皮 平声
宝塔巍巍七层四面八方 平声
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仄声
这些都是特例,可以不去理它,一般都以律句的上联未尾为仄声字,下联未尾为平声字为正格。
二、对仗的基本方法
在诗律中已说过,对联有工对、宽对、(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邻对)借对、流水对、错综对和扇面对六种对法,但独立的对联一般只使用工对、宽对、和借对三种。对法则有正对、反对和虚实对三种。
对联对仗的方法,从用词的角度来说有狭对与宽对。用狭对作对联难度较大,但往往较工整(就是所谓的工对)但因为限制性又容易流于呆板,缺乏神采。
1、正对
所谓正对,就是出句和对句意思相近,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一个问题。如乾隆于千叟宴以一百四十一岁老叟为题和纪昀的对联: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乾隆出句)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纪昀对句)
此联从两个角度分别隐喻了老叟的年龄都是一百四十一。
(纪昀是最会挑剔合掌毛病的“名家”,如果照纪昀的说法,此联合掌甚矣,可说合得铁板一块,针插不入,水浸不进)。
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
这是王维和贾至舍人的颔联,也是正对。上联说皇宫的门一打开,就象是玉皇大帝的九天闾阖开启一样,下联说的是朝臣和外邦使节一齐向皇帝朝拜,山呼万岁,出句和对句共同说明场面的宏大。
翁同和和李鸿章的对联:
丞相合肥天下瘦(翁同和出句)
司农常熟世间荒(李鸿章对句)
这副对联也是正对,意思也近乎雷同。
2、反对
反对就是用意思相反的出句和对句共同说明一个意思。如“有”对“无”、“真”对“假”、“生”对“死”、“聪慧”对“愚痴”等。如: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乐在黎民欢乐后;忧于邦国患忧前。
母鸭无鞋空洗脚 公鸡有髻不梳头
3、虚实对
虚实对就是对联中,有写实的,也有写虚的,但不拘出句言虚,或是对句言虚。如
一幅画图来眼底;万家欢乐注心头。
此联上联是实,下联则是虚。
万丈文光辉北斗;一林春色满皇都。
此联是上联言虚,下联言实。
三阳开泰家家乐;五福临门处处春。
此联则是虚虚实实,虚实相生。
三、合掌跟正对的区别
一些吹毛求疵的诗词对联评论家们往往说反对优于正对,但一个事实却是古今诗词对联大部分是正对之作,而且能流传下来的也多是正对之作,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出自刘勰《文心雕龙•丽辞》:“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又说“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他的评述对象是于文章(主要是骈文)而言的,把写文章的“反对为优,正对为劣”作为几百年后才产生的对联规则,是否有点可笑?举通行最广的商业用联为例: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此联为商店最通用的春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且与爆竹声中“恭喜发财”的气氛相协调,很受商界欢迎。但有人撰文说,说此联也是合掌,“通四海” ,“达三江”是一个意思,说“6个字只能当3个字用,岂不可惜?”诚如此,中国的很多成语得改了,写文章时用“丰功伟绩”是累赘,因为丰功和伟绩意思一样,而用“半斤八两”的人就是白痴了!因为半斤是八两,八两也是半斤!
其实大多数的应用联除了挽联多用反对之外(可以以生对死),其余大多数都是正对。流传下来的也大多是正对。如春联“三阳开泰;五福临门”上联说春天到来,将为一年好景的开始,下联说百福俱臻,上下联共同说明春节吉庆,一年顺景的意思。再看寿联“瑶池桃熟三千岁,海屋筹添九十秋”这里上联用了王母娘娘瑶池桃子三千年一熟,人吃了长生不老的典故,下联从另一个角度颂扬了被祝贺者是高龄,上下联共同表达被祝贺者健康长寿的意思。婚联“海誓山盟期百岁;情投意合乐千秋”也是祝福新人夫妻和睦,百年和合,难道可以撰上一联“今日鸳鸯和合;明朝劳燕分飞”吗?还有如贺人玉趾呈祥联“月窟早培丹桂子;云阶新毓玉兰孙”,上下联都是贺人英物试啼,难道你能选一“佳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贺吗?
