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boluowang.com
正體
切换到窄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家园
Space
新闻子站
评论子站
生活子站
娱乐子站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本版
帖子
日志
用户
阿波罗网论坛
»
论坛
›
阿波罗世界之门论坛
›
文艺书香
›
古代大书法家都是怎么练字的?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368
|
回复:
0
古代大书法家都是怎么练字的?
[复制链接]
ANNYbaby
ANNYbaby
当前离线
积分
4174
IP卡
狗仔卡
220
主题
476
回帖
4174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4174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17-10-27 0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NNYbaby 于 2017-10-27 01:22 编辑
转帖:
1、王羲之天台山拜师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天台山的美景吸引,便在山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同时不停地练字,不停的洗笔洗砚,竟然把一个澄澈青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练字到深夜,他逐个字逐个字地看着、思考着,对自己的字还是不甚满意,他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
“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己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
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
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说罢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
“永”
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
以后,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
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庭经》,放在山顶一个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洞”。今天,有些胆大的旅游者,还要爬上黄经洞看一看,是不是洞里还藏着王羲之的《黄庭经》呢?
王羲之《兰亭集序》
2、唐太宗练字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处理政事的空闲时间里,潜心练习书法。当时,被誉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宫中任职,由于他精通古今,文章书法下笔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经常临摹学习虞世南的书法。
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体中“戈”字最难写,不容易写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练习“戬”,因怕写不好有失体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话,于是便故意将“戈”字空着不写,而私下请虞世南代为填补。
唐太宗为了显示自己在书法方面有所进步,便拿着几幅作品请谏议大夫魏征观看,并征求魏征的意见说:“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学士的字?”魏征恭恭敬敬地仔细看了一遍,始终含笑不语。
这时,唐太宗有些焦急地问他:“是像还是不像,你怎么不说话?”魏征连忙说道:“臣不敢妄加评论陛下的书法。”唐太宗说道:“你直言无妨,朕恕你无罪。”这时魏征才奏道:“据臣看,其中只有'戬’字右半边的'戈’旁和虞学士写的一般无二,其余的均相去甚运”。
唐太宗听了这番话后后,感叹不已,深深佩服魏征的眼力,从而也领悟学习书法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想学有所成,必须痛下苦功。
李世民《温泉铭》拓本 巴黎国立图书馆
3、郑虔红叶作书
郑虔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学者,书法家,学问很渊博。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贫寒,穷得连纸张也买不起,用什么来练字呢?
正好附近慈恩寺庙里存放有几间屋子的柿叶,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天取红色的柿叶当纸,刻苦学书。时间一长,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虔终于艰难而玉成,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郑虔三绝”。
(传)郑虔 草书大人赋(局部)
4、掘墓偷艺
钟繇是东汉末年人,他对于书法学习非常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据说他曾经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地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
韦诞也是当时一位书法家,据说他手头有东汉大书法家蔡邕的“笔论”,因此他的书法水平非常高,当时人都推崇他的书法,认为是当朝第一书法家。
钟繇想向韦诞借阅这本“笔论”,但韦诞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绝,钟繇气得捶胸呕血,幸亏曹操用五灵丹救了他一命。等到韦诞过世后,钟繇便派人从坟墓中挖出那本书,反覆研究,终于了解用笔的奥妙。
钟繇楷书《宣示表》(局部),现在所看到的刻本,一般被认为是根据王羲之临本所摹刻。
5、苏东坡五不写
书家有书家的个性,在某种情况下,会拒绝写字。苏东坡遇到下列五种情况绝不提笔赠书,这就是“五不写”。
限定字体大小的不写:东坡认为求书的人,居然限定字的大小,可见他的用意根本不在乎笔法的工拙,大概怕字体太大浪费纸张吧!既然担心浪费纸张,又何必多此一举,浪费笔墨呢?
不认识,未曾谋面的人不写:东坡曾经回答刘元忠一封信,说道:“白云居士是不是你的号称?或者是你替他代求的?不管怎么说,我既然不认识他,就不便随便落款赠送,如果真是你的名号,我却不喜欢你轻易使用这个我不知道的别号。”
结果自然没有写啦!这大概是怕别人别有居心,或诚意不够,不知珍惜。东坡是自负的,假如字落在一个下里巴人手中,岂不是对牛弹琴,他如何舍得?
绫绢不写:东坡认为绫绢该用来做衣服,不该用来写字。如果用绫绢写字,上帝都要禁止的。
想藉他的字画,扬名后世的不写:当时有些文人想把文章透过他的笔法,以求彰显于后代,东坡非常生气,他认为这种方式未免太卑鄙无耻了,世人不凭正当手段求得门径,却只会钻营、巴结,这种邪风杜绝还来不及,怎么能再助长呢?
文无深意,无法下笔不写:如果所写的没有内容,欠缺深意,必然格调浅陋,当然写不得了!
苏东坡让道
某日,宋代大学士苏东坡郊游,见众多农夫在挑塘泥肥田。他信步走到一条小田埂上,不想迎面碰上一挑泥农妇。二人相对,各不让路。苏学士出大言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吾乃读书之人,汝妇当让道于我。”
妇人一笑,说道:“既自称读书人,当能对?”东坡说:“胸藏斗牛,当然能对!”妇人于是脱口而出:“一担重泥挡子路。”
苏东坡大惊,半晌无言以对,两旁田埂上送泥返回的人都望着他的窘态,哈哈大笑。苏东坡见此情景,忽有所悟,赶忙“借梯”下台对道:“两行夫子笑颜回。”
他虽然对了下联,但心有余悸。心想,村野之中竟有如此聪颖农妇,再不能等闲视之,而作此狂态。遂脱鞋袜下水田,拱手让路。
苏东坡行书《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三行书)
6、康熙学书法
康熙的母亲对书法颇有研究,尤其喜欢当时书法大家赵涵的一些字帖,便让康熙学习。康熙也乐此不疲,学习一个时期后康熙觉得差不多了,便试着上街写字。一天,他以秀才的身份去周至县城私访,在大街上铺开纸张,挥笔写到:“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知年”。
因疏忽把悄然的“然”字丢了上边的一点,尽管如此他依然喜出望外,自言自语道:“听说周至有个赵涵字写得不错,诸位看我的字与赵涵比谁居其上?”
