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亿苇 于 2017/1/10
中国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占全世界总供应量的80%,但笔头的“球珠”却一直依赖进口。为此,中国需要以每吨12万的价格进口1000多吨生产笔头的钢材,付出外汇1500万美元。
堂堂的泱泱大国,连小小的圆珠笔的笔尖都生产不了?究竟是什么问题?2015年1月,在太原的一次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说,“中国在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包括圆珠笔头上的笔尖钢(圆珠笔尖球座)……”此后,又一次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再以此问题为例说,工业制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发展升级的“国之重器”。他想起了年初在达沃斯用过的笔,就向有关部门打听,能否造和外国一样好用的笔?这就成了著名的“圆珠笔之问”。
格力电器的大姐大董明珠听闻此事,以为小小的圆珠笔不是什么问题。她立下为期一年的“赌约”,表示她可以帮助制笔企业解决这一难题。半个月后,董明珠带了她的团队去了一家制笔企业,帮助企业改造设备,提高自动化水平,但笔尖一事,她无能为力,原因就在笔头钢材上。没有那种钢材,还是依靠进口圆珠笔钢,董明珠认为她失败了。但制笔企业认为她没有败,好用的笔还是造出来了嘛。在中国企业界,有些人说话是有技巧的,不像董明珠那么直白与较真。
但到了2016年底和2017年初,中国有两家钢企都宣称自己已经造出了圆珠笔钢。一是首钢吉泰安新材料公司,一是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首钢称于2016年4月组织了攻关团队,经过第五轮和第六轮试制,终于生产出合格的圆珠笔钢。太钢则称经过5年的研究,无数次反复试验,终通过“和面”得到灵感,将铅和碲等重要元素,均匀地“和”进钢材里,增强了圆珠笔钢的切削性,从而解决了问题。圆珠笔钢这类特种钢,国外主要是日本、德国企业供应,配比与工艺严格保密。2016年9月,太钢实验取得初步成功,后经过10多次大规模炼钢,到2017年初,第一批切削性好的钢材终于出炉了。不过,太钢方面又称,若要完全取代进口圆珠笔钢,还需两年的时间。这也好理解。一种产品主要技术难关攻克后,要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仍需要做一番功夫。
新产品关键技术是一回事,大规模生产和质量保证又是一回事。媒体记者往往不理解这一点。而企业急于表功,急于宣传自己,用“突破”吸引关注与报道,是市场手法之一,也无可厚非,但媒体应当告诉公众,有些东西我们也有了,但与我们能不能做得很好,做到极致,是有距离的。奶粉我们能够生产啊,但为什么一些国人非要买进口货不可,并且还让香港等地一时间推出针对大陆客的严格的限购措施?电饭煲我们不同样能够制造吗?为什么中国人一时间还要跑去日本“爆买”?因此,“有”是其重要的一步,另外还有同样重要的一步,是能够做得好,做得精致,能够有稳定的质量与信誉。太钢、首钢或其他什么钢,能否真正做到同等重要的第二步,还需要时间来证明。这一点,媒体应当向总理及公众说清楚。
这事也证明有志者事竟成。老航从个人经验来判断,更相信太钢的故事。因为材料科技,是那种特别磨人的研制过程。有些关键材料,你虽然可以分析出其中的元素与分子,但如何添加,用什么方法添加,真要很多次、很多次的反复试验才行。有些材料的研制,人家是花发十几年甚至五六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获得成功的。别人好不容易掌握了一门绝学,自然也不轻易示人。中国宣纸制作秘术,保密了数百年之久,令日本人非常眼馋。直到1980年代,某些傻傻的国人被引进外资冲昏了头,任由日本人去参观核心生产区,就无意间让宣纸制作秘术外泄了。据传,日本人到泾县“参观考察”,官员和工厂负责及技术人员陪同参观,每一道制作工艺详细讲解,就这样,日本人轻而易举获取了宣纸制造的整个流程,以及“纸药”的配方。若是私企,核心技术保密意识要强得多。如今国际宣纸市场,日本宣纸销量远大于中国。
中国那些发动机、精密机床、依表依器、药品、化工等制造短板,有相当一部分就卡在材料与工艺上。材料与工艺,基本上没有捷径,只能通过长时间的反复实验来完成。但在过去,科技人员和知识分子是“臭老九”,得不到尊重,官僚体系瞎指挥,材料与工艺进展缓慢。近三十多年来,虽然官僚体系瞎指挥的现象有所缓解,但还有很多不顺之处。另方面,社会进入比较浮躁、急功近利的状态,再加上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山寨主义盛行,要花真功夫进行长期研究的事,不少企业与个人仍然难下那些决心。要彻底解决“圆珠笔之问”,不是短时间可以真见到多少成果的。“圆珠笔之问”问的不仅是圆珠笔那些小小的“球珠”,还包括好多中国无法生产及生产出来质量不到位的无数品种,像发动机的关键部部特种材料、齿轮减速风扇、超高涡轮前温度、细小部件加工工艺等技术,就需要实实在在的大量投入,一步步地打磨出来。关键技术在里面只差一点点,在整体上就会比人家差很大一截。中国制造只有在国际市场占据了中高端制造的地位,才敢说“圆珠笔之问”的难题,最终被攻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