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76|回复: 0

别担心印度山地师 小心其颠覆式经济改革(图)

[复制链接]

8614

主题

1万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35236
发表于 2017-7-16 08: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500130796192121.jpg

一、洞朗对峙:我们真了解对手吗?



 虽然不少国人都会煞有介事地在“强国论坛”或者微信朋友圈“抗印”,但多数国人并不认为这次边境对峙是什么大的威胁,这源于我们宣传上一直以来对印度(专题)的刻意忽视、矮化与贬损,以及对55年前(1962年)那场规模不大的边境战争细节的选择性记忆。中印边境对峙也不是第一次了,我们习惯于认为这个超过13亿人口、近300万平方公里土地、拥有5艘航母并完全控制大西洋——大西洋连接通道印度洋,堪称庞然大物的邻居,只是一个不可能构成任何威胁的泥足巨人,那里脏乱差,那里妇女没文化,那里乱七八糟的种姓制度,那里各自为政的国内市场……中印在洞朗地区的边境对峙,已经一个多月了,尽管中国发出了“界线即是底线”的通牒式警告,但印军没有丝毫撤兵的意思,这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很少有人有功夫去认真思考印度国防部长那句“今日印度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的真正含义,也少有人产生哪怕丝毫的疑惑:



  既是泥足巨人,焉何有如此胆量,明目张胆越界世界第二大经济国家边界,月余而不撤?



  当然不只是撑死胆大的那套“阿二”逻辑。



  印度其实一直都是我们心头挥之不去的一个巨大阴影:尽管我们的经济实力远超对方,但也只是过去30年。从建国起步算,我们的状况并不比印度好,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全球政治地位上。事实上,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印度都是不结盟运动的领袖,中国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国家。放眼亚太,无论从人口数量、国土面积,还是地理位置(扼整个印度洋,同时可以轻松钳制南海(专题),这也是中国要建瓜达尔港的原因),印度都是最可能对我们构成实质竞争,乃至威胁的邻居。



  印度国防部长称,印度已非1962年的印度。他的逻辑其实是非常简单清晰的,印度非62年的印度,是因为中国也非62年的中国。1962年的中国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经济体,对外没有任何依赖性,打烂了也没关系。但现如今的中国完全不同,贸易通道、能源运输50%以上需要经过印度洋。而7月10日起,美国、日本和印度在印度洋上举行为期7天的联合军演,汇集了三国最大航母(日本出动的是唯一可以当做航母使用的“出云号”),释放的含义再清晰不过:那就是,一旦中印陆上开战,印度有能力在一个小时内切断中国的主要能源通道和外贸通道。



  但从这次国内媒体乃至网络对印度的激愤乃至超乎正常的蔑视之词,不难看出,其实我们对这个在卧榻之侧都能感受到对方呼吸的邻居是越来越心存忌惮的。



  当然,民间乃至高层应该都对此心知肚明: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能诉诸战争,双方手中都有对方忌惮的“器”。一旦爆发战争,对双方的代价都很沉重。



  而这次边境对峙,之所以国内社会反响更大,原因不难猜测:当下,印度貌似在崛起,而中国经过30年的经济奇迹之后,处在一个谁也没把握说清的“转型”地带——用不少人的通俗解释,此次转型,成则欧美,败则拉美。



  这样此下彼上的大背景,加重了我们的焦虑感。



  我们现在需要讨论的是:假如,假如印度真的会是我们的潜在竞争对手乃至现实威胁,那么,我们真正应该忌惮的,到底是什么。



  我的答案很简单:



  印度真正的威胁,绝不是来自它陈兵超过20万的山地师,而是它持续的,颠覆式的经济改革——两国相争,比拼的核心,还是背后的经济实力。



  打仗需要钱。朝鲜(专题)再怎么折腾,再怎么叫嚣,也只是一个跳梁小丑,不会有人把它视为正儿八经的威胁,原因很简单:它的家底,甚至都支撑不了哪怕一场最小规模的常规战争。



  印度不同,尤其是在“印度的邓小平”——莫迪上台后,其大力度、且切中肯綮的大力度经济改革,正在让这个国家的经济持续高速壮大,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持续。



  近期最大的两个动作,一是废钞,二是全国税制统一改革——都堪称绝对的大手笔,难度与力度绝不亚于中国当年的改革开放,也必将对印度成为一个真正“大国”奠定坚实基础。



  反观我们,依然在经济体制改革上逡巡徘徊,某些方面甚至南辕北辙——这,才是我们需要高度警惕的威胁。



  二、惊世骇俗的印度“废钞令”——治理腐败远没有那么难



  国内极少有人去关注印度的这个改革动作——相比国内的“打老虎”,印度的废钞远没有那种轰烈张扬的形式美感,但达到的实质效果却是无声处起惊雷,标本兼治,多年陈疴,一招治理。



