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阕】
2012年陆德预测:2017年中国经济或有大波动
亚洲知识管理协会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陆德在2012年11月的一次对话时指出,从2012到2017这五间时间非常关键,若政府、社会及法制等各个层面没有较大的改革举措,那么,2017年前后,中国经济将可能会遇到一次很大的波动,甚至可能波及到社会方面的不安定。
-------------------
陆德的父亲陆定一,是江苏省无锡人,陆定一出于一个家道殷实的官僚家庭,1925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毕业之前,陆定一在上海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南昌起义之前,陆定一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长征时,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其代表作品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 《金色的鱼钩》。1996年5月初,陆定一在临终前说了两句话:"要让孩子上学!要让人民讲话!"。
-----------------------
陆德曾于2008年率先在国内提出“W”型的中国经济复苏轨迹,而当时主流观点预测的复苏轨迹是“V”型和“U”型。现在回头来看,这四年中国的经济的确是按照“W”型走来。“从2008年算起,现在是中国经济的第二次下滑。按官方的言论,我们已经七个季度连续下滑了,一共七个季度,21个月连续下滑。
但如果按大曲线来说不是这样,我们从2010年的第二季度就开始下滑,2010年第一季度是11.9%,现在我们已经滑到7.4%,40%多的下滑。从经济理论来说,连续两个季度就可以定性,所以现在中国经济形势走的”W型“。对数字极其敏锐的他再次对中国经济做出诊断。陆德讲:这个”W“型,细分起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V+U“型,即第二次下滑再到升起,要有个较长的底部,大约3年左右或者更长,真正拉起,要靠全球复苏的”合力“才能实现;另一种可能是”V+L型,即再拉不到改革开放30多年的GDP年均増长10%的2位数高位,而是长期在8%左右的速度震荡了,下降约20%左右的GDP増长速度。
2017年可能要发生拐点的三条经济曲线
陆德之所以认为2017年中国经济可能遇到较大波动的依据,在于由数学模型测算的三条主要经济曲线。据他的预测,如果“十二五”规划不能如期完成转型和收入分配改革目标,将有三条曲线在2017年可能要发生拐点。
其中第一条曲线是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其核心是劳动人口和被抚养人口之间的比例,劳动人口比例越高,抚养比例越低,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较充足的劳动力供应,并保持较高的储蓄率,能够减少经济发展中资本边际效益递减带来的影响。
在过去的40多年,中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极大受益于人口红利带来的廉价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为在土地、技术、资本等要素之外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近些年,生育率继续下降、老龄化速度加快的人口结构变化的呈现,蕴含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结构的可能性变化,制造业向东南亚的转移便是其外在表现之一。“我预测到2017年中国人口红利为零。有些更激进的学者甚至认为到2014年中国人口红利就将消失,即到2014年就没有人口优势,没有廉价劳动力优势了。”陆德出此判断。
另外一条曲线就是贫富差距。“如果十二五规划中的收入分配改革和工资倍増计划不能达标(陆院士強调,由于触及到了”利益集团“,所以阻力很大,这又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和力度),那么2017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将逼近0.6。而0.6这条线,从经济学的角度上叫动乱线。”他预测。对于贫富差距和低收入,他认为这是导致中国消费始终上不去的主要因素之一。“不能光依靠大款来消费,学过宏观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宏观经济学有两个东西是微观经济学没有的内容,一个叫边际效应递减,还有一个叫机会成本。作为富人来讲,或者资本拥有者来讲,他的消费是边际消费递减,一个人买了八栋房子了,有四辆豪华车了,再给他十个房子,十辆豪华车,没啥感觉了。”他形象地比喻。
第三条曲线就是投资转换率。由于投资边际效益递减,他预测2017年中国的投资转换率可能会低于60%。他称,“那时候投资、消费、进出口三匹马之一的投资这匹马也拉不起来了。国际市场需求疲软,进出口会持续低迷,因为贫富差距原因,消费也难以在短时间拉起经济,只有靠投资,如果2017年投资这匹马也失效,那么2017年的经济状况可想而知。”
前三十多年的发展是败家子作风
陆德认为,中国的前三十多年的确是发展了,取得了全球睹目的巨大成就。但此期间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廉价资源、大规模投资,且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比如环境污染、资源耗损。他再次以数据说明此问题:2009年中国GDP占世界GDP总量的5.5%,却消耗了全世界40%的煤和炭,54%的水泥,60%左右的钢和铁、70%左右的油和气,即中国单位GDP的耗损是工业国家的6倍。“如果按2009年的对资源的消耗量,中国自身的石油资源只剩7.08年,只够一个五年计划,铁矿石资源只剩下16年,天然气只剩39年。
泱泱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然而这短短30年的时间将这个”千年百宝箱“的资源几乎消耗殆尽。请问,我们的后代还有没有资源?我们子孙后代靠什么发展经济?这是败家子的作风,怎能不反思?”