其实像下面的对联才是合掌。
云泽清光满;
洞庭月色深。
从对联开拓的意境来看,“云泽”对“洞庭”云泽本身就是洞庭的古称,“清光”对“月色”清光本身就是月色,满和深都表示月朗光足。
再看一联:
韬略孔明分禹鼎;
神机诸葛列封疆。
这副对联单从词名上看,也还有一点神采,但“韬略”与“神机”义略同,孔明和诸葛则是同一个人,“分禹鼎”和“列封疆”同义,这才是合掌。
四、文意切题
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之一是:表面无题,实际有题。楹联张贴、悬挂、书写、铭刻在实体上,是室内环境或名胜古迹的组成部分,因此题目不言而喻。所以对联文意必须切题,也就是说要切人、切事、切物、切地、切时、切景。不能把大观园的对联挂到滕王阁亦可,岳阳楼的对联也可用于黄鹤楼;春节用联在国庆节也能凑合。梁章钜在评论对联时,常常用把“切”字作为评论优劣标准之一。
1、切人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万国衣冠拜冕旒
这是武后庙集句联。上联用白居易《长恨歌》中“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指武则天开始像杨贵妃一样得宠。下联用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九天阊闾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 指武则天后来当了女皇。慈禧太后 “垂帘听政”还算不了皇帝。所以,这副对联在中国历史上只有送给武则天最合适。
钱楷题常熟草圣祠 :
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
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钱梅溪(楷)曰:“唐张旭曾为常熟县尉,古县城南有草圣祠。”张旭善草书,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此联把张旭书道之神,嗜酒之狂,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看杭州仓颉庙联
上溯羲皇画八卦时,文字权舆,秦而篆,汉而隶,任后来缣素流传,不外六书体例
高踞吴山第一峰顶,川原环抱,江为襟,湖为带,看从此菁华大启,振兴两浙人材
此联既切仓颉造字,又切庙所在的位置。
2、切事
徐渭题绍兴汤绍恩祠:
炼石补星辰,两月兴工当万历,缵禹之绪
凿山振河海,千年遗迹在三江,于汤有光
绍兴滨海,常有水患。明汤绍恩任绍兴太守时创建应宿闸后解决了水患问题。故后人立祠纪念。此联并不泛泛地歌功颂德,而是记载了当时的工程情况,可以当地方水利史读。梁章钜评曰:“两用成语,一切其事,一切其姓,越人每乐述之。”
题茶亭兼卖酒者: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斟碗酒来。
此联为茶酒肆做广告而不落痕迹。用谚语入联,别有风味,款款道来,入情入理,自是上乘之作。
相逢尽是弹冠客 此去应无搔首人
这是清朝董邦达给北京某理发店写的对联,某亲王大为赞赏,从此他的书画闻名京师。这副对联好在既隐喻理发,又隐喻当官。梁沈约《郊居赋》有“或辞禄而反耕,或弹冠而来仕”。 弹冠客就是当官者。宋陆游《秋晚登城北门》有“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搔首是无可奈何之状。理了发,当官有望,万事如意,弹冠相庆。
3、切物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咏炭)
此联咏物真切,对比强烈,寓义深长。梁恭辰《楹联四话》卷一云:徐树人中丞(宗幹)尝制“咏炭”一联铭诸座右,可见其居官之概。又朱应镐《楹联新话》卷一云:清代“官场口语,以得宪眷者为红,否则为黑。同治初元,徐清惠公宗幹抚闽时,前抚满洲仲文中丞瑞璸总督正轩制府庆端以事被劾去位,一时私人废黜殆尽。公咏炭有句谓此。今多有悬挂者。附要津者可鉴矣。”《楹联新话》“一味”作“一半”。
解缙嘲不学无术秀才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此联十分切合芦苇和竹笋的特性,但其意此而义彼也,形象生动地为那些不学无术,却又自以为是的人画了像,十分传神。
4、切地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级,俯临千峰奇观。
这是泰山南天门联,上联中,为了突出南天门之高而说是高到了九霄,到了天的最高层,这虽然是夸张,但还是很切合五岳之长泰山的。
苏州虎丘花神庙联
一百八记钟声,唤起万家春梦;二十四番风信,吹香七里山塘。
虎丘山在苏州西北七里,寒山寺在苏州西十里枫桥。一百八记钟声来自寒山寺。虎丘附近多花农。故云吹香七里山塘。虎丘花神庙不同于西湖花神庙,梁章钜评曰:“却移作西湖之花神庙联不得”。
湖南长沙岳麓山云麓宫联
西南云气来衡岳 日夜江声下洞庭
此联紧扣住云麓宫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地方风物,岳麓山本为南岳衡山之余脉,衡山又在岳麓山西南,故说“西南云气来衡岳”,而岳麓山又俯临湘江,湘水北流,日夜不停地泻向洞庭湖,故下联“日夜江声下洞庭”,切景且有神致,不能不说乃神来之笔。
5、切时