  2016年11月8日,印度政府宣布自次日起废止原500、1000卢比纸币,并宣布发行新500、2000卢比的纸币,民众可至银行以旧钞兑换新钞。



  此举可谓惊世骇俗:截至2016年3月31日,500卢比和100卢比的纸币占到了印度流通中货币的将近86%,价值约14万1800亿卢比。同时,印度还是一个高度依赖现金的国家,90%以上的交易以现金完成。在这种背景下一次性废除86%的流通中纸币,可想而知难度巨大。



  印度政府声称“废钞令”的目的是为了打击恐怖主义、“黑钱”、腐败——恐怖主义是一个非常冠冕堂皇的借口,但所有人都知道政府此举剑指何方:这项废钞令同时规定,如果居民将价值25万卢比(约合2.5万人民币)以下的旧币存到银行时,政府不会予以追问。但超过这个限额后,如果居民的存储与合理收入不符,则将面临高达60%的惩罚性税收。



  这就是印度反腐的聪明及严厉之处:釜底抽薪。老虎是打不完的,我不管你收入来自哪里,更不会去一个一个去巡视或者审判,但凡超过合理收入的部分,直接上缴60%——否则,就是废纸一张。



  这种“直接动人奶酪”的改革,代价与阻力都是巨大的。“废钞令”一度造成了股市跌至低点、高速公路交通罢工堵塞瘫痪、农业部门受损、商业活动大面积停摆等“严重”后果。世界各大金融机构也在政策出台后纷纷调低对印度经济的预期。而短期里印度经济也确实受创,印度2016年的GDP增速为6.6%,相较上一年度的7.3%和预期的7.1%,显著回落。服务业PMI跌至荣枯线下,废钞导致的卢比贬值也一度加剧了印度的国际收支逆差。



  然而,这些代价没有白费,此举无异于刮骨疗毒,废钞不仅仅将腐败势力集团一举“瘦身”,极大震慑腐败,减小既得利益集团的改革阻力,更深层的目的是为其后的改革铺平道路。废钞迫使民众将现金存入银行,扭转此前过于依赖现金的状况,将金钱数字化、系统化,为发展现代支付体系铺下地基,有利全国商业贸易长远的发展与流通,同时也方便税务部门监管,扩大了有效税基,为今年7月实行的消费税(GST)税制大改革打开了通路。


  三、大刀阔斧的GST税改——终于,一个统一的印度



  如果说有什么信号是印度想成为全球大国的最明显信号,那无疑是今年7月1日的全国税改——这将让长久以来各自为政,相互割裂的印度市场,终于成为一个拥有13亿消费人口的统一市场。



  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印度过去采用联邦税制结构,中央的联邦政府对商品生产制造环节征收消费税,地方的邦政府对商品的销售或购买环节,即是最终的消费环节,征销售税(部分邦已改为增值税),而中央政府还有权对服务征税。同时,印度29个邦政府各自制定的税率不同,而且商品如果跨邦销售,还将负担更多名目更复杂的税种,例如入市税等,类似不同的邦之间存在“关税”。



  这就造成两大问题:一是重复征税,导致了高达26%的平均税率;二是跨邦销售的商品不仅会被不同邦重复征税,还需要缴纳跨越辖区边境时的过境税等,这使得印度形成了国内各辖区之间的“贸易壁垒”,印度市场分离而破碎。



  印度人民、政府和外国投资者饱受这一复杂税制的折磨,历届政府皆有意进行改革,奈何阻力重重未能成事。一是地方邦政府利益受损拒绝合作,二是两党党争下在野党势必要反对执政党的政令。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致力于推行各项经济改革,GST法案正是其中重点。现政府为推行法案,使尽手腕,克服了印度两大党之间的党争,争取到了多数地方邦政府的支持。



  今年7月1日,消费税(GST)改革正式启动,这是印度独立以来的最大规模税改,统一全国税制,被外界誉为推动全印度真正迈向单一市场的里程碑。专家预测,改革可能提振印度GDP增加1%-2%。



  新税制根据商品性质的不同实施四档基本税率,另有部分商品免征消费税。而新税制对邦内交易和跨邦交易的税种也做了简化。新制度下,邦内交易需要缴纳中央消费税(CGST)和邦消费税(SGST);跨邦交易须要缴纳综合消费税(IGST),向购买方所在邦缴纳邦消费税。



  说GST改革得以实施是印度“自信膨胀”的核心因素之一,毫不为过:



  1)首次建立了一个全国统一的税收体系,打破了过去印度国内邦与邦之间的贸易壁垒,打开了一个共同的印度消费市场;

  2)合并税种,减轻重复征税,大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税收成本;

  3)国内贸易的成本会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库存成本都会降低,而运输效率得到提高,促进国内商品流动,增加消费。印度本土制造业的竞争力将得到提高,从而向“印度制造”的战略目标迈进;

  4)改善了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在印度投资;

  5)政府税收收入会因透明度更高的新税制得到大幅提高;



  自2014年莫迪上台以来,提出了印度制造(“Made in India”)、加强基建、吸引外资和解决财政贸易赤字等战略目标。而GST改革,在实现这些目标中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税改有望助力其他各

项改革措施,推动印度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印度总理莫迪称:“



  有了GST,"一个印度,伟大印度"的梦想就将实现”。



  四、印度,或早已不是吴下阿蒙



  我们习惯于把任何对手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去想象和理解:要么很蠢,要么很弱。我们往往要到真正交手的时候,才发现痛悟“知己知彼”有多重要!