话音刚落,一位老者提笔在那个“然”字上添了一点,这一点点得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康熙见状惊问:“请问老先生尊讳?”人群中有人搭话:“他就是我们周至的赵涵!”听说是赵涵,康熙立即请他到酒家,席间便请教起书法来。
赵涵也不客气,从运笔到布局,从揣摩到腹稿,讲得头头是道。康熙听了如醉如痴,不住地称奇:“先生造诣颇深,教诲之言当为师训。”
分手时,康熙道出了自己的身份,并请赵涵进京称臣。赵涵听说是皇上驾到,吓得连连叩头:“万岁明鉴,恕小人无礼!”
康熙私访回京,想试试母亲对书法的眼力,就把在周至大街上写的字拿给她看。母亲拿起字来端详了一会儿,说:“康熙学字数十年,只有一点像赵涵。”并把赵涵添上的一点指给康熙。康熙听后对母亲更加敬重,从此也坚定了他学习赵涵书法的决心。
康熙《行书七言诗扇面》
7、计赚名书
黄道周是明末著名书法家,节义千古尢为人乐道。传说漳州有个黄梧,声名狼藉。一次他想请黄道周为他新建的“上公祖庙”题匾。
黄道周厌而辞之。黄道周就贿赂黄道周的婢女,许其“若得一字,酬以千金”,婢女故意在黄道周面前苦练书法,黄道周见其“庙”字写得不好,就写了一个让她临摹,婢女随后即偷偷地把“庙”字送去领赏。
过几天又如法炮制,得到了“祖公”两字,又一天练“上”字时,黄道周联想起来恍然大悟,便把婢女解雇了。婢女无奈,只好暗自冒充黄道周的笔法写了个“上”字交去塞责,以致做好的“上公祖庙”匾额十分别扭。
黄道周小楷《孝经》(局部)
8、萧翼赚《兰亭》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曾以重金遍收大下名书墨迹的事。他对王羲之的字佩服得五体投地,听说王羲之《兰亭序》墨迹流传在其七代孙僧智永手里,智永已故,他的大徒弟辩才还在世。
唐太宗曾三次诏见辩才,想逼他交出这件珍品.但辩才硬说历经战乱,不知去向,一再矢口否认。唐太宗无可奈何,但终不死心,便派足智多谋的监察御史萧翼去征收这件“宝贝”。
萧翼知道强索硬逼不行,只能智取,便化装成卖茧商人,假称来自山东,路过会稽(今浙江绍兴),投宿于永欣寺。这个“商人”为了接近辩才,就极力与辩才套近乎:谈诗、论画、下棋、评书法,终日高谈阔论。
辩才很高兴,以为遇上知音,大有“只恨相知晓”之感,时常侃侃而谈,以至通宵达旦。于是辩才无所顾忌,和“商人”成了“朋友”。
数日后,“商人”见时机成熟,便带来几帖王羲之墨迹,在辩才面前卖弄其收藏的本领。这一下,说得辩才心里有些“发痒”,就情不自禁地吐露了真情,说是智永先师把家传的王羲之《兰亭》真迹传给了他,那才是举世无双的呢!
“商人”听后大笑,插手道:“《兰亭》早已失散,你是胡吹。”辩才那里耐得住这激将法,有一天终于横下心,命小和尚爬上房梁,取出一个铁匣子,兴冲冲地把铁匣打开,向“商人”展示出那秘而不宣的“宝贝”——《兰亭》真迹。
“商人”却故意说是“拓本”,与其争论不休,并将自己带来的墨迹与之放在一起一比雌雄。后来,正巧辩才有事外出,“商人”便借故去取东西,将放在几案上“一比雌雄”的几件墨迹,连同《兰亭》统统顺手牵羊拿走,到了永安驿。
萧翼得到了《兰亭》,则命人去招辩才,只见昔日的萧生,骤然变成了御史大人,当他眼见萧翼从袖中取出“敕旨”后,顿时瞠目结舌……
唐太宗得到《兰亭》后爱不释手,临死时命令把《兰亭》作为殉葬品与他同葬昭陵。
9、柳公权发奋练字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柳公权楷书《金刚经》
10、祝允明诗书戏权贵
祝允明是明代书法家,天资聪颖,博览群书,性格豪爽,疾恶如仇。
有一位知府的儿子,不学无术,又自以为是。有一天,这位少爷写了一篇文理不通的文章,知府看了喜不自胜,到处炫耀自己儿子的“才华”。好多帮闲文人也帮助吹嘘,有人提出一定要请祝允明来给文章题字。
请帖送到了祝允明家,祝允明也不推辞,看过文章,提笔写下了两行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知府看后,大喜,帮闲们也说好好好,真乃诗文合璧,交相辉映。
不久,这事被唐伯虎知道了,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旁边的一个朋友不解,唐伯虎解释说:“两个黄鹂鸣翠柳,是说那位少爷的文章写得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是说那位少爷的文章离题万里。”
祝允明《草书千字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
|
阿波罗网
GMT+8, 2024-11-5 08: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