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518|回复: 0

温州人大溃败,值得所有中国人警示!

[复制链接]

28

主题

14

回帖

1030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030
发表于 2018-1-16 15: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风歌 于 2018-1-16 15:26 编辑

温州人大溃败,值得所有中国人警示!

cj.sina.com.cn/article/detail/1279746217/536069

    温州人,曾经被成为东方的“犹太人”,以聪明、勤奋、精明而著称。

    但是在这股时代洪流的冲刷下,现在已经溃不成军,全面退败!

    在深入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当年温州人是如何赢的。

    首先,温州的商业思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概括:

    1、赚差价(早期)

    2、找先机(中期)

    3、炒市场(后期)

    1、所谓的赚差价,就是知道某种东西哪里贵、哪里便宜,然后从中倒卖赚钱差价。这也就是中国刚改革开放时的“倒爷”,因为那时商品急需流通,所以这种行为是适应了时代需求的。

   


    第一代温州人非常能吃苦,他们奔波于中国各个角落,“只有鸟飞不到的地方,没有温州人到不了的地方” ,因此中国改革开始释放的第一波红利都被他们独享。

    2、所谓的找先机,就是能够洞察到商业机会,温州人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是全中国对市场最敏锐的人群之一,哪里有市场,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温州人。他们总能捕捉到许多市场机会,最先发现市场需求。

    这一点直接促使了温州制造业的发展,在巨大市场的孕育下,温州人全力发展轻工制造业。一下子家庭作坊遍布全城,温州人的皮鞋、眼镜、阀门、打火机、服装、变压器、制笔、印刷品、锁具等等都名扬国内外,鞋王、笔王、锁王……比比皆是。

   


    3、所谓炒市场,就是不再从事生产或贸易,而是玩起了资本游戏,后期的温州人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会“炒”。

    第一拨是炒媒。温州人几乎垄断了山西、内蒙各地的煤矿,然后倒卖,坐地升价。

    第二拨是炒房。温州太太炒房团凡过境之地,房价无不飙升。炒遍全国,无往而不胜,赚的盆体满钵。

    第三拨是炒钱。温州的民间借贷在中国最先活跃,玩成了高利贷,以钱生钱。

    由于一切都只是以赚取更多的钱为目标,温州尝到了玩金融的甜头,开始放弃了实业,倾力于炒煤、炒房、炒钱。

    但是物极必反,这种思维导致的结果现在大家有目共睹,温州人的这种思维不仅祸害了温州,还带坏了全国,中国的炒房、高利贷就是学温州。

    在炒钱的那些年,温州不同企业集团之间大量互保,这条错综复杂的担保链条将大家缠绕在一起。

   


    最为关键的是:通过互保融资获得的资金并没有投入实体,而是拿来搞民间借贷、搞房地产。这样,互保导致的融资过度进一步吹大了温州的经济泡沫和资产泡沫。

    如今的温州,实业遭到毁灭性打击,已经大伤元气。工厂倒闭、老板“跑路”,无数企业在苟延残喘。

   


    温州曾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最充沛的城市之一。而如今,挥之不去的破产阴霾依然笼罩在这座城市上空。温州,昔日商贾往来勤的繁荣景象似乎已被企业家脸上的债务愁容所取代。

    最重要的是:温州就是中国的缩影,我们来将两者做一个对比。

    1、高房价。

    2000年-2013年对温州的开发商来说,是暴利的十几年。温州楼市从两三千元/平方米迅速上升到2013年的4万多元/平方米。那时候,善于投机的温州人卖房子就像卖咸菜一样,开发商刚把地拍下来,房子就已经卖光了。

    当时一个炒房人购买几套、十几套的情况很普遍。甚至要到省里找关系才能买到,温州掀起了全民炒房的热潮,并进而把这把火烧到了全国。

    从此,中国楼市再无安宁之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炒房对实体行业的釜底抽薪,导致温州实体经济开始出现困难。2010年底开始发生了资金链紧绷、老板“跑路”情况,危机后来呈多米诺骨牌效应扩散开来。一时间,企业、个人抛售房产现象大面积出现,出现了房价连续32个月下降的悲剧,部分商品房比最高峰时下跌了百分之三四十,个别豪宅甚至拦腰斩断!