 印度和中国在过去十几年同为亚洲发展迅速的新兴经济体,但路线大相径庭。



  中国主要大力发展制造业,投资基建,08年金融危机前主要走投资和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道路。而印度在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以前大力发展“精英产业”,即是以金融、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这一策略规避了国内平均教育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劳动法限制严格等问题,带来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印度的产业结构因此严重失衡,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比超50%,而制造业仅占15%。



  另外,印度政府也面临着财政和贸易双赤字的问题。财政赤字占GDP比重高于3%的国际警戒线,而贸易逆差甚至高于发达国家。印度还是金砖五国中唯一保持贸易逆差的。



  因此,2014年莫迪总理上台后锐意改革,提出的改革措施主要围绕三大战略目标:第一,印度制造,“Made in India”,提高制造业在GDP中比重至25%,改善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第二,大力发展基建,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第三、解决财政与贸易赤字问题。



  此次GST税制改革将是莫迪政府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成功,将会极大地助力三大战略目标的实现。



  印度这只巨象,虽然身躯沉重,却也已经站起身来,开始助跑。而莫迪政府的改革措施,正是在卸除大象身上的负重。



  自莫迪上台后印度经济的增长势头强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经济增速世界领先:全球自07年底爆发次贷危机经济滑坡以来,复苏一直缓慢,而中国与印度的GDP增长率远高于美欧的增长率。而印度的经济增速,虽然在去年第三季度后有所回落,但从趋势上来看,自2015年起已经追上中国。

  2.金砖五国中货币最为坚挺:2015年以来,金砖五国面对强势的美元政策,货币纷纷贬值。2015年至2017年6月29日,印度卢比相对美元仅贬值2%,是金砖国家中贬值幅度最小的一个,巴西雷亚尔对美元贬值24%,南非兰特贬值12%,人民币贬值11%,俄罗斯卢布贬值6%。货币坚挺背后意味着什么,相信不用解释了。

  3.金砖国家中股票市场表现最佳:印度的股价指数自2013年以来上涨了59%,保持了稳定上涨的势头,2016年以来也是金砖国家中表现最好的。

  4.外资加速流入印度:据世界银行数据,近年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已展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此次GST税改将解决过去令外商十分头痛的错综复杂的税制,更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外资投资印度的热情。

  5.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莫迪政府上台后大力加大基础建设支出,主要投入到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港口、光纤网络等领域。印度财政支出中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占比大幅提升。

  印度2016年财政支出预算中,基建支出占比将提升至 39.64%。

  落后的基础设施一直是印度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如果清扫了这个障碍,将能创造一个人人渴望的投资环境。

  6.推动制造业全面崛起:印度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工业较为落后。但在全球制造业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印度受益于劳动力供给充分,工资低廉等条件,具有成本优势。GST税制改革也将使得企业税负、运输和库存成本降低,商品流通更容易。

  7.统一国内市场:这也是莫迪去年与今年两次“大手笔”改革带来的意义最深远的作用。过去印度经济不被看好的一大原因便是它的国内市场支离破碎,不同地区各自为政,国内的贸易流通受阻滞,消费力被严重抑制。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措施,奠定了中国两千年的大一统局面的基础,而印度如今以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将国内市场统一了起来,其历史意义丝毫不亚于此。



  联合国《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认为,今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低速增长,预测增速为2.7%。对美国的经济增长预测为1.9%,欧洲为1.8%,中国为6.5%,而对印度经济增速的预测为7.7%,而且,印度这个经济增速,大概率能维持多年,甚至加速。



  印度,早已非吴下阿蒙。



   尾声



    猛药起沉疴。



  当世界上许多国家与地区陷入分离与孤立时,原本陷于两党之争、各邦各自为政的印度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对立的国大党与人民党在改革政策上达成共识,新政打破各邦间相对独立的状态,一个共同的印度市场呼之欲出。配合雷厉风行的莫迪政府的各项后续改革措施,印度极大可能已经站在历史机遇的门口,这只巨象其实已经在飞奔起来。



  印度的山地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知耻后勇的动力,可怕的是他们锐意改革的决心。



  反观我们,对30年成就沾沾自喜,既得利益集团多方掣肘,经济改革举步维艰。



  中国需要感谢邓小平,我们迄今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吃“邓氏改革”的红利。



  但再厚实的家底,也有吃完的时候。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认真询问自己一句:我们是否已经丧失了改革的勇气与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9 22:0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