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乔木
最近中国大陆的改良派和所谓的“口炮党”,围绕著名公知于建嵘的房子被强拆,又起纷争。
和一般的知识分子不同,于建嵘具有双重身份,在体制内外都有影响。一方面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教授、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多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应邀频频给各级官员做讲座,属于标准的体制中人。
另一方面,他无意申报体制中的课题,除了薪金所得,不从单位报销任何费用,自己开展独立的社会问题研究。同时写小说、做画卖画办画廊,投资置地创业,发起参与各种社会和公益活动,救助弱势群体,网络不断发声,粉丝和拥趸甚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的影响。
此次纷争源于于建嵘在北京宋庄投资兴建的用于研究和开展活动的一幢楼,虽有与当地村民委员会的用地协议,但在主体建筑完工几年后,当地镇政府以违章用地为由,下令要强制拆除。消息传出,支持于建嵘的改良派与反对他的口炮党,围绕强拆和其他事,展开激烈论争。
所谓改良派,是指对中国社会的转型,主张采取改良、渐进的道路,也被称为补锅派。所谓的口炮党,则主张变革、激进的道路,被称为变革派或革命党。由于他们强烈反对现存的体制,呼吁推倒重建,但没有可行的办法,短时间内又看不到革命的可能,只是停留在口头的论争,也被戏称为口炮党。
口炮党讥讽于建嵘标榜直接间接给百万官员上过课,宣扬依法治国、柔性维稳、文明执政,但最终不能避免自己房子被强行拆除的命运。他的一些言论和事实表明,依法治国实质是为统治辩护,柔性维稳就是寻找借口。房子被拆象征着于理论的破产和信誉的危机。
而改良派则谴责口炮党一遇到这种事,不是把矛头对准滥用权力的一方,而是老批判受害者斗争不坚决,对体制有幻想,自食其果。他们并不了解于建嵘这些年的研究,讲了什么,做了什么,就肆意歪曲批判。于从来没有为体制辩护,而是通过讲座和活动推动变化。他始终反对强拆,救助了各地许多失房失地的访民。社会转型期各有认识和方式,口炮党不能逼人革命。
两派的争论是这几年的新现象,原来其实是一派。随着近年来政治环境的变化,当局的高压态势,言论空间的紧缩,一部分人从改良派中分离出来,认为革命不可避免,丢掉幻想,不要补锅,而是推墙。
过去是改良派和当权派争论,要求后者政治改革。现在当权派强势,没有政改的意愿和迹象,也没有耐心,不提供平台同改良派继续这样的对话。而口炮党和当权派本来就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从来没有对话的可能,他们只能在网络上不断变换身法发声,或在墙外呐喊。
现在口炮党和改良派论战,显然不是说给当权派听,后者乐见两派争斗,或招安,或剿灭。两派的争论其实是说给中间力量和民间社会,面对这几年政治的逆转,改良派想守住基本盘,等待时机继续改革;而口炮党则想扩大力量,认为改革已死,革命只是迟早的事。
从人数上来看,改良派占优。从态势上来看,由于口炮党是进攻方,言辞犀利,咄咄逼人,现实中又不断有类似于建嵘也被强拆这样的案例,让一些人丢掉幻想,加入他们的阵营。加之这几年网络高压之下,墙内暗潮涌动,墙外强烈反弹,态势上口炮党似乎占了上风。
至少愈来愈多的人认为,中国社会危机四伏,如果不主动改革图变,严防死守的结果是,革命又会像历史上一样难以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