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8年秋冬北京政局与外省知青下乡的差别
--读《北京知青在土左》2014土默特左旗文史资料第九集杂感
米辰峰
虽然我早已注意到了,1968年秋冬北京政局与外省知青下乡差别很大,即北京没能完成全国知青办的提前部署,像津、沪、武汉、沈阳等全国多数城镇那样,一齐如期在1968年8月18日前后,举行全国各省市大规模欢送知青下乡首次大会。换句话说,北京此次不仅不能如文革期间惯常那样,万事北京率先带头,反而不得不推后好几个月,4-5次分期分批组织知青零散下乡,没有相应的首都大规模大声势,突然七零八落为什么?
近读《北京知青在土左》,2014年土默特左旗政协编辑出版的文史资料第九集,我发现了一些当年北京知青写的回忆录有很好的补充解释。因为他们人到晚年,态度平和客观,绝对不是为此争取什么功劳,或辩解什么罪恶,因此一定是诚实可靠的。又因鲜为人知,特此补记如下:
1,1968年8月18日全国各省市首次大规模知青下乡誓师大会的背景
根据百度:下乡知青的详细历史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949389664615538468.html
以及《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出版268页,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1967年10月,北京知青曲折等少数人发扬此前下乡传统,自发要求到内蒙古牧区插队,拉开了文革知青插队序幕。很快国家组织动员。1968年4月,中央提出按照面向农村边疆工矿基层“四个面向”分配大专毕业生,6月又通知大专生都必须先当工农,打破只能分配当干部的旧制度。而老三届中学毕业生则一律动员上山下乡插队。5月2日-8月18日,北京以外的大多数省市先后出现全市或全县大规模欢送知青第一拨高潮。12月22日人民日报又以《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里吃闲饭》为题,借报道甘肃会宁县部分城镇居民到农村安家落户,发表毛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于是知青运动在68-69年交界的一个半月掀起第二次全国动员+强制更大高潮,155万老三届下乡到4月底增加到405万。[北京日报1969年1月19日说其中北京知青3.5万,但也没开全市知青下乡誓师大会或欢送大会] 。
2,旷日持久的北京高校武斗把北京的知青下乡动员进度滞后数月
1968年5月,清华井冈山兵团文攻武卫总指挥部,指挥清华两派武斗。30日凌晨攻击反对蒯大富的群众组织,导致18人死亡1100多人受伤30多人终生残疾,直接经济损失逾1000万元。清华武斗又引发北大、北师大等校系列大规模武斗。7月27日后,旨在绥靖的首都工宣队和军宣队进驻北京大中专院校所有文教机关,杯水车薪;工宣队在清华意外遭到蒯大富手下开枪抵抗,工宣队员5死731伤。原来一直躲在幕后蛊惑的毛主席为此失控震惊不已,按捺不住跳到台前赤膊上阵。7月28日凌晨,毛主席紧急召见北京高校五大领袖,以立即派兵剿灭相威胁,严斥胆大妄为的蒯大富。五大领袖这才回校收敛,动员手下放下武器。
3,北京部分中学生的特权家长比外省中学生的普通家长,有能力有胆量巧立名目,持续数月竟敢逃避对抗上山下乡政策。例如魏丽娜《魂牵梦绕土默川》载于《北京知青在土左》2014p.224. “ 1968年6月,我所在的月坛中学,动员全体在校学生响应国家的号召,报名去内蒙古农区插队落户。一开始校内有不少同学报名,但是等到8月份转户口时,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只剩下我和同班同学杜建军两个人。也许就因为人少,学校没有派人去车站为我们送行。”而我米辰峰负责集体办理内蒙古托克托县第一中学8月份知青转户口时,县军管会一声喝到底,大家就像默默行走在屠宰场栅栏中间绝望无助的牛羊,一个紧接着一个鱼贯前进,哪有一人胆敢负隅顽抗中途变卦?
4,长期以来外省盛传北京各项工作都有外省缺乏的非法特权令人愤怒。比如知青下乡拼爹,一等的高官子女当官当兵去了,二等的就业或兵团去了,只有三等的才推迟观望再三,不得不下乡插队。比如张卓立《插队生活散记》载于《北京知青在土左》2014p.296. “我们是北京四中68届高中毕业生,当时还没有分配的消息(从后来的情况看,北京双数届毕业生多数在北京安排工作了,这是后话。)”。你想想看,除了当时紧跟毛泽东作乱的高官家,谁家的中学生能在1968-69年毕业后“在北京安排工作了”?难道毛泽东时代真他妈的没有特权腐败吗?
2018.01.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