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最担心的事情”——失去自己的“后院”拉丁美洲,被共产主义中国“攻陷”——现在终于既成事实。
美国官方媒体美国之音网站6月29日报道,中国在拉丁美洲地区的投资在不断加码和深化,成为拉美经济低迷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并援引经济分析人士和学者的观点,“中国与拉美存在经济互补,而美国的‘撤出’让中国在这里的战略布局更得以彰显。”
分析指,尽管美国人认为,这是中国借机在踩美国的“后院”,但北京并不承认自己是“机会主义”的执行者。中国没有避讳其借助经济扩张手段,以收获在世界范围内话语权不断增强的野心,北京也一直企图抓住世界格局变化中的微妙机遇期,通过经济层面的转化在政治方面获得更大的收益。只不过,华盛顿在近年的政策收紧态势下,让北京在拉丁美洲站住了脚跟,与其限制中国人的拉美战略布局,不如通过多赢的手段,重新参与到拉美的经济提升中,或许能够将“后院”失而复得。
“一带一路”之外的战略布局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B&R),全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被认为是,习近平主政后重新构建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崭新而又古老”经济、政治战略。
不过,“一带一路”从地理概念到地缘政治层面都没有“机会”触及到拉丁美洲。而美国在2013年时——“一带一路”概念刚刚提出时,也没有真正将“一带一路”视为一项可能会对美国及西方造成任何压力的政策。
中国外交战略目光或并不局限于“一带一路”(图源:AFP)
政治观察人士指,中国在“一带一路”之外,并没有停止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战略布局,北京更是从未想要放弃在拉丁美洲地区的政治战略布局,并一直通过经济投资实现中国与拉美“经济互补”,这意味着,北京正在逐步踏入美国的后院,美国人有任何惊诧的反应和举动都是应该被理解的。
据信,中国对拉美地区之于美国“后院”地位的认知是从进入千禧年(millennialism)之后。
中共前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都曾访问拉美。2004年的11月,胡访问拉美时,西方媒体惊呼,胡的出访“如一只金笔横扫南美”。而美国内部的政治观察人士亦指,北京正在“想要把脚踏入美国的‘后院’”。
2013年,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出访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美国媒体普遍认为,2“中美在拉美的较量由此展开”,并认为,习当时访问拉丁美洲实际上是,“对奥巴马2013年访问缅甸及美国重返亚太政策的回应”。
而在2014年7月,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访问拉美四国——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古巴时,美国《迈阿密先驱报》直言不讳地指出,习近平访问拉美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原因。
尽管中国大陆学者强烈建议“政府应拉丁美洲也纳入‘一带一路’的框架中”,显然,中国政府沉得住气,将拉美的战略与“一带一路”切割开来,相互左右,同时获得巨大的收益。
政治观察人士称,在2014年时,华盛顿判断称“中国在拉美的崛起尚未造成对美国的威胁”,而北京也只是在外交层面上认为“自己赢得了在拉丁美洲的胜利”,双方均未将拉丁美洲视为真正意义上的“利益战场”,北京也只是出于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战略性的布局而已,却没有料到,在短短的不到三年的时间,美国人开始后悔了——轻视了中国在拉美已经形成的经济利益的存在,现在中国进入拉美,对美国来说不一定是好事,“可能带来战略风险”。
美国“撤出”的空间
现在,中国人应该会时不时地“偷笑”在拉美的战略布局状态超出了预期——这是美国“撤出”的空间,北京当然要不失时机地填补上去。
特朗普外交政策影响美国与其“后院”的关系(图源:VCG)
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本土优先”政策直接影响了美在拉美地区的利益管控方式。
大西洋理事会和OECD的这份报告提到,中国对拉美影响不断增加的一个原因是美国对这一地区关注的下降。报告说,美国推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标志着这一趋势还将继续。TPP包含了三个拉美国家:墨西哥、智利和秘鲁。报告强调,墨西哥拉近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可以让墨西哥与美国进行谈判时拥有更多筹码。
美国人批评中国进入拉美,“并不是以一个无私的世界领袖姿态进入的,而是出于自身利益。中国已经便显出机会主义,并会继续这样做。”
中国大陆政治观察人士则认为,北京从来都不承认自己是“机会主义”的执行者。实际上,中国也的确没有成为“机会主义”的机遇。不过,中国没有避讳借助经济扩张手段,以增强世界范围内话语权,北京一直企图抓住世界格局变化中的微妙机遇期,而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的一系列变革政策突然让北京变得“豁然开朗”,通过经济层面在拉美获得经济互补,轻而易举地转化为政治方面的收益,这恐怕是北京始料未及的。
评论人士指,与其美国限制中国人在拉美的战略布局,不如通过多赢的手段,重新参与到拉美的经济提升中,赢得美国在拉美的话语,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美中是否“以无私的世界领袖姿态”面对世人也很容易判断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