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雨夜 于 2017-1-12 10:12 编辑
原标题:四省养老保险职工参保人数现负增长 六省当期亏损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李彪
目前作为基本养老保险补充的年金制度中,职业年金刚刚起步,企业年金覆盖范围较小,都难以发挥第二支柱的作用。对此胡晓义建议,可以考虑提高企业年金的实施强度。
已经建立并运行12年的企业年金制度仍然覆盖范围较小,养老保障体系仅依靠基本养老保险一支独大的现状增加了可持续性风险。
12月2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发布式上,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社部原副部长胡晓义表示,如果长期是一个单一层次或者以单一层次为主制度架构,它的可持续性是比较差的。
但是,目前作为基本养老保险补充的年金制度中,职业年金刚刚起步,企业年金覆盖范围较小,都难以发挥第二支柱的作用。对此胡晓义建议,可以考虑提高企业年金的实施强度。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1991年提出来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可是现在还是第一层次独大。长期来看,如果企业年金的发展裹足不前,其后果将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未来职工的退休收入水平将降低,不利于社会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建立年金制度,制度反差又会形成新的社会不公;私人部门的企业年金制度长期滞后,“多层次混合型”的制度目标将渐行渐远。
据了解,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要求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并从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而2004年发布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规定,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胡晓义说:“我们可以考虑能否提高企业年金的实施强度。现在的制度安排是完全自愿性的,企业和职工两方谈判,大家都愿意就可以。有没有可能像职业年金那样有一定的强制性,这个可能是我们推进它加快发展的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目前正在修订,这也让扩大企业年金的参与率迎来契机。
笔者支持以上各位专家见仁见智的高论,不妨也提出几点建言:
1、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职业年金”来源是什么?无疑是亿万国人的纳税钱。税收的本质是什么?用税务机关的官话讲,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既然“用之于民”,就不是仅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而是全体国民!那么为什么体制外民众不能名正言顺分得一杯羹?尤其是直接为国家创造财富、缴纳利税的企业职工(包括退休职工),这些人养老待遇不应低于坐享皇粮的体制内公民吧?这不也是我国宪法、中共党章早已明确的法条么?
2、以人社部为首的国家社保官员,早就不止一次提出:努力降低企业养老保险负担,相应提高员工现金收入。那么为什么不将拟待降低的养老保险费用转化为“企业年金”来源呢?譬如将目前企业负担的20%缴费率降低到16%,那么在不额外增加企业和员工负担(甚至财政负担)的情况下,企业员工不就拥有4%的“企业年金”来源了吗?此事不是不可为也,只是心怀叵测的决策人不愿为罢了,无非是惧怕触动自己一分一厘的特权利益而已!
3、目前退休的工薪阶层,无论企业退休职工,或是机关事业退休职工,都是国家计划经济年代的过来人,都无缘当今时髦的“年金”说。但是,目前机关事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待遇差,是企业同职级人员的两倍以上(可参见官方媒体数据)。2016年两大群体同时调待养老金,“待遇差”仍有增无减,并且官方已承诺:无论已退或待退的公职人员,其养老待遇“保证不降低”!
4、那么问题来了,不足其1/2养老金的企业退休职工该怎么办?“待遇差”何时解决?是否已提上议事日程(或是10多年后由火化场化解)?亿万国人众目睽睽之下,这不应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