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诚毅 于 2017-1-29 13:52 编辑
揭开扬州“江上青史料馆”的面纱
刘叉 于 2017-1-29
提要:被打造成“江上青史料陈列馆”的扬州市平民中学旧址根本不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要文物点,也从未被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是扬州市政府溜须拍马、阿谀逢迎、偷梁换柱、弄虚作假,冒用市级文保单位的清代赵氏庭园,并在“江上青史料陈列馆”对外开放近三年后,将其列入所谓的“扬州历史建筑”。
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对党忠诚老实、光明磊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如实向党反映和报告情况,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反对隐瞒实情、报喜不报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名义纵容、唆使、暗示或强迫下级说假话。党内不准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对领导人的宣传要实事求是,禁止吹捧。
“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位于扬州旌忠巷33号,2011年年底由扬州市委、市政府精心打造,于2012年4月5日举行隆重的开馆仪式,从改造、动工、装修到竣工仅用了80天时间。目前不仅是扬州市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而且是扬州市党性教育基地。
该馆入口处外墙上挂有“扬州市历史建筑”、“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和“扬州市平民中学简介(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三块牌子。
由扬州市民政局和文物局于2012年4月所立的“扬州市平民中学简介(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牌上称:扬州市平民中学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要文物点,被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底,市委、市政府决定修复平民中学旧址,并在此建立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2012年4月正式对社会开放。”
而由扬州市政府于2014年12月8日所立的“扬州市历史建筑”牌中注明:扬州私立平民中学旧址“2013年修缮为‘江上青烈士事迹陈列馆’。因此该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记忆和建筑艺术标本研究作用。”将原本2011年底经80天突击修复(见相关报道)并于2012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的时间推迟到了2013年,且名称也改为“江上青烈士事迹陈列馆”,而不是另两块牌子上白底黑字的“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三年后,将“史料馆”改为“事迹馆”,足以证明扬州市委、市政府的不自信。
既然此处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被批准为市级文保单位,理应进入第五批扬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经查:所谓“扬州市平民中学旧址”在扬州市政府公布的第一批至第五批市级文保单位名单(截止2012年7月,总计182处)中根本榜上无名,其截止时间2012年7月,在2012年4月开放的“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后四个月。而唯一在此地段列入扬州市第三批(2008年1月重新调整)市级文保单位的是编号为III-29 的清代赵氏庭园,位于市区赞化宫旌忠巷33号。清代赵氏庭园与“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地点一致,连门牌号码都一样。
“扬州文化遗产网”至今对此市级文保单位的赵氏庭园的介绍是:位于市区赞化宫。原系布商赵海山宅,坐北朝南,东部住宅,西部花园,占地约2000平方米,东部厅堂前后共三进,西部宅园内南有书斋三间,北有花厅二进,东侧倚墙有半亭,前进花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厅内置天花,前有卷棚。园内尚存零星山石,整个建筑除部分改建外,保存尚好。
而赞化宫则原是清初辽东巡抚李植的府第,李家败落后,乾隆间河督高斌在府址上砌建了一座道观“乐仙坛”,道光四年(1824年),盐运使曾燠改建为赞化宫,供奉吕纯阳,为当时扬州著名道观之一。
所谓“扬州市平民中学旧址”不仅没有进入扬州市政府公布的第一至第五批市级文保单位名单,也没有被列入2011年扬州市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37处),直至“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2012年4月开放后33个月的2015年1月6日才出现在扬州市政府公布的《扬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单》(19处)的第16位,其说明是:私立扬州平民中学旧址,建于民国时期,现存建筑整体平面呈“L”型,上下两层,主体结构为砖木混合结构,为扬州民国中西合璧建筑的典型代表。2013年修缮为“江上青烈士事迹陈列馆”。这就是2014年12月8日所立的“扬州市历史建筑”牌的出处,为了使其“历史建筑”的合法化,甚至将经过80天突击改建而正式对外开放的时间从2012年4月5日推迟到了2013年,整整推迟了一年。总之,“扬州平民中学旧址”终于在开馆三年后有了正式身份,只是这座被扬州几届市委、市政府早就极其重视的“历史建筑”与《扬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单》中若干早已不存或残破不堪的所谓“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民居、浴室、茶社、菜馆、酱坊、小人堂、育种室,甚至五十年代初建的工人新村等为伍,是不是有点太寒碜了?如果是为了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而拉来这十八处破房旧屋作陪衬,那真是“皇恩浩荡”!
赞化宫遗址和赵氏庭园解放后被占为机关宿舍,数十年来逐渐成为残破不堪的大杂院。除了一棵苟延残喘、五六层楼高的银杏树艰难地探出树梢和数座残损的旧屋,赞化宫遗址和赵氏庭园荡然无存,赞化宫遗址内的空地上早就率先建起了干部大楼。多少年来,旌忠巷33号及其附近从未出现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2012年竟突然矗立起一座崭新而洋气的“L”型两层建筑,且称之为“民国中西合璧建筑的典型代表”。为了尽快使这座楼房“名正言顺”,早在2015年1月6日市政府公布《扬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单》前就迫不及待地制作了“扬州市历史建筑”牌子,匆匆挂在“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的门前。
太平盛世,国泰民安,扬州地区既无兵燹,也无地震,那座占地约20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东部住宅、西部花园、北有花厅、进深七檩,厅置天花、前有卷棚,园内尚存零星山石,整个建筑除部分改建外保存尚好、令人遐想的“赵氏庭园”现在哪里呢?难道屈指几年间就人间蒸发了?!
短短数年,扬州市政府对其发布的市级文保单位名单和历史建筑名单等如此随心所欲,矛盾百出。赞化宫既无,赵氏庭园不存,竟以所谓“扬州市平民中学旧址”和“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替代。如此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冒名顶替,弄虚作假,扬州市委、市政府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
在所谓“扬州市平民中学旧址”2012年4月初竣工之时,外面南山墙上曾嵌有“民国二十六年改建、平民中学建”石碑一块。无论是文物普查的资料,还是开馆时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中对此都有记载和报道。不知何时这块石碑也突然失踪,代之以西山墙上“平民中学建、民国廿五年夏建”的新碑。为何作如此更改?为何将1937年改建的“平民中学”石碑,提前到1936年夏?是文物普查时记录出错?是有新的照片资料和实物佐证?还是为特显“1935年7月至1937年,江上青来此担任国文教员,利用三尺讲台,言传身教,宣传进步思想,传播革命道理”?
扬州能花费巨资、偷梁换柱打造这处景点,是否还有意恢复上述传记传主上过的原东关街羊巷的汪伪“苏北公立扬州中学”旧址(现扬州市第一中学)和两淮高等小学堂、江都县立初级中学(琼花观小学,现扬州市东关小学),将其也打造成史料、史迹或事迹馆,与所谓“双东景区”连成一片,再添两处新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