对联分很多种门类,但每一种都须切时,如明太祖为阉猪户题写的的春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此联不带春,不关春,不切时,所以户主并没有把它作春联张贴出来,而把当堂联挂于堂中,下面几副,才真正切时。
钱楷题黄鹤楼:
我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兹游良眷眷,落梅时节且登楼。
钱楷任湖北巡抚,刚三个月,又奉命内调。此联写在匆匆离任之前,落梅时节登黄鹤楼,极有特色。依依不舍之情十分真切,用辞也十分妥切,故能引起读者共鸣。
周策纵集宋词:
别来风月为谁留,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峰到春归无处寻,红了樱桃,绿了芭焦。
此联集石孝友《鹧鸪天》,苏轼《水龙吟》,辛弃疾《贺新郎》,蒋捷《一剪梅》句。对仗之美集中在“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两个切时切景的自对自重句上。
6、切景
陕西潼关城楼对联:
华岳三峰凭槛立; 黄河九曲抱城来。
读了此联,仿佛身历其境,登上雄伟的古城楼极目西眺,奇拨峻秀的华山朝阳峰、落雁峰、莲花峰如三根擎天大柱,直指苍穹;凭栏北望,缘吕梁山西麓,万里黄河蜿蜒而来,直泻潼关城下,又于此处突然转折向东,浩荡奔泻。此联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这雄奇的景象,大大地超过了十四个字所含的内容,给古城楼更增添了雄伟气势,十分切合。
黄万春题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月泉阁联
一湾水曲似月宫,仙境涤尘心,顿起烟霞泉石念 ;
五色沙堆成山岳,晴天传逸响,恍闻丝竹管弦声。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以“大漠奇观”著称于世。沙泉共处之天然妙趣,非亲身经历,难以想象。月牙泉四周为沙山所困,自古迄今,沙不进泉,一奇也。山脊如刃,经人走驼踩,宿夕复初,二奇也。人乘沙滑行会发出响声,三奇也。大概与所处地理、气候的特殊条件有关。月泉阁在月牙泉北岸,高阁飞檐,俯瞰清泉,沙中绿洲,恍如仙境。
五、对联的起承转合
现以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例以一窥全豹。昆明大观楼长联是楹联史上令人瞩目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楹联足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并驾齐驱,争妍媲美。联曰: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孙髯昆明大观楼长联,以空间与时间为两条主线,使自然景色,历史沧桑,与艺术心灵,融为一体。令人百读不厌,余味无穷,历久弥新,叹为观止。大观楼长联在楹联史上的地位,不在于“长”,而在于创造了楹联结构的完美典型。其特点是:以四言模式为基础,通过在不同位置添加不同数量领、衬字的方法,构建了三组不同形式的同边自对。对仗工丽多姿,声调荡气回肠。
全联共180字,36句;每边90 字,18句(领、衬字与所在句合为一句)。其结构可按 “起、承、转、合” 分为4段。现各段结构分述如下:
第一段“起”: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
起处点明主题,茫茫滇池,尽收眼底,“披襟岸帻”句,十分富有情趣,一个人游览山水,登上高处之后,很自然用手推一推帽子,敞一敞衣襟,仿佛要让万里乾坤溶入胸怀,俯仰天地,数千年往事,把酒临风,油然产生一种“王候蚁蝼,毕竟成尘”的感叹。
第二段“承”: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上联眺望四周远山,浮想联翩,乘兴将视线转向下面要重点描绘的滇池风光。“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是啊,趁此风和景明,观赏一下大好风光,不正是人生难得的乐事吗?下联借四个朝代的典故作出“伟烈丰功,总归一空”引出议论,想汉代为了开发南疆而设楼船将军,在长安凿昆明池操练水军;唐代为记边功而镌铭铁柱,宋太祖南征北战开辟山河;不善生产,以杀掠为作业的元朝,马不停鞍,狂征滥掠,不惜尸积如山的“一代天骄”,可谓费尽心机,不惜一切。
第三段“转”: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上联将滇池无限风光简约化,蟹屿螺洲,苹天苇地,形象生动。下联将历代兴亡哲理艺术化,尽管他们费尽移山心力,终究免不了朝代更迭,珠帘画栋,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对比强烈。
第四段“合”:
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从稻香触发,联想滇池四时美景,艳若骄阳。一句“莫辜负”注入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下联从疏钟惊醒,返回现实人生,疏钟渔火、秋雁清霜,江山依旧,虽千年变革,滇池依然净如秋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