“所以我支持和强调十二五期间的经济转型。倘若转型不成功,待廉价资源、廉价劳动力这两大优势不复存在之时,中国的经济将会是怎样一种状况?”他无不怛忧地说。
中国外汇储备不该购买美债
对于中国外汇储备的使用,陆德观点鲜明,认为目前中国拿外汇储备购买美债是种错误的投资决策。他提出,早在2005年,就有学者建议,多余的外汇储备应用来购买“硬资源”,(我们称科技专利为“软资源”)。因为就经济学的观点看来,石油、矿产、黄金等硬资源是稀缺资源,是可以在通胀、负利率情况下保值增值的。“但中国的外汇还是大部分用于购买了国外债券,认为这样风险最小。现在来看,据一些学者计算,现今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由于美元贬值已损失了7000亿美金,即4万多亿人民币,相当于年GDP总量的10%。”
另外,他从投资回报率角度分析道,中国投资美国国债的投资回报率是1%-4%,美国用这些钱去进行投资和基金,回报率是15%,即美国拿中国的钱赚了4倍以上的利润。“更令人气愤的是,据一些学者分析,这其中70%的钱又以基金和投资的形式投向中国。中国现在80%以上的龙头企业都被中外合资,包括银行。所以说,又用中国的钱来再赚中国人的钱。这样一条投资路径,像不像日本侵略中国?”
对实现“工资倍増”计划的质疑
在十二五规划提出“工资倍增”计划之时,陆德便曾发文质疑此计划很难完成。“工资倍增这个红利指标我们很难完成,从理论分析上我们完成不了。”他直言不讳。对此,他还特意将做此判断的逻辑浓缩于一道他称为“小学生的数学题”中,用数据指出十二五规划的自相矛盾之处。
已知:GDP增长7%,工资増长13%-15%(近2倍于GDP),财政増长20%以上(近3倍于GDP)。试问:企业收入増长多少?——即:前3个参量已经由“十二五规划”及相关的机构确定,试问第4个量(企业盈余)的变化。(“国民收入”在第一次分配中,包括“劳动报酬收入”、“政府收入”、“企业盈余”三个分量,它们之间的“权重”大致为40多:20多:30左右。GDP増量是这三个量増量的总和。)
解恒等式:因为GDP(财富)总共只増长7%,故当工资増长速度2倍于GDP时,它对GDP的占比已达80%左右,所以若财政増长要再占GDP总量的90%左右已不可能,而企业的盈余则只能呈负増长,不可能为“正”了。(注:以上的计算并不严谨,只是做个趋势性的概算)。
据此推算他指出,工资和税赋的增长是要靠企业来“埋单”的,若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就不可能进行高额支付;要企业盈利能力増强就需要减轻税赋;要实现“工资倍増”就要同时降低税赋和企业的盈利,以“让利”给职工收入;三个量若同时超过GDP的増长幅度,是不可能的。
他说:2011年的年终报告显示,居民收入増长达到13%,但这是个“名义増长”数据,而“十二五规划”要求达到的是“实际増长”,即要减去约6%的通胀指数,故实际増长仅为7%多,而2011年的GDP是9.3%,故没有实现同步増长,没有完成任务;而2012年的经济状况更差,许多省市纷纷下调了最低工资标准。那么,五年的“工资倍増”和“同步増长”计划,就要靠最后3年来完成,其难度可想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