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917|回复: 0

揭秘名将吴起引发千年争议:为争功名不择手段?

[复制链接]

237

主题

12

回帖

2574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574
发表于 2016-12-18 12: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揭秘名将吴起引发千年争议:为争功名不择手段?                                                                                


吴起像。(网络图片)

阿波罗新闻网 2016-12-17 讯】


在群雄争霸的战国初期(约公元前440年),吴起出生于备受强邻欺凌的弱邦卫国。在他年少时,家境即由富庶走向败落,这种环境造成了他求胜心强,热衷功名,却又狭偏易狂的心理。据史籍记载,吴起为出仕送礼而耗尽家财,结果一官未得,反受同乡讥笑。他由此狂怒,竟杀死非议自己的30多个邻人后逃往鲁国,临行前声言不做卿相不还家。
此后,吴起求学于儒家大师曾子,却因在母亲去世时不回家吊丧,被注重孝道的老师逐出。于是,求官若渴的他便横下一条心在鲁国从军,悉心攻读兵法,并在齐军来攻伐时拜见鲁君献策请缨。鲁国人见他岳父家是齐国名门,不愿重用,吴起便斩下妻子首级,换来鲁君封他为将统军,也由此留下千古骂名。吴起也确实是个军事天才,弱小的鲁军经他训练统领,竟一战便击败在春秋战国时素称强大的齐国。不过作为孔子同乡的鲁人不齿于吴起之德行,擢升他的鲁君看到此人如此心狠手辣也深感惊悸,不久便把他辞退。吴起转投魏国,被正准备变法求强的魏文侯起用。吴起在魏26年,“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同时又“辟土四面,拓地千里”。任魏西河(今陕西省境内)守将时,一再以少量兵力击败庞大的秦军,占据了黄河以西700里之地,使原来强大的秦国一度岌岌可危,魏国变成战国头强。
魏文侯死后,武侯即位,吴起又不受信任,转而投奔楚国,被楚悼王任为相,仅一年便创造了“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的显赫成就。这个外来户仕途上一步登天,又提出种种变法措施,招致楚国众多贵族嫉恨。悼王刚死,那些大家贵族便招呼弓箭手围住前去致祭的吴起。尽管吴起临危显智谋,趴在了按礼教神圣不可侵犯的故王遗体上,期冀弓箭手放过他,孰料乱箭还是如雨点般射来,吴起身中数箭,倒地而亡。楚肃王继位后,严格按照楚国的法律“以兵器触及王身者,夷三族”,挨个追查当初箭射楚悼王尸体者,找到了70余家,全部满门抄斩。吴起这一死法,拉上了好些垫背的同死鬼。
在列国争霸时,吴起每到一地都能强军兴邦,确有过人之才。他的着述除《吴子》外大多散佚,却仍留下“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谋国强军之道。吴起还认为“争名”、“争利”、“积恶”、“内乱”是引发兵祸之源,虽只论及肤浅表面,仍可谓在世界军事史上最早探索了战争的社会根源。而另一方面,吴起所到之处均引发非议并最终被谋害,固然是因变法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团,其个人道德缺失的因素也不容忽视。据记载,吴起为将时曾“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不过从他对亲人也无情无义的行径来看,此类举动不过是笼络下属的手腕。当时被吮疽的士兵的母亲知道此事忍不住哭起来,然而不是感激而是悲哀,认为儿子受此拉拢定会送命。
以春秋战国的孙武、吴起两位著名兵家相比,着述孙胜于吴,武功吴过于孙,但后人往往尊孙武而轻吴起,正是因为德重于才。纵观千年的统军征战经验,军界公认仁、信、智、勇、严齐备,方具名将之风。古时虽有“谋大事者不拘小节”的辩辞,然而身为将帅,想服众仍需注重个人操守,才能全方位塑造良好素质。若只讲权谋而鄙视道义,虽可得功利于一时,从长远看必然滋生毒化社会风气和败坏军人武德的负面作用。吴起在史册上留下令后人赞叹的武功,但其为争功名不择手段,却应视为古代兵家遗产中的糟粕。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吴起的结论可谓一语中的,那便是——“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吴量 来源:时光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8 17:1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