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过渡政府元旦特稿:2017 中共将死 民主当立
2016年,中共“诸事不顺”,中国也被其逼入险境。
在政治领域。“习家军”貌似把持了多数省级伪政权,但伪公务员群体却怠政如故;军改打乱建制,避免了倒习兵变,但共军战斗力却仍低下;《巴拿马文件》暴露了“反腐”是越反越腐;扼杀《炎黄春秋》和自封“核心”,说明习近平只会做皇帝不会做总统;杭州G20峰会上自宽皇帝新衣,预示着文盲治国必生大乱;党员反对中共姓习,百姓更不认同中国姓习;只有习近平仍盲目自信,连王岐山都在第二十七次遇刺后,承认最怕党内政变;反习势力也正准备在十九大前发动更大规模的反扑。这些都说明,即便倾尽全力的穷凶极恶也已无力回天,2017年将是习近平政治生涯之坎。
在经济领域。总结“习近平经济路线”,只有混乱、无效和倒退。物价飞涨工资不涨、供给侧改革无疾而终、结构调整增加失业、国进民退变本加厉、一带一路曲高和寡、经济滑坡一日千里。全年无经济增长点,只能靠重拾房产泡沫来饮鸩止渴。无创新、低人权、高污染的“中国模式”已无以为继。
在金融领域。尽管维持共统区经济急需资金,但中共却极力将海量资金外移,准备垮台后伪高层流亡海外。同时限制大众将人民币积蓄兑换为外币。在人民币国内外全面贬值的情况下,中共只许权贵巧取豪夺,不准百姓为家财保值。此外,股市继续萎靡不振;债务危机无可挽回。金融危机中潜藏的是巨大社会动荡的火种。
在外事领域。南海仲裁说明,失道寡助的中共在世间没有真朋友,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国际社会的认同与支持。为了一党私利,中共纵容朝鲜金伪政权进行两次核试,罔顾对中国东部和东北部居民构成的辐射危害。美国众议院通过了要求中共停止摘取法轮功学员器官的《343号决议》。奥巴马总统签署了反制中共党文化入侵和污蔑民主的《波特曼-墨菲反宣传法案》。美国侯任总统川普与中華民國总统蔡英文通话,并表示考虑放弃“一个中国”政策。可想而知,不自量力挑战美国等奉行普世价值国家的中共,将在世界上孤立无援、自取灭亡。
在环境领域。中国大陆雾霾之灾愈演愈烈,呼吸困难成为一大民生难题。昔日以破坏环境获取暴利的中共,不但无力治理雾霾,还通过谎称雾霾为“天灾”来逃避责任。中国不能如伦敦一般根治雾霾,其原因在于中共专制统治下无民主、无监督。要“消毒雾 见青天”,必先解体中共。
在社会领域。龙煤万人讨薪、山东假疫苗案、709被捕律师妻子群体抗议、魏则西之死、雷洋案、镇压乌坎、仙桃环保抗争、连云港反核抗议、杨改兰灭门惨案、万名老兵进京、贾敬龙就义等,都说明经济衰颓、体制失效、官僚腐败与夺权内斗并发已积弊成灾。而女排奥运夺冠则证明:没有共产党,中华自复兴。
2016年,为了唤起中国民众反抗中共暴政的勇气,促进理解和支持被迫拿起武器自卫的大陆民众。中国过渡政府代总统伍凡发布了《中国过渡政府总统令 2016-01号》,追认杨佳、彭明、夏俊锋、范华培和范木根为烈士。府方还就雷洋事件发表声明,号召一切有良知、有血性、有理性、有生气的中国人为“生命尊严不容侵犯”而抗争。此外,中国过渡政府还在是年内,召开了二十七次网络新闻发布会,开诚布公的与各界探讨民生、环保、维权、经济、社会和民主等问题。下一议题是:2017年我们怎么办?
对生活在共统区的人们而言。中共政治“斗而不破”与经济“溃而不崩”长期并存,这对民众来说形同慢性自杀。当此危局,只有民主转型才能救中国。民众虽是转型的主力,但任何能催生公民社会的因素,都遭红色恐怖的摧残而不得生长。通过无形组织力量形成全民合力,又非朝夕可就。在一切和平转型途径都被阻断时,要打破“改良已死 革命难立”的僵局,唯有依靠军事政变。军变的主角虽是军人,但参与群众运动的平民却可游说军人同意起义;若起义军能保护抗共群众,那么民众支持将成为义军的保障后盾和军变成功后运作过渡政府的民意基础。当民众起义与军人起义形成互动时,解体中共便成功过半了。
对受中共压迫和威胁的人们而言。单一的政治力量或民族,都不足以战胜中共,应尝试里应外合的多方联合抗共。中共是维族、藏人、港台居民和内地居民的公敌。我们能否先搁置分歧,以自由民主的名义联合起来集弱灭强,之后再本着平等、互敬、和平的原则,从长计议构建联邦或民族自决等问题呢?
对有志青年而言。应从关注时事开始,逐渐深入社会。在社会活动中学习如何用政治捍卫公义,积累从政经验。如此才有望成长为民主中国的政治家,担负起天下兴亡。
对中国过渡政府而言,我们会一如既往的追求初衷:“替天行道 解体中共 道德治世 天下文明”。
2017年不需要伟人与奇迹,只需要普通人的觉醒。我们必须否定中共、推翻中共、审判中共,确立民主、自由、人权、宪政,落实“还政于民、还权于民、还地于民、还财于民”。
目前,对现实的绝望与对变革的希望同在。中共虽居优势,但只要我们坚持反共和民主的文宣,推动世事朝着全民运动、策反共军和抗共同盟的方向发展。那么,解体中共就不再是梦,而是胜利在望。
中国过渡政府
二〇一七年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