   

    后来,温州司法委托拍卖的房屋数量明显增多。温州市区级法院人士说,查封的资产其中80%为个人房产,因为一旦房价崩盘,弃房将成为正常现象。因为炒房者动用的购房资金,基本来自各种渠道的贷款,比如2010年某人以8万元/平方米左右价格买进一排屋,如今市场价4万元/平方米无人问津,此时他就会觉的再还贷款就没有意义,干脆弃供。一旦民间出现大面积弃供,整个经济都会受到影响,在2013年在温州市委常委会上,市委书记陈一新首次公开“垫底”数据:在16个主要经济指标中,温州大多数处于浙江省“倒数”行列,人均GDP、GDP增幅、财政总收入等9项指标倒数第一,另有4项倒数第二!因此高房价对温州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2.实业空心化。

    由于市场的逐利性,当大家发现玩金融远比做实业更赚钱时,就会毅然放弃实体产业。当资金都流向虚拟的金融和投机性行业,就会造成实体经济空心化。

    比如温州前些年民间借贷:借款人往往先通过民间过桥借款来偿还贷款,然后再接着从银行贷出钱还给民间贷款人,从而产生繁荣的民间借贷,2011年的统计:温州已有89%的家庭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

   


    结果导致整个温州的家庭都玩起了左手进钱、右手出钱的生意。谁还有心思从事实体生产?而且这种情况迅速在全国蔓延,河南、河北、山东、湖南等地都在学习民间借贷的模式,后来各地频繁出现民间借贷崩盘的新闻。

    再后来,这种金融游戏又披上了互联网+的外衣,摇身一变成了P2P平台,又在全国掀起了发展浪潮,并在2015年达到顶峰……中国究竟有多少家庭因为这种金融游戏而崩塌,或者亲人反目?已经没有人敢统计了。

    2015年,温州市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405亿元!温州,作为中国最具投机性的区域,由于没有把钱用在产业升级上,导致现在的工厂一片凋零,利润越来越低。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的房子越来越高、越来越多、金融也越来越热,但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制造业还是低端加工业!我们真的不能不警醒。

   


    3、全盘私有化。

    我觉的这一点很重要,关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方面,有一种声音是要全盘私有化。这方面温州也可以作为参考,温州的私有化程度基本是全国最高的,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工业增加值占比不足4%。

    可以说温州是中国藏富于民的代表,财富都集中在民间资本手里。然而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是看一个地区的公共设施、机构的现代化程度。比如医院、学校、道路等。于是我们可以发现:温州个人财富增加,并没有显著改善当地的公共服务水准,或者转化成温州公共环境的同步提高。温州人虽然有钱,但温州的城市和道路却破破烂烂,公共服务却严重不足,市政建设远不如同类地区。

   


    凡是去过温州的人,都会有一点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交通状况极差。重要的是这种交通状况不是车多路窄导致的,而是因为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极少。为什么藏富于民的温州,人民素质和财富不成正比呢?

    这反映出私有化和公共化的矛盾,如果一个地方的公共环境都很难被当地先富起来的人群所改善,更别说先富地区的人带动后富地区的人了。

    温州一向是高度市场化的代表,结果却导致公共投资不足,公共服务低下。让企业自主发展,结果却导致大量实体企业的空心化;允许民间金融发展,结果却导致民间借贷与房地产等炒作。

    难道这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教材吗?

    片面推崇自由化、不注重引导,这就好比马路上没有红绿灯和交警,让车辆自由通行,指望车辆通过自由躲避拥堵而疏通交通,你觉的可行吗?

    大部分私营企业都是只追求眼前利益的,必然造成一哄而上、或一哄而散的局面,水木然认为:产能过剩就是一哄而上的结果,创新受阻就是一哄而散的结果!

    温州危机表明,在目前阶段经济全盘私有化不可取。水木然认为在互联网+的高度协作平台充分发挥作用之前,政府的手应在合理边界内发挥一定调控作用。

    怎么去调控呢?必须使个别优秀企业率先进行技术升级转型,通过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因为依靠众小私企业完成转型升级是不现实的。中国现在是资本过剩,我们需要将众多的资本通过专业的资本管理机构,整合梳理那些落后的产能,将其引向新兴产业,变“投机取巧”为“价值投资”,来一次推动式进步。

   


    另外,私企的发展往往也是受掌舵人的高度和眼光限制的,水木然认为在温州或者浙江,根本没有所谓的职业经理人。都是老板一人说的算,而由于这一代老板多没有文化,全靠打拼起家,导致思维受限,在企业组织结构封闭、排外,科技投入不足,离现代公司治理尚有一定差距,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这既是温州私企的现状,也反应了中国私营企业的狭隘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3 17:4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